亚东二小 于 艳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位于《研究性学习指导》(四年级上册)第二课。以下我就说说第一节的设计,后面的过程我简单带过,请各位同行指教。
说活动背景:
如今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自然环境,更是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在学校,废纸、食品包装袋等垃圾也是很多,但在学生眼里却太过平常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垃圾的危害及如何处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导。
说整体思路:
我认为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还不够,因此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垃圾的危害,然后让他们通过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对垃圾再利用……最终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宣传,带动其他的人重视垃圾问题,使学生现在就能用知识回报社会,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说目标任务:
1、使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垃圾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2、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宣传活动,使学生更加关心学校、家乡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说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体、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说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加强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说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最好能选择在类似生物实验室这种有大桌子的教室内进行,以便于学生分组。没有的条件的话可在课前先让学生将教室内的桌椅排列成一个个小方块。
一、上课时先以学校拾荒者屡禁不止现象,及学校垃圾堆焚烧处理时污染空气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为活动主题。
二、让学生根据“垃圾”这个主题词进行想象,说说自己最想了解研究关于“垃圾”的某个问题。这时不要限制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将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简要地列在黑板上。
三、根据黑板上的问题的类别及数量,做简单归纳。将较多学生有兴趣、有研究价值
的问题挑选出来。如:垃圾对人体的危害、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再利用、有毒垃圾的消灭、电子垃圾的处理、垃圾筒的设计……(课前教师脑海中就应当先想好几个问题,避免个别班级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时会冷场,然后将自己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参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避免盲目进行研究。
四、将挑选相同的问题的学生合成一个个小组,每组大概4至6人,让他们按小组位置重新入座(以后的课就按小组位置就坐)。每组先推举出一名组长,并讨论接下去将如何开展活动,要求人人都要发言,并有发言记录。这段时间让学生简单写出活动计划及成员分工,教师则在各小组间走动,观察、指导小组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等。
在课结束前提示各小组课后将《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整理后交给教师,以便以随时观察他们的活动进程,并鼓励他们多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