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品种法只适用于单步骤生产。 ( )
产品成本计算的产品法是只分产品品种、不分产品批别和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方法。( ) 每个工业企业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 ) 划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标志是成本计算对象。( )
品种法适应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也适应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厂、卷烟厂等。( )
按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全部生产费用由完工产品负担。( )
因为品种法适应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所以成本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 ) 凡是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无论管理上是否需要分步骤计算成本,一律采用品种法。( ) 成本计算方法有多种,最终都必须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因而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应用范围最广泛。( ) 采用分步法时,不论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第一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均相同。( )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均应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 产成品成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次数与其计算成本的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 )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只能采用定额比例法进行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 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有利于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成品成本的构成。( ) 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是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转移。( )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都是指狭义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 )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但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为分配费用标准的系数均应用产品产量加权。( )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 ) 分类法不需要分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因而产品成本明细账可按类别设置。( )
企业对品种、规格多而且数量少、费用比重小的零星产品,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 按照系数分配法计算同类产品中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称为系数法,而不属分类法。( )
在系数法下,确定系数时,一般是在类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这种产品的系数定为“1”。( )
定额法是以产品的定额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 定额法只适应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业。( )
在采用定额法时,事前必须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 ) 在定额法下,原材料费用定额等于原材料实际消耗数量乘以原材料计划单价。( )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核算的限额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领料,而不能有效地控制用料。( )
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同时应用,是指在计算一种产品的成本时,同时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 ) 采用定额法时,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的方法为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
产品的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 )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在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若是定额降低的差异,则应从月初
在产品定额成本中减去,同时加入本月产品成本。( )
35. 在定额法下,在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发生变动时,其结果是:若是定额降低时,减少了定额成本,增
加了定额变动差异;若定额提高时,则增加了定额成本,减少了定额变动差异。( )
36. 定额变动差异是定额本身变动的结果,它与生产中的生产费用支出的节约或浪费无关。( ) 37. 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定额成本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为依据确定的费用。( ) 38.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以将副产品与主产品作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
39. 定额法不仅是一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而且还是一种对产品成本进行直接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 )
40.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可比产品本年实际总成本比上年实际总成本降低的数额。( ) 41. 为了规范企业成本信息的对外披露,国家对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均作了统一规定。
( )
42.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从成本角度揭示了主要产品的成本状况。( )
43. 制造费用明细表只需列出“上年同期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数”两栏数字。( )
二、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是( )。 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步法 D.分批法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3.品种法适用于( )。
A.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B.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
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 4.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 )。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成本法 D.分批法 5.根据其生产特点,下列( )适宜采用品种法。 A.煤矿 B.发电厂
C.自来水厂 D.机械制造厂 6.品种法适用于( )。 A.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 C.小批单件生产
D.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7.下列关于品种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B.按月计算产品成本
C.月末如果没有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费用很小,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D.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而且数量较多,费用也较大,就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8.企业为了( ),需要计算产品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A.提供各种产成品所耗用的同一种产成品的费用数据
B.全面地分析和考核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和资金占用水平 C.进行同行业半成品成本指标的对比 D.计算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损益
9.采用分步法时,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 ) A.按生产车间设立 B.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
C.在一个车间内按不同生产步骤设立
D.将几个车间合并设立
10.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有( )。 A.能够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计划成本资料 B.便于各生产步骤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 C.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D.加速成本核算工作
11.在分步法中,相互对称的结转方法有( )。 A.逐步结转与分项结转 B.综合结转与平行结转 C.逐步结转与分项结转 D.综合结转与分项结转
12.半成品成本综合结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按实际成本结转 B.按定额成本结转 C.按计划成本结转 D.按成本项目结转
13.采用分步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 ) A.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 B.按生产车间设立
C.按一个车间中的几个生产步骤分别设立 D.按几个车间合并成的一个生产步骤设立
14.半成品成本按计划成本结转的优点是( )。
A.便于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 B.便于各步骤产品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C.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核算工作 D.便于从整个企业进行成本考核 15.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半成品大量对外销售
B.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C.管理上要求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D.半成品种类较多,计算和结转半成品工作量太大
16.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计人产成品的“份额”与广义的在产品 B.产成品与半成品
C.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 D.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
17.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缺点是( )。 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B.各步骤不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C.不能为在产品实物管理和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D.不能提供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18.产品成本计算分类法的特点是( )。 A.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 B.按照产品类别计算成本
C.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各种费用均采用分配方法分配计算
D.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同类产品内种产品的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计入费用采用分配方法分配计入。
19.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产品是( )。 A.副产品 B.联产品 C.主产品 D.等级产品
20.采用分类法的目的是( )。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C.简化各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D.简化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21.不能采用分类法及与其相类似的方法进行成本计算的产品是( )。 A.联产品 B.等级产品 C.主、副产品 D.零星产品
22.采用分类法,某类产品中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可以选用( )。 A.定额消耗量 B.定额费用 C.产品售价
D.相对固定的系数
23.在品种规格繁多且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中,能够应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产品生产类型有( )。
A.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C.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 D.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 24.定额法的优点是( )。
A.能够及时加强成本控制
B.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C.能够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D.能够比较合理、简便地解决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25.定额法的缺点是( )。
A.必须制定定额成本,单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 -
B.在定额变动时还必须修订定额成本,计算定额变动差异 C.比采用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工作量大
D.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结果不准确 26.分类法适用于( )。
A.品种、规格繁多,可以按规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B.联产品 C.等级产品
D.品种、规格繁多,且数量较少,费用比重小的零星产品 27.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 )的代数和。 A.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定额差异
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28.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产品成本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负数,说明( )。 A.消耗定额降低了 B.消耗定额提高了
C.以前月份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取得了成绩 D.以前月份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可能存在缺点
29.采用定额法时,实际耗用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可以是( )。 A.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乘以原材料成本差异
B.原材料定额费用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之和乘以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C.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乘以原材料计划单价,再乘以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D.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乘以原材料计划单价,再乘以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30.采用定额法时,如果月初降低了消耗定额,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调整数和定额变
动差异数,( )。 A.前者应是正数 B.前者应是负数 C.后者应是正数 D.后者应是负数
31.采用定额法时,产品实际所耗材料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是( )。 A.材料实际消耗量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
B.材料定额消耗量乘以材料计划单价,再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 C.材料定额费用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
D.材料定额费用与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代数和,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 32.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是( )。 A.两者是同义词 B.两者毫无联系
C.前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 D.前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
33.某工业企业采用盘存法计算定额原材料费用。甲产品期初在产品30件,本期完工160件,期末在产品15件;甲产品原材料计划单位成本10元;定额原材料费用为( )。 A.1450元 B.1600元 C.1750元 D.1900元
34.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可比产品本年实际总成本比上年实际总成本降低的数额。( )
35.为了规范企业成本信息的对外披露,国家对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均作了统一规定。( )
36.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从成本角度揭示了主要产品的成本状况。( )
37.制造费用明细表只需列出“上年同期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数”两栏数字。( ) 名词:
1. 成本计算分步法 2. 分类成本法 3. 逐步结转分步法 4. 联产品
5. 成本还原 6. 联产品分离点 7. 成本还原百分比法 8. 实物量分配法 9. 成本还原分配率法 10.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11. 平行结转分步法 12. 副产品 13. 等级产品 14. 定额法 三、简答:
1. 简述分类法特点。
2. 比较实物量分配法与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3. 简述定额法特点。
4. 试比较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 5. 比较定额变动差异与脱离定额成本差异。 6. 试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7. 为什么要核算定额变动差异? 8. 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9. 简述定额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10. 简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11. 试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12. 简述分步法的特点。 13. 简述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四、计算:
1、资料:某企业本年小批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分批法。根据生产通知单安排,分3批组织产品生产和进行成本计算,具体资料如下:
本年4月投产甲产品7件,批号为2056,本月(5月份)尚未完工;本年3月投产乙产品14件,其中4件批号为2040,本月份全部完工,另10件批号为2041,本月份完工1件,完工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单位乙产品定额成本分别为:直接材料12 000元、直接人工 2 400元、制造费用1 680元。至本月月初各批号产品累计生产费用资料见表0,本月份发生的生产费用资料见表1。
表0 各批产品累计生产费用 单位:元
项目 2056批号 2040批号 2041批号 项目 2056批号 2040批号 2041批号 直接材料 56 000 63 200 120 000 直接材料 32 000 14 800 24 000 直接人工 24 500 45 800 91 400 直接人工 20 000 8 200 16 000 制造费用 19 400 32 500 86 400 制造费用 18 000 7 500 13 500 合计 99 900 141 500 297 800 合计 70 000 30 500 53 500 表1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单位:元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在下列各批次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完成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分别填入表2、表3和表4。
2、假设某企业甲产品生产按3个生产车间分3个步骤进行,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各车间完工半成品直接转入下一生产车间,各车间产量及成本资料见表1和2。假设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分配,各步骤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要求:完成表3-表6。
3、某厂大量大批生产甲产品,分三个步骤分别由三个基本生产车间分步骤连续加工。第一步骤完工的A
半成品转入第二步骤加工成B半成品,B半成品再转入第三步骤加工成甲产成品。为了加强成本管理,该厂采用分步法计算甲产品成本。2007年8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费用分配表资料 单位:元
摘要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人工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分配表 合计 摘要 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入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在产品完工程度 第一车间 16 000 8 000 2 000 26 000 第一车间 200 600 500 300 50% 第二车间 500 700 1 200 第二车间 150 500 550 100 50% 第三车间 1 400 4 200 5 600 第三车间 300 550 700 150 60% 产量情况汇总表 单位:件
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7年8月 单位:元 车间名称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合计 直接材料 8 000 1 000 17 750 26 750 直接人工 1 100 1 000 496 2 596 制造费用 1 900 800 619 3 319 合计 11 000 2 800 18 865 32 665 要求: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还原。 4、大华工厂按照产品类别(A类)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类内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采用系数法分
配确定。该厂2007年8月份的A类产品的有关产量、定额及成本资料如下: (1) 产量及定额资料 产品规格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量(件) 1 000 2 400 800 材料单件定额(元) 工时单件定额(元) 48 40 60 20 10 5 标准产品 (2) 生产成本资料 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本月发生费用 合计 直接材料 264 000 1 034 100 1 298 100 直接人工 31 500 260 000 291 500 制造费用 22 500 300 000 322 500 合计 318 000 1 594 100 1 912 100 (3)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为:直接材料119 100元,直接人工18 700元,制造费
用18 900元。要求:按系数法计算A类产品的三种产品成本。
5、某企业用某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甲、乙两种联产品,8月份共生产甲产品2 000千克,乙产品1 000
千克,无期初、期末在产品。联合成本为:直接材料30 000元,直接人工10 800元,制造费用12 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实物法计算甲、乙产品的成本。
6、资料:(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投入量为500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计划单价
为6元,材料的节约差异为200千克,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2%。
(2)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乙产品月初在产品800件,完工率50%,每工时产量定额上月为4件,本月提高到5件,计划单位工时工资上月和本月均为3元。
要求:根据资料(1)计算甲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根据资料(2)计算乙产品月初在产品的定额费用、定额变动调整数和定额变动差异数。
《成本会计》练习题二答案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 × √ × √ × × √ × √ × √ √ √ √ √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选择 1. B 2. A 3. AC 4. BC 5. ABC 6. AB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BCD 11. CD 12. AC 13. ABCD 14. BC 15. BC 16. AC 17. CD 18. C 19. B 20. D 21. B
22. ABCD 23. ABCD 24. ABCD 25. ABC 26. ABCD 27. ABCD 28. BD 29. ABC 30. BC 31. D 32. C 33. A
34. ABCD 35. ABC 36. B 37. B 名词
1. 成本计算分步法就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
本的方法,简称分步法。 2. 分类成本法,也称分类法,它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分别计
算出该类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3.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计算自制半成
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4.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统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
5. 所谓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将所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为按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成本还原的对象就是本月本步骤产品成本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成本还原的具体程序是从最后一个生产步骤开始,将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倒算,分解还原,直到第一步骤。 6. 联产品是指投入相同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在某一点上分离为各种产品,这个点就称为分离点。 7. 成本还原百分比法是按照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进行还原。
8. 实物量分配法是国外分摊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是将总联合成本除以各联产品的产
量之和得到平均单位成本,由于它是平均单位成本,所以各联产品的单位成本一致。
9. 成本还原分配率法是按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
重进行还原。 10.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的依据是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该成比例地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的理论,目的
是使这些联产品能取得一致的毛利率。
11.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
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12. 副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在生产主要产品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一些非主要产
品。 13. 等级产品是指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产品。 14. 定额法是指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把产品的成本计划、控制、
控制、核算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加强成本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简答 1、
(1)成本计算对象
分类法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该类产品的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类产品共同耗费的费用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汇总计算该类产品的总成本。 (2)成本计算期
分类法的成本计算期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应结合品种法和分步法定期在月末进行成本计算;如果与分批法结合运用,成本计算期应与生产周期一致。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应将该类产品生产费用总额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分类法成本计算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恰当地划分产品类别,一般应根据所用原材料、产品结构和工艺过程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如果单纯追求核算简化,将一些性质、结构和加工工艺过程相差悬殊的产品勉强合并,任意分类,势必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进行产品分类时,类距既不能定得过小,使成本计算工作复杂,也不能定得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是在类别内部选择合理的标准分配费用。由于类内各种产品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计算,因而计算结果有着一定的假设性,为使分配结果尽可能符合实际,必须选择与成本水平高低有密
切联系的分配标准。如果分配标准选择不合理,也会影响各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2、
实物量分配法优点是简便易行,因为一般产品都按实物量计,给成本分摊带来很大方便。但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成本都是与实物量直接有关的,由于该法计算得到的各联产品单位成本相同,忽略了产品的销售价值,忽略了各产品的特性或含量,容易造成售价低的联产品亏损。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与实物量分配法不同,两个产品单位成本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毛利率是一致的。这个方法避免了实物量法使售价低的产品亏损的缺点,但仍有不足之处。因为不是所有的成本都是与售价有关的,价格高的产品不一定非有较高的成本;同时,这个方法的分配结果使各联产品获得相同的毛利率,也就是说所有的联产品都有同样的获利能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很可能是不一致的。这种方法一般较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3、
(1)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产品定额成本,以此作为目标成本也是成本控制的标准。 (2)事中,在实际发生生产费用时,将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与定额成本相比较,及时提示脱离定额的差异,来控制和监督实际生产费用的支出。
(3)事后,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基础上,加减差异计算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4)因为定额法是一种辅助成本计算方法,只有和三种主要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才能最终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其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是由它所附属的主要成本计算方法决定的。 4、
在分步成本法下,由于各生产步骤的计算和结转方式不同,形成了平行结转和逐步结转法,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1)在产品含义不同。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在产品是指广义的,也就是指整个企业尚未完工的半成品和在产品,它不仅包括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还包括经过本步骤加工完毕,但还没有最后制成产成品的一切半成品,它的成本按发生地反映,也就是保留在成本发生地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内;而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在产品是指狭义的,也就是仅指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它的成本是按所在地反映的,也就是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上按成本项目列示的产品成本即为各该步骤加工中在产品的成本。
(2)半成品成本结转方式不同。平行结转法下,一般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各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半成品实物移转到下一步骤加工,其成本仍然留在发生地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内,因此不便于半成品资金的管理;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每月都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随实物移转而逐步结转,因而能够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半成品资金的管理。
(3)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平行结转法下,产成品成本是由原材料费用和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加工费用组成,因而没有成本还原问题;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产成品成本是由最后加工步骤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加工费用组成,因而需将半成品成本还原,才能取得按规定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4)成本计算的及时性。逐步结转法下,要按加工步骤的顺序来累计产品成本,要等上一步骤成本计算完毕,才能计算后一步骤的成本,最后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平行结转法下,各步骤可以同时结算成本,平行计入产成品成本,而且没有成本还原问题,计算起来比较及时。
根据两种分步法的特点,自制半成品单独出售比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反之,则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5、
由于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来制定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在一定时期后需要修订。修订后的新定额与修订前的老定额之间的差异就是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差异与定额差异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定额变动差异是定额本身变动的结果,与生产费用的超支或节约无关。从控制的角度看,定额变动差异是由于企业修改定额而出现的成本差异,不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而脱离定额差异则是反映生产费用超支或节约的程度,一般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或业绩。 6、
(1)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分步骤、分产品种类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并归集生产费用,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同。
(2)单位半成品加工费用的计算。月终将各步骤各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在本步骤完工半成品(包括留在本步骤、以后步骤、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以及已制成产成品所耗用的半成品)和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单位半成品的加工费用。其中在产品计价和逐步结转分步法一样,可采用约当产量法或其他方法,现以约当产量法,计算某步骤的单位半成品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步骤单位半成品费用=(该步骤月初在产品费用+该步骤本月发生费用)/本步骤约当产量 (3)产成品成本计算。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计算公式如下:
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份额=产成品×单位产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数量×该步骤单位半成品费用
将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相加汇总后,就是产成品制造成本。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加工费用,应从有关成本明细账转销。
(4)在产品成本。各步骤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减去计入产成品成本的转销数后的余额,就是在产品成本。 7、
在实际工作中,各项消耗定额的修订,一般是在月初、季初定期进行,修订后的定额,一般在月初实施。当月投入的产品,按新的定额计算定额成本及脱离定额的差异。而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并未修订,仍是按旧定额计算的。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在定额变动的月份,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仍然用旧定额计算,而本月投入产品的定额成本业绩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都是按修订后的新定额计算的。这样
期初定额成本+本期投入的定额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这就需要增加一个定额调整项目,同时增加一个定额变动差异项目来平衡该等式,并突出该差异是定额变动差异,便于成本的考核和控制。如果某企业2007年7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为310元,脱离定额差异为+50元,其实际成本为360元,进行定额修订后,期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为300元,定额成本需要调低10元,才能与按新定额核算的本期投入定额成本和完工产品定额成本以及在产品定额成本相一致。这样就有了定额调整-10元,但实际成本360元是不能改变的,定额调整-10元,同时还要增加10元,这增加的10元就是定额变动差异。这样既保证等式两边都用新定额计算,同时也保证期初在产品实际成本不变。而且可以看出,如果定额降低,定额变动差异为正,如果定额提高,定额变动差异为负,都与定额调整相反。 8、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半成品成本并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移转而结转,而是在什么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账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账里转出来。于是,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上反映的在产品成本,包括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在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和经过本步骤加工完成移转到下步骤(或半成品库)但尚未最后制成产成品的那些半成品在本步骤发生的费用。由于在产品的全部成本不是按在产品所在地来反映,使得各步骤在产品成本和在产品实物不一致,这就不便于各步骤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9、
(1)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设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生产费用合计、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专栏,各栏又分为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各小栏。材料成本差异小栏只为原材料设置,定额变动差异根据需要填写,若月初定额有变动,要加设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变动栏,并将其分为定额成本调整和定额变动差异两小栏。
(2)编制各费用分配表,各项费用应按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进行归集和分配。 (3)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明细账中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各栏目可根据上月成本明细账中期末在产品各栏目填列。若月初定额有降低,可在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栏中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栏用“+”号表示。若定额成本有提高,则在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定额变动差异栏用“-”号表示。
本月费用各栏目根据各费用分配明细表填列,本月生产费用合计根据月初各栏+本月费用各栏所得数额填列。
(4)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定额成本应根据事先编制好的产品定额成本表中产品成本定额乘以产成品数量求得。 期末在产品各项目定额成本=生产费用各项目定额成本合计-完工产品定额成本
本月发生的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一般来说应由产成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
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差异分配率=(某差异月初数+某差异本月发生数)/(完工产品定额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定额成本) (5)产成品实际成本=定额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之后可进行成本的事后分析。一般来说,脱离定额成本差异超支是不利的,节约是有利的,归因于生产单位;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节约归因于采购部门;定额变动差异提高或降低归因于前期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6)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应将成本核算、分析结果及改进建议上报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成本控制做出最后的决策和评价。
10、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计算的程序是:首先,根据第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登记的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出第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将其结转到第二步骤相同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其次,将第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加上第二步骤耗用的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计算出第二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将其半成品成本从第二步骤成本计算单中转入第三步骤相同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按照这样的程序,在最后一个步骤,就可以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 11、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在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成本管理上需要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生产步骤所产的半成品不仅由本企业进一步加工,而且还经常作为商品对外销售,例如钢铁企业的生铁、钢锭,纺织企业的棉纱等。为了计算这些对外销售的半成品成本,全面地考核和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就有必要计算这些半成品的成本。
(2)有的半成品尽管不一定对外销售,但为本企业多种产品所耗用,例如造纸厂所产的纸浆、机械制造企业所产的铸件等,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也需要计算这些半成品的成本。
(3)在实行厂内经济核算或责任会计的企业中,为了全面考核和分析各生产步骤内部各单位的生产耗费情况,也需要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生产步骤之间的转移,逐步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或者由于行业之间进行成本的比较、评比,也需要计算这些半成品的成本。 12、
分步法成本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关于成本计算对象。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应该是各种产品的成本及其各步骤的成本。在分步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要按产品生产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设置。这里所说的生产步骤是指成本计算上的步骤,它与实际生产步骤的口径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对于管理上不需要分步计算成本的生产步骤,可以与其他生产步骤合并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上的步骤与生产车间的概念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成本管理需要,则可以在一个生产车间内分几个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则可以将几个生产车间合并为一个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在分步法下,各步骤发生的费用,凡能直接计入某种成本计算对象的,要直接计人;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应先按步骤归集,月末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为了正确核算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必须在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上,注明各项费用归属的步骤,以便归集分配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其次,关于成本计算期。由于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不可能在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产品成本,因而,分步法下要定期地在每月月末进行成本计算。
最后,关于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由于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经常有完]-产品存在,又有较多在产品存在,因此需要把各步骤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各步骤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结转方式,计算出每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13、
分步法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中,也适用于大量大批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在这些企业里,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进行,能够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同时,成本管理也要求按照生产步骤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以满足成本分析、考核方面的要求。
计算 1、
表2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2056批号) 单位:元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累计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累计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累计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2、
直接材料 56 000 88 000 88 000 直接材料 63 200 78 000 78 000 直接材料 120 000 144 000 12 000 132 000 直接人工 24 500 20 000 44 500 44 500 直接人工 45 800 8 200 54 000 54 000 13 500 直接人工 91 400 16 000 107 400 2 400 105 000 制造费用 19 400 18 000 37 400 37 400 制造费用 32 500 7 500 40 000 40 000 10 000 制造费用 86 400 13 500 99 900 1 680 98 220 合计 99 000 70 000 169 900 169 900 合计 141 500 30 500 172 000 172 000 43 000 合计 297 800 53 500 351 300 16 080 335 220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32 000 表3 乙产品成本明细账(2040批号) 单位:元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14 80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19 500 4 乙产品成本明细账(2041批号) 单位:元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24 000 表3 一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千元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合计 完工半成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 产量合计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360 1510 1870 180 40 220 8.5 1530 340 直接人工 100 210 310 180 20 200 1.55 279 31 制造费用 100 170 270 180 20 200 1.35 243 27 合计 560 1890 2450 - - - 11.4 2052 398 表4 二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千元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合计 完工半成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 300 2052 2352 200 10 直接人工 150 188.25 338.25 200 5 制造费用 70 165.75 235.75 200 5 合计 520 2406 2926 - - 产量合计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完工半成品成本 210 11.2 2240 205 1.65 330 205 1.15 230 - 14 28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12 8.25 5.75 126 表5 三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千元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合计 完工半成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 产量合计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236 2800 3036 190 30 220 13.8 2622 414 直接人工 90 186.75 276.75 190 15 205 1.35 256.5 20.25 制造费用 70 167.8 237.8 190 15 205 1.16 220.4 17.4 合计 396 3154.55 3550.55 - - - 16.31 3098.9 451.65 表6 成本还原计算表(百分比还原法) 单位:千元
3、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半成品
生产步骤:第一步骤 2007年8月 单位:元 摘要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约当产量 分配率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16 000 24 000 500+300 30 30 直接人工 1 100 8 000 9 100 500+150 14 7 000 14 2 100 制造费用 1 900 2 000 3 900 500+150 6 3 000 6 900 合计 11 000 26 000 37 000 25 000 50 12 000 月初在产品成本 8 000 完工半成品成本 15 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9 000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半成品
生产步骤:第二步骤 2007年8月 单位:元
摘要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约当产量 分配率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25 000 26 000 550+100 40 40 直接人工 1 000 500 1 500 550+50 2.5 1 375 2.5 125 制造费用 800 700 1 500 550+50 2.5 1 375 2.5 125 合计 2 800 26 200 29 000 24 750 45 4 250 月初在产品成本 1 000 完工半成品成本 22 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4 000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甲产品
生产步骤:第三步骤 2007年8月 单位:元
摘要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约当产量 分配率 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24 750 42 500 700+150 50 50 直接人工 496 1 400 1 896 700+90 2.4 1 680 2.4 216 制造费用 619 4 200 4 819 700+90 6.1 4 270 6.1 549 合计 18 865 30 350 49 215 40 950 58.5 8 265 月初在产品成本 17 750 完工半成品成本 35 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7 500 成本还原计算表 (还原分配率法) 项目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本成品成本 成本还原 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 第二步骤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还原分配率 35 000/24750=1.4141 31 110/25 000=1.244 直接材料 15 000 22 000 35 000 31 110 18 666 18 666 直接人工 7 000 1 375 1 680 1 945 8 711 12 336 制造费用 3 000 1 375 4 270 1 945 3 733 9 948 合计 25 000 24 750 40 950 35 000 31 110 40 950 4、
大华工厂按照产品类别(A类)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类内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采用系数法分配确定。该厂2007年8月份的A类产品的有关产量、定额及成本资料如下: (1) 产量及定额资料 产品规格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量(件) 1 000 2 400 800 材料单件定额(元) 工时单件定额(元) 48 40 60 20 10 5 标准产品 (2) 生产成本资料 项目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直接材料 264 000 直接人工 31 500 制造费用 22 500 合计 318 000 本月发生费用 合计 1 034 100 1 298 100 260 000 291 500 300 000 322 500 1 594 100 1 912 100 (3)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为:直接材料119 100元,直接人工18 700元,制造费用18 900元。要求:按系数法计算A类产品的三种产品成本。
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产量 甲 乙 丙 合计 项目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产品成本 甲产品总成本 乙产品总成本 丙产品总成本 1 000 2 400 800 系数 投料 1.2 1 1.5 直接材料 1 034 100 1 298 100 1 179 000 294 750 589 500 294 750 投工 2 1 0.5 总系数 投料 1 200 2 400 1 200 4 800 直接人工 31 500 260 000 291 500 272 800 114 576 114.58 136 400 56.83 21 824 27.28 18 700 投工 2 000 2 400 400 4 800 制造费用 22 500 300 000 322 500 303 600 127 512 127.51 151 800 63.25 24 288 30.36 18 900 占总系数比例(%) 投料 25 50 25 100 合计 318 000 1 594 100 1 912 100 1 755 400 536 838 536.84 877 700 365.71 340 862 426.08 156 700 投工 42 50 8 100 成本计算单 月初在产品成本 264 000 甲产品单位成本 294.75 乙产品单位成本 245.63 丙产品单位成本 368.44 月末在产品成本 119 100 5、
某企业用某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甲、乙两种联产品,8月份共生产甲产品2 000千克,乙产品1 000千克,无期初、期末在产品。联合成本为:直接材料30 000元,直接人工10 800元,制造费用12 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实物法计算甲、乙产品的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实物量分配法) 项目 联合成本 费用项目比重 分配率 甲产品 乙产品 数量 2 000 1 000 直接材料 30 000 56.8% 19 994 10 006 直接人工 10 800 20.5% 7 216 3 584 制造费用 12 000 22.7% 7 990 4 010 合计 52 800 100% 17.6 35 200 17 600 6、
资料:(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投入量为500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计划单价为6元,材料的节约差异为200千克,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2%。
(2)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乙产品月初在产品800件,完工率50%,每工时产量定额上月为4件,本月提高到5件,计划单位工时工资上月和本月均为3元。
要求:根据资料(1)计算甲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根据资料(2)计算乙产品月初在产品的定额费用、定额变动调整数和定额变动差异数。 (1)甲产品定额成本=500×10×6=30 000元
脱离定额差异=200×6=1 200元
材料成本差异=(30 000-1 200)×2%=576元
(2)乙材料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800×50%×3/4=300元
定额变动调整数=300(1-4/5)=60元 定额变动差异数=60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