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下列方法之一对工作校准品进行赋值可靠性验证: a) 分别用参考测量程序和用工作校准品校准的检测系统同时测量系列临床标本(至少40例),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参考测量程序的标本检测结果为x,以初步赋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的标本检测结果为y,对数据进行方法学比较的线性回归统计。要求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b)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1.5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1.5.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S2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1.5.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2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一级)和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2.1 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
a 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 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2.2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2.2.1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国际约定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2S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2.2.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2.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2.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22S1S2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2.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
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3具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一级),无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3.1 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 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 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3.2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用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对工作校准品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2S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赋值。 4.3.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3.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S2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3.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
4.4具有国际约定校准品,但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4.1 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 与BIPM、NMI、ARML及制造商合作。 b 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型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4.2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4.2.1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国际约定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2S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4.2.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4.3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4.3.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22S1S2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4.3.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
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具有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但既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也无国际约定校准品,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SI的情况。 4.5.1 校准等级和计量学溯源 a 此校准品可以是替代的参考物质或人体样品。 4.5.2 Internal Master的赋值 4.5.2.1 Internal Master的初步赋值 采用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第三方检测系统,测定该公司配套的质控品,重复20次,计算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Internal Master 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S2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Internal Master的初步定值。 4.5.2.2 Internal Master的赋值 在同一个检测系统的两个通道上成对试验。一个通道为第三方检测系统,另一个通道以初步赋值的Intenal Master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然后同时对系列新鲜临床样本(至少40例)进行检测。以第三方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为x,以初步赋值的Internal Master校准的标本检测结果为y,对数据进行方法学比较的线性回归统计。要求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如不符合要求,根据斜率的偏离计算出新校准品的校准值,并重新校准检测系统后测定上述临床样本,再次进行方法学比较,直至符合要求。 4.5.2.3 Internal Master赋值的可靠性验证(回收试验) 采用Internal Master为标准作校准曲线,选择一份合适浓度的临床样本,按如下方法制备样本: 1) 基础样本:样本0.9mL+ 0.1mL 不含分析物的溶液; 2) 回收样本1:样本0.9mL+ 0.1mL第三方检测系统校准品; 3) 回收样本2:样本0.9mL+ 0.1mL 第三方检测系统校准品; 测定上述3个制备样本(即2个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重复3次。计算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2个回..
收样本的回收浓度、回收率和平均回收率。要求平均回收率为100±10%。若符合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进行重新定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3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赋值 4.5.3.1 工作校准品(主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Internal Master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工作校准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工作校准品10瓶,每瓶测1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S12S22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工作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4.5.3.2工作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以初步定值的工作校准品校准,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同时以参考物质校准,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5.4产品校准品的赋值 4.5.4.1产品校准品的初步赋值 用工作校准品校准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标准差和精密度。如果测得精密度CV≤5.0%,均值在质控品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则可认为试剂和仪器分析系统符合要求。测定校准品10瓶,每瓶测一次,计算十个数据的均值X1、标准差S1和变22S1S2异系数CV1。再取其中1瓶,检测10次,计算10个数据的均值X2、标准差S2,按照公式S瓶间=和CV瓶间(%)=S瓶间/X1×100%计算CV瓶间。如果测得精密度CV1和CV瓶间≤5.0%,测得的均值X1为校准品的初步定值。 4.5.4.2产品校准品赋值可靠性验证(互换性验证) 用上述定值的校准品为标准作校准曲线,测定内部跟踪质控品(水平1,水平2),重复10次。计算10次测定的均值与变异系数(CV),同时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另外用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工作校准品定标作校准曲线,测定40份人临床样本。要求:(1)测得定值质控精密度CV≤5.0%;(2)40份临床样本两次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5,线性回归斜率(a)在1.00±0.02的范围内,b接近于0。若符合所有要求,则认为定值可靠,符合溯源要求。若不符合,则需寻找原因调整产品校准品的值,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6 所有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期限为产品有效期后一年。 起草 审核 批准
更改情况简要说明:详细工作校准品的赋值方法.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