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01乡土教材备课

来源:爱够旅游网
 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乡土文化,挖掘本土的历史遗迹,将会培养新区学生的地域气质和民族自豪感; 2、了解家乡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知道家乡的物产,领略家乡的山、滩、湾、岛的特色与美丽; 3、知道“大珠山”“丝路琅琊”“历史名驿”等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4、让孩子们了解从千年琅琊、卫城遗迹、人物春秋,到近现代的红色岁月,从家乡历史的几度变迁中探寻本土文明,记住家乡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 本册教材简析 西海岸这片地域,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家乡之所以如此美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本书按照时间的脉络,从远古开始讲起,挖掘家乡历史中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事件、名城、古迹等历史要素,挖掘和保护新区乡土文化资源,提升新区乡土文化内涵,让新区子孙后代记住美丽乡愁。 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全区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传统教育和乡土教育,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新区、热爱新区,以家乡为荣,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心存善念,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丛书分历史篇、手工篇、人文篇、老游戏篇、山水篇、岛湾篇和新区发展篇七篇,内容包括千年琅琊、古迹探寻、剪纸、泊里红席、村落乡愁、民间工艺、乡村游戏、山水风貌、岛屿海湾、啤酒节、拉网节等内容,让1-6年级孩子从家乡历史变迁中探寻本土文明,给新区孩子刻下乡土记忆。 课题 大珠山遗址 课型 新授 教 材 简 析 教 学 目 的 教材介绍了大珠山遗址的相关内容。 大珠山遗址出土了普氏羚羊、野猪、马、鹿、疑似猛犸象等10余种典型的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500余件,以及大量石器,为遗址提供了很好的年代依据,对研究我国乃至东亚现代人起源与迁徙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对探讨远古人类在海岸地区的生计方式、生存能力和文化传承,完善山东的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1、了解大珠山的历史。 2、提高学生对本区大珠山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3、在了解大珠山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自豪感。 教学 了解大珠山发展史 重点 感悟历史文明 难点 教具PPT 运用 课前预根据预习单,查阅相关资料 习要求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大珠山遗址 教学重点 1、了解大珠山的历史文化 2、大珠山旧石器时期的历史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学习过程设计 1、图片欣赏 2、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思考回答 1、介绍大珠山 不仅风景如画,历史也很悠久。 2、大珠山化石 五年前,考古学家们通过系统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树木化石残块。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大珠山遗址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大珠山遗址,并 3、2013年发掘化石 这次考古发掘出了1400余件文物,涉及象、披毛犀、普氏羚羊、野猪、马、鹿、牛等10余种动物的化石。 4、大珠山遗址 在本次考察中,考古队员在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打制石器,这些石器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工具等,用料多为灰黑色火山岩和石英,坚硬且韧度较高,人工打制痕迹明显,石器加工精致。 石器的打制技术十分成 理解在大珠山遗址发现打制石器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札记 产生学习兴趣。 三、拓展讨论 四、总结 五、作业 熟,与中国北方地区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的石器类型相同,反映出在4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生活作息、繁衍生息了,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大珠山遗址。 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小组相互交流,启发讨论:你知道图片中的石器是干什么用的吗?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课题 丝路琅琊 课型 新授 教 材 简 析 教 学 目 的 教材介绍了丝路琅琊的历史和发展现状。通过对琅琊历史的表述,让学生了解琅琊的由来、历史地位、以及为何称为丝路琅琊。 本课还介绍了琅琊港口、夏河城和秦国石刻。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琅琊文化。 1.了解丝路琅琊的历史由来。 2.提高孩子对本区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 了解琅琊台发展史 重点 感悟历史文明 难点 教具PPT 运用 课前预搜集相关材料 习分组活动 要求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丝路琅琊 教学重点 了解琅琊台发展史 感悟历史文明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学习过程设计 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1.课件播放:琅琊台海战 2.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一段历史呢?想不想穿越回古代呢? 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丝路琅琊的前世今生。 1.琅琊港口的发展 (1)出示图片: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琅琊港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碣石(今河北秦皇岛)、转附(今山东烟台)、琅琊(今山东胶南)、会稽(今浙江绍兴)、句章(今浙江宁波)五大港口之一,并以琅琊港的名声最为显赫。唐代,琅琊港为南方通往北方的主要港口,胶南市张家楼镇东安子村曾出土两件唐中期长沙窑烧制的瓷器。据《诸城县志·山川考》载,宋代,琅琊港为山东与高丽通商的重要港口,“故曾筑高丽馆”。 2、夏河城 除了琅琊古港以外,青西新区还有一座古文明遗址,那就是夏河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文明遗址. 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出示图片 教师讲解 你能不能用你的画笔画出你眼中的夏河城呢? 认识琅琊港 课后札记 口、夏成河和 秦朝石刻。了 解丝路琅琊的相关历史清楚琅琊现在的具体情况, 用画笔画出夏成河,让学生动手,并组 知识,并能说 三、作业 学生绘画,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3、秦朝石刻 琅琊台最珍贵的文物是秦刻石,据《史记忖已载》始皇令筑琅琊台后,“立刻石,颂秦德,明德意”,刻石立于琅琊台上,故名“琅琊刻石”。刻石全文496字,其中正文289字,附文207字,其文二字一韵,四字一句,文笔流畅,言简意赅。正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宇内的丰功伟绩,附文记录了李斯、王绾等10个随从大臣的名字及议立碑刻的事迹。据传,碑文出自李斯的手笔。始皇死后,秦二世亦循其父踪迹巡游天下,在始皇碑刻旁加刻文字。因年代久远,到北宋时,琅琊台始皇颂德碑已亡失大半,仅存从臣姓名。二世碑亦已迸裂。清乾隆年间,诸城知县宫懋让为防止石碑迸裂,用铁箍将裂石束住。此时,碑文仅存80余字,后铁箍锈折,二世碑遂迸散无踪。直到1922年,诸城县教育局督学王培枯受命两次到琅琊台寻找,终将残石找回。先藏于诸城教育局,解放后珍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秦代刻石10余处,现仅存两处,其中泰山顶所藏残碑,仅存10字。琅琊碑保存84字,且字形、笔法均优于泰山刻石,实乃国之瑰宝。 织语言描述自己的画。 欣赏前朝石刻,并讨论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