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里播放的是潘安邦的那首《爸爸的草鞋》,老婆听了问:这是谁的歌?好像没听过啊!我嘲笑道:这首歌你没听过?潘安邦那也算是个传奇了!接着又聊起这首歌曲,我说:能够听懂这首《爸爸的草鞋》的人应该可以算是成熟了......
这首歌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唱出了父亲对一双草鞋的深情,实际上是父亲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描述的是那一个个地名和经历,然而更深刻的却是那隐藏在那漂泊经历下的家国沧桑巨变和普通人因为这种巨变而导致的有家难归的无奈悲凉。 据说,这首歌曲在台湾曾经被禁。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叶佳修。那可是台湾校园民谣的大神级别的人物,而且应该是最早的大神。而这首《爸爸的草鞋》却是叶佳修了解了潘安邦的家庭历史后专门为潘安邦所写,二人珠联璧合,成就了这一首经典。尤其是听到潘那清纯的嗓音婉转的唱出那句“峨嵋山下好荒凉,不堪回首泪暗弹”不由的让人心中发酸:在风起云涌的历史中,个人的挣扎是那么的无助无奈,异地他乡,面对的总是那一片荒凉,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英勇的战士恐怕也是暗暗流泪吧!
潘安邦的父亲是一位国军少将,参加过抗日战争,爷爷也是参加过北伐的老国民革命军人,1938年去世。父辈一生征战,最终潘家后人却流落海岛,心中的那份无奈和乡愁是无比深刻。同时,这首歌也唱出了很多国民党老兵的一生经历和最后不能叶落归根的那种痛楚,也许这是它起初被禁的原因吧!
有一种说法是这首歌唱的是国军在大陆时期最后一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的一生。可能有些刻意附会了。关麟征最后在香港病逝,去世的时候,他的黄埔同学也是老对手徐向前专门发电表示哀悼。要说关,真是人中之杰。按照对手板垣征四郎的评价:关的一个军相当于其他国军十个军。而就是这个板垣,疯狂到敢用3万兵力去进攻30万。而关无论是对红军和对日作战都是战绩不俗。其下辖的第25师,更被称为千里驹师。蒋介石更是声称:如果都有关麟征部队的战斗力,击败日本很容易。辽沈战役时候,最终在营口海上撤走的一个军,就是关麟征当年的部队。
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国民党被赶到了台湾,历史无情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往看国产战争大片,什么三大战役啊,《激战宁沪杭》啊,《席卷大西南》啦,曾经是军人的我看到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总是感到痛快淋漓,心中总是充满了自豪。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看双方士兵们如同割草一样倒下,或者看到国民党军六神无主,士兵豕突狼奔,乘船败退台湾的时候,我的心态变了。不再是兴高采烈,而是沉默。因为这再现的历史现在可以让我们娱乐,可那一幕毕竟曾经发生,沧桑巨变面前,个人是那么的无力,而这些发生的个人的经历是多么的沉重。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儿子没有父亲,多少女人没有了丈夫,多少母亲失去了儿子,有幸生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没能活着返回故乡,又有多少母子、夫妻终生未能相见。于右任在台湾思念故土,在去世前两年作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然而这些,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能够体会的! 所以我说,能够听懂这首歌的人应该成熟了。
歌中唱到: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船儿行到澎湖湾,多了妈妈来操桨,深情款款撑起疲惫的帆,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