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学习3的乘法口诀比较容易上手。教学时,教师对于3的乘法口诀全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己试着编口诀,通过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这一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总结完口诀后,让学生对口诀进行分析,发现规律,便于记忆。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课间活动是你们最高兴的时候,对吗?说一说在课间里你们做些什么?
1
(1)指明回答:课间里我都去打乒乓球,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动;我喜欢踢毽子,课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真好;我总是和几个同学一起丢手巾;我和几个好朋友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教师:你们可真幸福!请看这幅“课间活动图”,这些小朋友课间做着跳绳的 游戏,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数学信息是3人一组,一共有9组同学在跳绳。数学问题是2组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善于观察,而且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学有用的数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教师注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 3.教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在这个表格里。(课件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把表格填写完整。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2组有6人,3组有9人,4组有12人,5组有15人,6组有18人,7组有21人,8组有24人,9组有27人。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的? (1)指名回答:我是3个3个加的;我是这样想的,1组是3人,2组就是2个3,是6人;3组就在6的基础上加3人;依此类推,每增加1组,都要加上3人……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5.教师:如果让你们用乘法算式写出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人,你们会吗?
2
(1)学生试着写算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2)指名汇报: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板书。
板书: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6.教师:谁能解释一下3×4是什么意思?
(1)指名回答:每个组有3个同学,4个组共有多少同学,就是4个3是多少。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其他乘法算式的意思。
7.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是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快多了,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吧! 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
8.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1和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编得非常的好,老师相信你们,3的乘法口诀也一定没问题!
(1)学生独立试编。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4)集体订正。
(5)教师重点引导:凡是结果大于十的,口诀就不用“得”字。
(6)教师板书: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3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9.教师:谁有好的方法,很快地记住这些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只要记住第一个乘法口诀,后面的得数就在前一个得数的基础之上加3就行。例如:三三得九,三四的得数就是在9的基础上加3,也就是12。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学生自由记口诀,同桌互相检查。
10.教师:你能利用口诀很快做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吗?(课件出示例2)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同时说出口诀:3×6=18 口诀:三六十八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一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 (3)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摆磁力棒,指名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4)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5)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6)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1)指名说要求:分别把3乘1,2,3,…,9的积圈起来。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3)同桌互相订正。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3.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
4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
(7)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说三七,学生说二十一。 (8)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9)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10)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二幅图。 (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另一学生说两道乘法算式。 (11)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说三五十五,学生说3×5=15 5×3=15。 (12)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13)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1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四、达标反馈。
第一题: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3+3+3+3+3+3= 4+4+4= 6+6+6= 第二题:开火车,对口令。
三四( ) 三六( ) 二八( ) ( )二十七 ( )十五 第三题: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二七十四 一九得九 三六十八
---------- ---------- --------- ---------- ---------- ---------- --------- ---------- 第四题:看图填空。 (1)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
5
(2)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 第五题:填口诀。
5×( )=15 口诀是( ) 2 ×( )=12 口诀是( ) ( )×4=12 口诀是( ) ( )×3=9 口诀是( ) 答案:
第一题:2×3 3×6 4×3 6×3 第二题:十二 十八 十六 三九 三五 第三题:3×5=15 2×7=14 1×9=9 3×6=18 5×3=15 7×2=14 9×1=9 6×3=18 第四题:4×3=12或者3×4=12 口诀:三四十二 3×2=6 或者2×3=6 口诀:二三得六
第五题:3 三五十五 6 二六十二 3 三四十二 3 三三得九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 (1)学生各抒己见。
(2)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经历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了3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你们不但熟记住了3的乘法口诀, 还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乘法题,真是了不起!
6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本节知识,使学生理清已学的知识脉络,提高对口诀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六、布置作业
第一题: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6元 4元 第二题:在〇里填上“>”“<”或“=”。
2×4〇6 5×3〇12 3×9〇30 2×7〇15 8×3〇16 6×2〇3×4 第三题:练习三的1题:填表。
第四题:练习三的2题:把口诀填完整。 第五题:练习三的3题:算一算。 答案:
第一题:6×3=18(元)或者3×6=18(元) 口诀:三六十八 4×3=12(元)或者3×4=12(元) 口诀:三四十二 第二题:> > < < > =
第三题:9 12 15 18 21 24 27 第四题:六 三 三 三九 二十四 第五题:15 12 24 21 18 9 3 27 七、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7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学有用的数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本节课,在创设情境环节部分,教师注意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课间活动,自己喜欢什么活动为引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在新授环节,教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这种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了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作用,从而增强了应用数学
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精彩片段 老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3根小棒,能否摆出一个汉字?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老师:谁能说说你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什么汉字? 学生1:老师,我摆了一个“大”字。 学生2:老师,我摆了一个大写的“三”字。 学生3:老师,我摆了一个“个”字。 学生4:老师,我摆了一个“干”字。
老师:同学们想的可真多啊,现在老师请你们摆出3个这样的汉字来,你知道需要多少根小棒吗?请同学们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老师,需要9根小棒!
老师:非常正确,你能否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呢? 学生:能!算式是3×3=9。
8
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我摆一个“大”字用3根小棒,摆了3个“大”字,就是3个3,所以列算式是3×3,3个3加起来正好是9。
老师:说得非常的好,如果让你们摆出这样的汉字4个,5个,6个,7个,8个,9个,各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分别列出乘法算式吗?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可以借助小棒。
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老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看,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我摆一个“个”字用3根小棒,摆4个就用4个3,算式就是3×4,结果就在9的基础上加3是12;摆5个就用5个3,算式就是3×5,结果就在12的基础上加3是15;摆6个就用6个3,算式就是3×6,结果就在15的基础上加3是18……
老师:同学们说的太完美了,掌声鼓励自己! 此刻,学生掌声一片……
老师:你们能否根据这些算式,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呢,老师相信你们没问题的!加油!
学生独立试编中…… 教学资源: 看谁算得快。
1×6﹦ 12﹣8﹦ 45﹢9﹦ 5×3﹦ 9×2﹦ 40﹣4﹦ 3×9﹦ 1×4﹦ 6×3﹦ 8×2﹦ 9×1﹦ 3×7﹦ 二、填一填 5 6 7 × 3 ﹦ 4× 2 ﹦ 3 9
9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2.6个3相加的和是9。( )
3.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4.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24。( ) 四、解决问题。 1.买玩具。
9元/个
⑴小东买2个玩具熊猫,一共要多少元钱? □○□﹦□( )
⑵小芳买3个玩具公鸡,一共要多少元钱? □○□﹦□( )
7元/个
⑶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公鸡,一共要多少元钱? □○□﹦□( )
答案:第一题:6 4 54 15 18 36 27 4 18 16 9 21 第二题:15 21 9 12 8 18 第三题: √ × √ √
第四题:9×2=18(元) 7×3=21(元) 9+7=16(元) 教学资料链接: 古乘法表
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原则上需要无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
折叠古代中国
10
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十进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今日世界各国较少使用希腊等国的乘法。
在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是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万多枚秦简中的一枚,上面详细记录了乘法口诀。与今天乘法口诀表不同的是秦简上的口诀表不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而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