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如Tg"培养审美能力 ■巴哈尔古丽・麦提库尔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中学【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848501)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244-01 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 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 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 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 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 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 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 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 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 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 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 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四、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 力。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 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基础,只有当学 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了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 去创造,这样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认真调查了学生并分析了现 行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 知规律,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 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音 乐教师应省悟自己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 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昕听、唱唱、讲讲、跳跳、 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感觉思想 内涵,同时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 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 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 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在器乐教学中多思多想,就一定会在 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培养造就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音乐能力。 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 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 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 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在音乐 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音乐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 任务。强调音乐的审美能体验,以苦为乐的审美价值为核心,已成为当 今音乐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任务,为此在音乐课堂中作 以下探索: 在音乐欣赏中。体现学生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 练。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 审美情操的教育——即美育。审美教育有着在整体教育中独特的地位和 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审美教育,它的作用是不能忽 视的。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途径,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 音乐实践,渐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 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抓牢审美体验这根主线,必须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 价值观,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 现的过程。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 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最激动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音 乐的无穷魅力,促成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另外,音乐教学应 特别注重艺术实践,要强调音乐概念和音响的统一,音乐技能技巧的学 习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基础音乐教育才能真正体 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二、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 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 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如:在 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 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 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 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 一、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努然妮萨罕・努尔 (新疆墨玉县喀尔赛镇一中【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8481 00)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244-01 全是说服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 趣味性体育是以集体进行身体练习为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达到健身 娱乐的特殊锻炼手法。体育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 经常采用多次反复练习的形式加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于重复的练习内 容容易产生厌倦、疲劳。适当穿插一些游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练 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碰到器材准 备难、学校不重视等问题,因此,开发农村中学趣味性体育,解决当前 农村中学体育课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而 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 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唤醒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 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 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 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 一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又单调又累,大多数学 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提高 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从事学习,情愿克服困难,进行中 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见解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 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二、认真的组织教学 、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 2015年第25期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 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 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 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 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 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 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 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