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发明专利]

来源:爱够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551637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4.20

(21)申请号 201410495296.9(22)申请日 2014.09.24

(71)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72)发明人罗鉴 范亮 朱承旭 袁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许静 黄灿(51)Int.Cl.

H04L 29/12(2006.01)H04L 12/24(2006.01)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当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第一终端使用备份会话与第二终端继续进行第一业务。本发明实现了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提升了IPv6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C N 1 0 5 5 1 6 3 7 7 A CN 105516377 A

权 利 要 求 书

1/3页

1.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

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具体为: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6.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为: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8.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

CN 105516377 A

权 利 要 求 书

2/3页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

备份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13.一种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为: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

3

CN 105516377 A

权 利 要 求 书

3/3页

装置。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

4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1/7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因特网协议IP终端数量激增。当前全球因特网协议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公网地址已经告罄,而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又存在性能、应用层支持诸多难题,因此,编码长度更长、地址空间更多的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技术的普及对全球运营商和用户来说都是势在必行的重大课题。[0003] 与IPv4网络类似,对于IPv6网络来说,网络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网络中存在的主机进行扫描,可以发现活动主机所使用的IP地址、开放的端口、使用的操作系统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网络管理是必须的,因其是恶意攻击者进行网络入侵的前提,也是蠕虫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关于网络扫描技术的研究对于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 如图1所示,在全球单播地址结构中,前64比特bit是网络前缀,包含“001”、全球选路前缀、子网标识ID三部分,互联网Internet上的路由器通过它将数据包传送到主机所在的链路;后64比特是接口标识ID,用来区分同一链路中的不同主机。接口ID通常是主机通过自身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或其他信息生成,前缀由网络设备(例如宽带网关)分配给主机。在考虑攻击者对用户主机进行网络地址扫描时,假设链路的网络前缀已从已知的主机地址中获得,即主机地址中的前64bit已被扫描者(攻击者)所知,扫描是针对地址中的后64bit,即对地址中接口ID的扫描。[0005]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升级终端和网络设备支持所谓IP地址跳频(或称IP地址跳变)技术,用户主机可以按照一定的速率切换自身地址以达到尽量规避地址扫描的目的,包括切换后64bit接口ID和前64bit(即64位IPv6前缀)两种方法,其中切换前缀的同时也可以同步切换接口ID。

[0006] IP地址跳频技术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址扫描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跳变前后的业务连续性问题,即IPv6地址变化导致在线业务中断,影响中断用户服务体验。

[0002]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提升IPv6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0009] 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

5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2/7页

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10]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

[0011] 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

[0012] 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0013]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0014]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具体为:

[0015]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0016]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0017]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中,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001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管理方法,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0019]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0020] 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0021]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3]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0024]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为:[0025]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002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0027]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

[0022]

6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3/7页

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28]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0029] 备份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0030]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0031]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0032]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包括:[0033]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0034]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0035]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003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0037]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38]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0039]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0040]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0041]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0042]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为:

[0043]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004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004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

7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4/7页

所述的用于第二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004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现有的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改进,部署IPv6IPv6地址更新,从而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提升IPv6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对加快IPv6网络部署速度起到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现有技术IPv6地址结构示意图;[0048] 图2是本发明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004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5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005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5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第二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53]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间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00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通过部署IPv6地址更新,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05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0057] 步骤31,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58] 步骤32,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0059] 步骤33,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0060] 步骤34,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0061] 在当前的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预先与第二终端建立进行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当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0062]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006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

8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5/7页

所述第二终端。其中,为了便于第二终端判断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优选地,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0064] 对应地,在第二终端上的IPv6地址管理方法包括:

[0065]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

[0066] 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0067]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0068] 第二终端在确定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会将携带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给第一终端,以便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当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第一终端会使用已经建立的备份会话与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其中优选地,第二终端要在能够识别地址更新请求消息的基础上,判断第一业务

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即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0]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0071]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为:[0072]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0073] 下面结合附图2和图4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步骤如下:[0074] 步骤41,第一终端在第一IPv6地址生存期终结之前,向使用所述第一IPv6地址的TCP/UDP连接的对端主机,即与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业务的第二终端,发送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携带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或第二IPv6地址;[007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第一终端当前第一业务正在使用的IPv6地址;[007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IPv6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0077] 进一步地,所述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包括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和/或IPv6前缀更新能力参数;[0078] 步骤42,所述第二终端在收到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若可识别该消息,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IPv6地址更新响应消息,告知所述TCP/UDP连接对应的第一业务是否支持所述更新行为,若支持则转步骤43;

[0069] [0079]

进一步地,所述IPv6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和IPv6地址更新响应消息均通过IPv6扩展头实现;

9

CN 105516377 A[0080]

说 明 书

6/7页

步骤43,所述第一终端向使用所述第一IPv6地址的TCP/UDP连接的第二终端发送备份会话建立请求,携带第二IPv6地址;[008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备份会话成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生存期截至时关闭原会话、启动新的会话,维持原连接的状态。[008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过程,为了实现IPv6跳变前后的用户业务连续性,考虑进行IPv6地址更新,当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第二终端建立备份会话,以便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第一终端使用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从而实现了IPv6地址跳变前后业务的连续性,提升IPv6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对加快IPv6网络部署速度起到积极作用。[008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因特网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0084]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询问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85]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第一判断结果;[0086] 备份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地址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0087]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0088]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128位IPv6地址和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中的至少一项。

[0089]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包括:[0090]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IPv6扩展头将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0091]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更新能力参数和所述第二IPv6地址中的至少一项。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IPv6地址更新能力包括IPv6地址前缀更

新能力参数和IPv6接口标识更新能力参数中的至少一项。[009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Pv6地址管理装置,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0094]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询问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的地址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且所述第一业务在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之前仍未结束,所述第一IPv6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正在进行的所述第一业务所使用的IPv6地址;[0095]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0092]

10

CN 105516377 A[0096]

说 明 书

7/7页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所述第一业务支持IPv6地址更新时,将携带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的地址更新请求响应消息返回所述第一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以预存的第二IPv6地址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进行所述第一业务的备份会话,并在所述第一IPv6地址原始生存期终止时,使用所述备份会话与所述第二终端继续进行所述第一业务。

[0097] 上述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0098]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是否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0099]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为:

[0100]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能够识别所述地址更新请求消息时,判断所述第一业务是否支持IPv6地址更新,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010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第一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

[010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第二终端的IPv6地址管理装置。

其中,第一终端的模块与第二终端的模块间进行交互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01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各步骤或各模块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01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03]

11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12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图4

13

CN 105516377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6

图5

图7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