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规划与绿化设计
薛航
(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明德学院管理系土木工程贵州贵阳550001)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1-032-01
摘要: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与美化设计的目的是使立交造型美观、视认性好,起到引导驾驶员视线、形成人性化的视觉景观效果,保证行车安全以及可观赏性作用。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规划与绿化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化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中面的体现,要做到互通区行车安全舒适、功能完善、环境协调、用地和造价合理,就要求在外业测设阶段加强互通区的综合调查,细化外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内业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一、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形式
现行的高速公路全部是收费公路,因此就限定互通立交的形式也是收费式型,基本可设计成喇叭型、苜蓿叶型和半定向T型。苜蓿叶型互通立交适合于两条高速公路丁字相交,半定向T型互通立交适合于受地形限制的情况;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则大部分采用喇叭型,这样就保证了一条高速公路上互通立交形式的统一性,具体单喇叭型互通是选择A型还是B型要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来确定。主要匝道(即对向行驶匝道)在一、三象限的A型喇叭互通立交与主要匝道在二、四象限的B型喇叭互通立交解决的交通量一样,这样可根据地形,综合考虑跨线桥的长度及排水情况,来确定是选择采用何种形式,达到建造跨线桥梁短,排水防护工程少,经济美观的目的。修建双车道匝道的互通立交在车辆分、合流处,应保持基本车道数的连续性,并应维持车道数的平衡,所以必须增设辅助车道。辅助车道长度在分流端为1000米,最小为600米;在合流端为600米,对主线实施分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辅助车道也可采用分期实施,以减少前期工程的投资。
二、互通立交范围的主线线形
在互通立交范围内,由于车辆的频繁进入高速公路,所产生的合流点和分流点给这一路段的交通带来了复杂性,驾驶员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互通立交范围的主线,是互通立交的组成部分,它要求与全段高速公路路线有相同的设计车速和同等的舒适性、安全性。所以互通立交范围主线线形的设计标准比一般路段有更高的要求。当主线上设计车速为120km/h时,有以下要求:
1.在立交与主线交叉处,相交道路尽量以直线正交。这样可减小
跨线桥长度,避免斜弯桥,有利于设计、施工及降低工程造价,又能使跨线桥和路线线形保持良好的连续性。若由于地形限制主线必须在弯道上相交时,平曲线半径一段最小值不宜小于2000m,地形困难时其极限平曲线半径也不得小于1500m。
2.要设置较缓的纵坡,纵坡过大,爬坡能力较低的载重汽车将降
低车速,导致频繁的超车现象,同时在交叉口附近主线上的车流降速行驶,容易被匝道进入的车辆切断,出现主线上车流阻塞,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互通立交范围主线最大纵坡不得超过2%。
3.单向双车道匝道。(1)对承担大交通量转换的匝道,通过验算通
行能力,单车道匝道不能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的车流运行,必须采用双车道匝道。这时,与主线连接处,往往需要增设辅助车道,保证主线基本车道数的平衡;(2)即使单从通行能力看设置单车道匝道就足够了,但若匝道长度大于300m,大型货车比例较高,纵坡较陡时,通常也须设置双车道匝道。需特别注意的是该类双车道匝道为便于车流的组织,减少对主线直行车辆的影响,在匝道与主线连接之前,需将
032
||魅力中国2010第1期下总第103期||
匝道渐变斜缩成单车道。
三、互通区环境绿化设计方案
(一)图案设计
1.导向性的艺术处理。在互通弯道外侧绿化可适当种植高大的
乔、灌木作行道树,强化其外缘的线形,以诱导行车安全拐弯,并使司机、乘人有一种安全感;在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适当种植一些低矮的树丛、树球及三五株小乔木,以增强出入口的导向性。
2.匝道与竖向路段绿化。匝道走向不同将绿地分隔成不同的形
状,如南北长、东西宽,采用南北构图,图案中心向内倾斜,使图案与匝道的曲率保持一致;若东西长,南北宽,采用东西构图,图案中心也向里倾斜,使南北两块动势一致,这样整体感和节奏感明显。
由于互通立交区域绿地四周的路面高度有变化,可依据具体地形条件,将植物配置成在高度上与道路相应的渐次变化,从心理和视觉上,能给人以平顺连续、无高低凹凸中断之感。两侧绿化最好应是同一种树、同一间距,使绿化平缓连续地改善地形地貌,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空间。
3.桥荫绿地的设计。桥荫绿地主要是指引桥,匝道阴影下的绿
地。由于桥荫绿地阳光照射的条件差,适宜种植耐荫性较强的植物,其设计的图案应与立交区域图案相协调。例如,在引桥的桥荫下,可选用十大功劳构成披针形图案,用洒金珊瑚、八角金盘等构成圆形图案,增加图形的变化;在匝道的桥荫地上,可采用马蹄金色彩相近的深绿色常春藤铺满绿地,以保持图案整体的统一。
(二)构造物立面造型
互通立交不可避免地要设置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这些构造物景观效果的处理往往关系到整个互通立交区景观的效果。由于桥梁的规模相对涵洞、通道等的规模要大,故其立面造型也成为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互通匝道上不同路段的构造物,应尽可能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立面造型,以达到丰富互通立交景观的作用,使得互通在整体上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并对周围的景观起到优化的效果。
四、结论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安全”和“环境”将成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的两大主题。互通立交绿地景观作为上下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是一种非语言的符号,对人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应通过互通立交规划及绿地景观设计,美化行车环境,提高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使互通立交更好地与大自然交融共生。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5;
[2]罗志远:《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J].交通世界,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