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述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来源:爱够旅游网


简述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采掘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以及开矿当中的一些管理力度不够,对安全的重视度也不够导致煤矿采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不仅会造成人身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不同煤矿的地质条件都是有区别的,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因素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生态平衡。本文对煤矿地质灾害特征以及诱因进行了分析,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标签:煤矿 地质 灾害 特征 防治

1煤矿地质灾害特征以及诱因分析

煤矿地质灾害指的是人类在采掘煤矿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受到破坏致使采掘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并导致经济损失的这样一种危害。煤矿采掘主要是为了获取煤矿而破坏矿体围岩,这样的采掘方式无疑会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向下凹陷,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水资源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瓦斯爆炸、地震、山体滑坡等等一系列灾害的发生。我国的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经济比例是很大的,我国能源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煤矿,所以,煤矿灾害的发生限制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煤矿地质灾害分为开采中和开采后两方面潜在的灾害。

首先,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废石的不规则堆放,破坏了原来的地层的受力平衡,使得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而每年这种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成千上亿元之多。

其次,煤矿开采导致地表沉降凹陷,也是煤矿开采中常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煤矿开采使得开采周围的土地环境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开采时一些石头的相应碎裂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地表发生位移,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地下水需要不断地被抽排出去,这样就造成了地下水分布不均,地下水资源枯竭,水力坡加大就会加速地表沉降。

然后,还有瓦斯爆炸,瓦斯存在于地下封闭的系统之中,以游离吸附的状态藏于煤层的缝隙里,当地下封闭系统被人为的破坏时就会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瓦斯爆炸会造成开采人员中毒,引起火灾。

最后,就是矿井突水了,煤矿矿井突水会对煤矿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2012年,太原市某地区,由于大幅度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地表淤泥加多,使得山体崩塌形成泥石流,造成开采人员和当地居民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也是很大的。煤矿在开采完成之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导致闭坑后的安全隐患。地下开采在闭坑之后,地下裂缝会导致地面坍塌继而发生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都是发生在开采之后的,具有突发性,会诱使灾害再次发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开采幅度加大,使得地压力发生变化,引

起灾害。一方面是因为开采体系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的制度来进行开采,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违章作业,不加节制的开采,造成环境负担过重,资源损失大。

2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应采取的措施

2.1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忧患意识

为了较少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民范围内宣传安全知识,让这些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在人群中不断普及,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各个镇、县、市的政府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到防灾治灾的过程中来,全面了解灾情,防患于未然。各地方政府、煤矿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煤矿员工养成防灾意识,即使灾害真正出现在眼前,人们也有足够的心理能力对其承受,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一些灾害频发的地区,要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对灾害预测的准确程度。

2.2合理规划煤矿的开采,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

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已经对地质保护、环境保护有了明确的规定,人们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地质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开采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要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区,山体的稳定性不高的地区以及存在着生命工程设施的地区。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开采地设置保安煤柱。开采部门要合理的开采煤矿资源,不能没有节制的乱加开采,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开采,煤矿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开采安全工作规划,在人群多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不一味的谋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求长远发展。

2.3努力恢复煤矿的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由于存在大量的矿山废弃而遭受的巨大的破坏,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展开了对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治的研究,并且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但仅限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了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欠考虑。为了恢复煤矿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技能方面入手,建立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群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

2.4查明活动构造,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查明活动构造是做好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各个种类的地质灾害都是以活动构造为地质背景的,而人类进行采矿过程中,会加速活动构造的进行,进而使致灾速度加快,最终使致灾程度更加严重。

因此,必须要查明煤矿区域之内的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以及活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合理安排采矿的规划,同时做好灾害的预测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煤矿分布非常广泛,同时规模大小不一样,受开采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采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还非常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每一个煤矿的地质环境都是复杂的,过于强调一种诱发因素以及只采取某一项防治措施也是非常片面的。因此,需要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防治措施,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民.浅谈加强煤矿地质工作预防安全事故[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

[2]李洪文,汪立,李明.典型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测绘工程,2006( 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