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状况
指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是交互影响的,当其中一方面发生障碍的时候,另一方面也受到影响。也即通常所说的身心障碍或心身障碍。例如,咨询和治疗的实践证明,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个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当甲状腺分泌过多时,代谢作用将会加速,个体会有紧张反应,情绪激动,注意力分散,焦虑不安,甚至有妄想和幻觉出现。反之,当甲状腺不足时,代谢作用将会降低,个体的心智活动会趋于迟钝,思想迟滞,反应缓慢,记忆减退,且常有抑郁的倾向。同理,情绪反应这一心理活动也会引起心理的变化,例如人在生气愤怒的时候,食欲常会降低,胃酸分泌增加。而且,因胃壁充血关系,胃壁粘摸便有随之延展的倾向,使某些部位变得单薄,保护胃壁的作用因而减低,这一系列反应连续出现,便使胃壁部分受到胃酸的侵蚀,而形成溃疡。所有这些都表明,健康应是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的。
平均状况
指一般人都处于常态分布领域,大部分人怎样,他也怎样,就认为正常的,健康的。例如,有些人在社会行为上极端退缩和回避,有些人则极端进取和公开,而大部分人却处于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就是正常的、健康的。又如,有些人在人格方面极端遵奉或顺从,有些人则极端独断或对抗,而大部分人则处于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再如,有些人在社会依赖性方面完全失助,有些人则完全自我满足,而大部分人却处于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
理想状态
指心理健康是人们意识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也即一个人希冀要达到的那种状况。倘若达到那种状况,便是正常的、健康的;倘若达不到那种状况,便是有障碍的或受到了障碍的。由于人与人之间希冀达到的状况悬殊颇大,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若想达到既是自己希冀的又是众所公认的健康状况,那只能在理想中实现,亦是一个人一辈子追求的过程。
适应状况
指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过程,处于一种适应的状况下。当前的世界,社会在变,环境也在变,有些人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社会和环境,表现出一种健康的心理准备和应付行为,有些人则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社会和环境,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心理不适应和阻抗行为。介于这种顺应和不顺应之间的还有一种人,他们敢于打破一些社会陈规,驱动社会和环境变化。对于这些人应作具体分析;如果他们的动机和效果是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则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如果他们的动机和效果是不利于社会和环境的,则心理是不正常的或有障碍的。客观地说,我们应该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看待心理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