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文化的高职财会专业 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思考
肖福英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容 忽视的作用。在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就从专业属性来看, 高技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与目标。高技能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文化,在专业文化 的指导下,才能够体现出高技能特点。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专业文化;高职财会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中图分类号:718.5
G
文献标识码:
A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难以满足快速发展 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推动下,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与体制应进行调整,以期能够在人才培养中获得较 为理想的效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 步调。就高职财会专业而言,受到专业属性的影响,学生只有 具备丰富的专业文化,才能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够体 现出高职院校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专业文化的积 淀,能够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程度普遍不高,由此也就造成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水平不高。
(二) 文化元素不够丰满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从外延逐 渐扩展至内涵,内涵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 趋势与主要内容,但在此期间专业内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 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点。基于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致 力于不同专业文化建设规划与具体方案的应用。具体来说, 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专业定位、目标确定、内容涵盖等,以及完 成各项内容所应当采取的措施。在此过程中,专业文化建设 成为唯一缺失的内容,具体的专业文化建设与方案制订中也 没有文化元素,这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也不例外。
(三) 专业建设的研究力度欠缺
基于教育教学发展,高职院校在完成日常教学的过程 中,开始了教学改革。这方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研究的 比较多,在课题改革期间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高职院校财 会专业文化建设内容研究仍旧比较少,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可 参考的资料并不是非常多,部分领域甚至还未涉及,尤其是 在实践中很难找准切入点,由此造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并不是非常高,实践应用受到限制。
(四) 缺乏考核评价机制
关于专业建设考核方面,各高职院校重视培养方案、师 资队伍、教学资源方面,专业文化建设内容并不是非常多。高 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文化建设不具有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 考核方案,要想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就需要不断深入 研究。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背景与意义
对任何一所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也是办学的灵魂,是 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要件,也是院校形成发展潜力的基础。 从本质上来说,财会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子系 统,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在财会专业中的具体体现。可以 说,专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 财会专业建设发展中,专业文化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该 专业价值和个体特点的集中体现,其教育性功能表现极为明 显。说的较为严重一点,文化专业可能决定财会专业建设的 成败。
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中,高技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职 院校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推行课程改革、教学 模块发展等多种举措来加强专业建设,以便能够更好地培养 出高技能创新人才。但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文化建设 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较少从财会专业生存、发展、服务高技 能创新人才的角度看待专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主要问题 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财会专业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设的现状可了解到,忽视财会专 业文化建设的思想表现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文化建设只是形 式,并无显著的实际效果的情形,忽视了师生对文化、情感的 需要,常常将财会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同,将专业文化建 设交给团委、学工部组织落实,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 在。基于此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对财会专业文化建设的重 要性与必要性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内涵与特点
专业文化,就是该专业师生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及该专业 系统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和价值取向。通过专业文化来体现 专业追求与理念。而事实上,专业文化会影响专业人的思维、 态度与行为。简单来说,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文化特点多表 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属性
相对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任何专业的职业性特点都表 现非常突出。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其实大部分是根据岗位
2018年第1期95
需要来制定,以此培养出与社会需要接轨的高素质职业人 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也就可以充分表明,职业属性 应当是高职财会专业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财会专业 文化建设期间,在吸收社会财会领域职业文化内容的同时, 还可不断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期间需特别注意,应 避免出现全盘吸收和全部拿来,要懂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将先进的理念保留。
(二) 多样性
在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经济的到来促使各类新 型专业在各高职院校产生。在高职院校新专业不断出现的过 程中,多样性的发展特点就会促使财会专业文化体现出多样 化的特点。从某个方面来说,财会专业的文化内涵可表现出 客观严谨、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在此种背景下,财会专业 文化的内容和载体就会不断丰富,其中就包含了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共同组成了财会专业文化。
(三) 融合性
高技能创新人才,在具备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 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综合性的职业文化要素。 对此,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期间,需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 合能力培养期间,可将人文素养作为底蕴,以此促使学生能 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在随后的职业发展中将这些 优秀的职业素养融汇其中,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 时,可推动社会发展,以此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财会专业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途径
从教育教学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已经从“高 技能应用人才”转向“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创新 学生发展中,文化建设可发挥出指导性的作用。高职财会专 业发展期间,就可充分发挥文化的指引性,创新财会专业的 文化建设方式。
(一) 更新观念
分析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文化休克现象 较为普遍。所谓文化休克其实就是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 具体的目标。为避免这种现象产生不良影响,相关领导人员 就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性。在财会专业建设中,始终贯穿 专业文化的内容。通过学习、理念深入以及研究讨论等不同 的方式不断更新专业文化,并促使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文化有 一个深刻的认识,以此提高财会专业中文化属性的重要地 位。在更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时,还需要有意识地培 养财会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确自己人生的未 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独立的问题解决意识,敢于挑战新鲜 事物,不受老旧教学观念的束缚,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科学 探究精神。尤其是在实践操作中,要秉持科学事实依据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够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有 任何违背科学发展观实际的想法,求真务实,让学生可以明 确自己的职业价值发展需求。
(二) 创新理念
具体建设学校专业,应将专业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引导96
2018年第1期
专业设置。推动财会专业发展期间,还需要通过文化做强专 业,利用文化服务于科研。依据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具体情 况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契合、科学 合理、具有发展性的目标。专业文化建设和规划中,倡导文化 的引领性作用,并不断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以此来强化财 会专业的发展,通过创新理念的方式,不断推动本专业发展, 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在基于专业文化基础上,创新提出新的 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理念。我们还需要灵活调整新的课程专业 方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创新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着 重开展“重基础”“宽口径”以及“模块化”的新型课程教学体 系,尝试着让高职基础教育、高职财会教育以及学生创新创 业教育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企业财 务会计管理能力、计算机会计电算化能力以及审计能力。
(三)拓展内涵
要想专业文化建设取得较好效果,学校就应设立专门的 管理组织,就文化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并 从工作体制与保障机制方面予以完善。专业文化的建设,不 仅仅要考虑专业的培养目标、推行模式、培养方案、团队建设 以及资源支持,还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具体状况综合性分析, 将文化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配以相应的人力、 财力与物力,树立特色的专业文化。例如,可创设专业文化项 目,对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形成理念以及职业规划等各个内 容作为细则加入专业文化内容中;与此同时,结合高职院校 财会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建设中凸显出文化载体的重要 性,积极推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设计出各种学生 感兴趣的财会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 源,通过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 模拟出一个真实的财务实训练习情境,营造一种现代化的企 业文化氛围。可以设计采购组、银行组、销售组和生产组,使 学生可以在非常有意思的学习环境下得到锻炼和成长;还可 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新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校企融合力度, 建立仿真性强、全方位的模拟工作环境。
四、结语
在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应 根据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专业文化的建设,推动财会 专业的发展,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凯民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D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P]夏洪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
高[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PJ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金
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4 ]张道珍,陈丽琴,朱晓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 算化课程内容设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 111-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