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整流滤波电容的选择

来源:爱够旅游网
 .

滤波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主要根据负载电流大小来选择,可以通过计算求得合适的电容量。如果负载电流不大,可以按照这样的范围(见附表)来选择,请大家记下来。

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接入了滤波电容器后,空载时输出直流电压 U L 与交流电压 U2 近似相等( U L ≈U2 );对全波整流电路,接上滤波电容器后,空载时 U L 可以上升到等于 U2 的 1.2 倍左右( U L ≈ 1.2U2 )。由此可见,电容滤波电路不仅使输出电压变得平滑,还提高了输出电压。

电容器检测方法与经验

1A

固定电容器的检测

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容量太小,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

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B

检测10PF~0

01μF固定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万用表选用R×1k挡。

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小。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万用表的红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应注意的是: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引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

地看到万用表指针的摆动。

C

对于0

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

电解电容器的

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 2

检测

A

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

程。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μF间的电容,可用R×1k挡测量,大于47μF的电容可用R×100

挡测量。

.

.

B将万用表红表笔接负极,黑表笔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用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

(对于同一电阻挡,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kΩ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

不能再使用。

C

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即先任意测

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表笔再测出一个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

接法,即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D

使用万用表电阻挡,采用给电解电容进行正、反向充电的方法,根据指针向右摆动幅度的大

小,可估测出电解电容的容量。

3

A

可变电容器的检测

用手轻轻旋动转轴,应感觉十分平滑,不应感觉有时松时紧甚至有卡滞现象。将载轴向前、

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推动时,转轴不应有松动的现象。

B用一只手旋动转轴,另一只手轻摸动片组的外缘,不应感觉有任何松脱现象。转轴与动片之

间接触不良的可变电容器,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C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一只手将两个表笔分别接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

只手将转轴缓缓旋动几个来回,万用表指针都应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在旋动转轴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有时指向零,说明动片和定片之间存在短路点;如果碰到某一角度,万用表读数不为无穷大

而是出现一定阻值,说明可变电容器动片与定片之间存在漏电现象。

电容器检测方法与经验

二极管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

检测小功率晶体二极管

判别正、负电极

A

(a)

观察外壳上的的符号标记。通常在二极管的外壳上标有二极管的符号,带有三角形箭

头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是负极。

(b)观察外壳上的色点。在点接触二极管的外壳上,通常标有极性色点(白色或红色)。一般标有色点的一端即为正极。还有的二极管上标有色环,带色环的一端则为负极。

(c)以阻值较小的一次测量为准,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正极,红表笔所接的一端则为负极。 B

检测最高工作频率fM。晶体二极管工作频率,除了可从有关特性表中查阅出外,实用

中常常用眼睛观察二极管内部的触丝来加以区分,如点接触型二极管属于高频管,面接触型二极管多为低频管。另外,也可以用万用表R×1k挡进行测试,一般正向电阻小于1K的多为高频管。 C

检测最高反向击穿电压VRM。对于交流电来说,因为不断变化,因此最高反向工作电

压也就是二极管承受的交流峰值电压。需要指出的是,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并不是二极管的击穿电

.

.

压。一般情况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要比最高反向工作电压高得多(约高一倍)。

2

检测玻封硅高速开关二极管

检测硅高速开关二极管的方法与检测普通二极管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种管子的正向电

阻较大。用R×1k电阻挡测量,一般正向电阻值为5K~10K

3

检测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

,反向电阻值为无穷大。

用万用表检测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的方法基本与检测塑封硅整流二极管的方法相同。即先用R×1k挡检测一下其单向导电性,一般正向电阻为45K

挡复测一次,一般正向电阻为几

4

A

左右,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再用R×1

,反向电阻仍为无穷大。

检测双向触发二极管

将万用表置于R×1K挡,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都应为无穷大。若交换

表笔进行测量,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动,说明被测管有漏电性故障。

将万用表置于相应的直流电压挡。测试电压由兆欧表提供。测试时,摇动兆欧表,万用表所指示的电压值即为被测管子的VBO值。然后调换被测管子的两个引脚,用同样的方法测出VBR值。最后将VBO与VBR进行比较,两者的绝对值之差越小,说明被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对称性

越好。

5 A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检测 用万用表R×1K挡测量管子的好坏

对于单极型的TVS,按照测量普通二极管的方法,可测出其正、反向电阻,一般正向电阻为

4KΩ左右,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对于双向极型的TVS,任意调换红、黑表笔测量其两引脚间的电阻值均应为无穷大,否则,

说明管子性能不良或已经损坏。 6

高频变阻二极管的检测 A

识别正、负极

高频变阻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在外观上的区别是其色标颜色不同,普通二极管的色标颜色一般为黑色,而高频变阻二极管的色标颜色则为浅色。其极性规律与普通二极管相似,即带绿色环

的一端为负极,不带绿色环的一端为正极。 B

测量正、反向电阻来判断其好坏

具体方法与测量普通二极管正、反向电阻的方法相同,当使用500型万用表R×1k挡测量

时,正常的高频变阻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5K~55K

7

变容二极管的检测

,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无论红、黑表笔怎样对调测量,变容二极管的两引脚间的电阻值均应为无穷大。如果在测量中,发现万用表指针向右有轻微摆动或阻值为零,说明被测变容二极管有漏电故障或已经击穿损坏。对于变容二极管容量消失或内部的开路性故障,用万用表是无法

检测判别的。必要时,可用替换法进行检查判断。

8

单色发光二极管的检测

在万用表外部附接一节15V干电池,将万用表置R×10或R×100挡。这种接法就相当于给

.

.

万用表串接上了15V电压,使检测电压增加至3V(发光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为2V)。检测时,用

万用表两表笔轮换接触发光二极管的两管脚。若管子性能良好,必定有一次能正常发光,此时,

黑表笔所接的为正极,红表笔所接的为负极。

9

A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检测

判别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负电极。红外发光二极管有两个引脚,通常长引脚为正极,

短引脚为负极。因红外发光二极管呈透明状,所以管壳内的电极清晰可见,内部电极较宽较大的

一个为负极,而较窄且小的一个为正极。

B

将万用表置于R×1K挡,测量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通常,正向电阻应在

30K左右,反向电阻要在500K以上,这样的管子才可正常使用。要求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10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检测 A

(a)

识别管脚极性

从外观上识别。常见的红外接收二极管外观颜色呈黑色。识别引脚时,面对受光窗口,

从左至右,分别为正极和负极。另外,在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管体顶端有一个小斜切平面,通常带

有此斜切平面一端的引脚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

(b)

将万用表置于R×1K挡,用来判别普通二极管正、负电极的方法进行检查,即交换红、

黑表笔两次测量管子两引脚间的电阻值,正常时,所得阻值应为一大一小。以阻值较小的一次为

准,红表笔所接的管脚为负极,黑表笔所接的管脚为正极。

B

检测性能好坏。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红外接收二极管正、反向电阻,根据正、反向电阻

值的大小,即可初步判定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好坏。

11

A

激光二极管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K挡,按照检测普通二极管正、反向电阻的方法,即可将激光二极

管的管脚排列顺序确定。但检测时要注意,由于激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比普通二极管要大,所以

检测正向电阻时,万用表指针仅略微向右偏转而已,而反向电阻则为无穷大。

电容器检测方法与经验

电感器、变压器检测方法与经验

1

色码电感器的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红、黑表笔各接色码电感器的任一引出端,此时指针应向右摆动。

根据测出的电阻值大小,可具体分下述三种情况进行鉴别:

A

被测色码电感器电阻值为零,其内部有短路性故障。B

被测色码电感器直流电阻值的

大小与绕制电感器线圈所用的漆包线径、绕制圈数有直接关系,只要能测出电阻值,则可认为被

测色码电感器是正常的。 2

中周变压器的检测

.

.

A将万用表拨至R×1挡,按照中周变压器的各绕组引脚排列规律,逐一检查各绕组的通断

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正常。B

检测绝缘性能

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做如下几种状态测试:

(1)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电阻值; (2)初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 (3)次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 上述测试结果分出现三种情况: (1)阻值为无穷大:正常; (2)阻值为零:有短路性故障;

(3)阻值小于无穷大,但大于零:有漏电性故障。

3

A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

通过观察变压器的外貌来检查其是否有明显异常现象。如线圈引线是否断裂,脱焊,绝

缘材料是否有烧焦痕迹,铁心紧固螺杆是否有松动,硅钢片有无锈蚀,绕组线圈是否有外露等。B

绝缘性测试。用万用表R×10k挡分别测量铁心与初级,初级与各次级、铁心与各次级、静电

屏蔽层与衩次级、次级各绕组间的电阻值,万用表指针均应指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否则,说明变压器绝缘性能不良。C

线圈通断的检测。将万用表置于R×1挡,测试中,若某个绕组的电阻值

判别初、次级线圈。电源变压器初级引脚和次级引

为无穷大,则说明此绕组有断路性故障。D

脚一般都是分别从两侧引出的,并且初级绕组多标有220V字样,次级绕组则标出额定电压值,如15V、24V、35V等。再根据这些标记进行识别。E

空载电流的检测。(a)

直接测量法。将

次级所有绕组全部开路,把万用表置于交流电流挡(500mA,串入初级绕组。当初级绕组的插头插入220V交流市电时,万用表所指示的便是空载电流值。此值不应大于变压器满载电流的10%~20%。一般常见电子设备电源变压器的正常空载电流应在100mA左右。如果超出太多,则说明变压器有短路性故障。(b)

间接测量法。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串联一个10

/5W的电

阻,次级仍全部空载。把万用表拨至交流电压挡。加电后,用两表笔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降U,然后用欧姆定律算出空载电流I空,即I空=U/R。F

空载电压的检测。将电源变压器的初级接

220V市电,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接依次测出各绕组的空载电压值(U21、U22、U23、U24)应符合要求值,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高压绕组≤±10%,低压绕组≤±5%,带中心抽头的两组对称绕组的电压差应≤±2%。G

一般小功率电源变压器允许温升为40℃~50℃,如果所用绝缘材料质量较

检测判别各绕组的同名端。在使用电源变压器时,有时为了得到所

好,允许温升还可提高。H

需的次级电压,可将两个或多个次级绕组串联起来使用。采用串联法使用电源变压器时,参加串联的各绕组的同名端必须正确连接,不能搞错。否则,变压器不能正常工作。I.电源变压器短路性故障的综合检测判别。电源变压器发生短路性故障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严重和次级绕组输出电压失常。通常,线圈内部匝间短路点越多,短路电流就越大,而变压器发热就越严重。检测判断电源变压器是否有短路性故障的简单方法是测量空载电流(测试方法前面已经介绍)。存在短路故障的变压器,其空载电流值将远大于满载电流的10%。当短路严重时,变压器在空载加电后几十秒钟之内便会迅速发热,用手触摸铁心会有烫手的感觉。此时不用测量空载电流便可断定变压

.

.

器有短路点存在。

—万用表欧姆档检测法

一、漏电电阻的测量 方法如下:

1.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档(R×10k或R×1k档,视电容器的容量而定),当两表笔分别接触容器的两根引线时,表针首先朝顺时针方向(向右)摆动,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归至∞位置的附近,此过程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2.当表针静止时所指的电阻值就是该电容器的漏电电阻(R)。在测量中如表针距无穷大较远,表明电容器漏电严重,不能使用。有的电容器在测漏电电阻时,表针退回到无穷大位置时,又顺时针摆动,这表明电容器漏电更严重。一般要求漏电电阻R≥500k,否则不能使用。

3.对于电容量小于5000pF的电容器,万用表不能测它的漏电阻。

二、 电容器的断路(又称开路)、击穿(又称短路)检测 检测容量为6800pF~1mF的电容器,用R×10k档,红、黑表棒分别接电容器的两根引脚,在表棒接通的瞬间,应能见到表针有一个很小的摆动过程。 如若未看清表针的摆动,可将红、黑表棒互换一次后再测,此时表针的摆动幅度应略大一些,若在上述检测过程中表针无摆动,说明电容器已断路。

若表针向右摆动一个很大的角度,且表针停在那里不动(即没有回归现象),说明电容器已被击穿或严重漏电。

注意:在检测时手指不要同时碰到两支表棒,以避免人体电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检测大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时,由于其电容量大,充电时间长,所以当测量电解电容器时,要根据电容器容量的大小,适当选择量程,电容量越小,量程R越要放小,否则就会把电容器的充电误认为击穿。

检测容量小于6800pF的电容器时,由于容量太小,充电时间很短,充电电流很小,万用表检测时无法看到表针的偏转,所以此时只能检测电容器是否存在漏电故障,而不能判断它是否开路,即在检测这类小电容器时,表针应不偏,若偏转了一个较大角度,说明电容器漏电或击穿。关于这类小电容器是否存在开路故障,用这种方法是无法检测到的。可采用代替检查法,或用具有测量电容功能的数字万用表来测量。

三、电解电容的极性的判断

用万用表测量电解电容器的漏电电阻,并记下这个阻值的大小,然后将红、黑表棒对调再测电容器的漏电电阻,将两次所测得的阻值对比,漏电电阻小的一次,黑表棒所接触的是负极。 一般人们在测试电容器的好坏只是仅当万用表的试棒接触电容器的两极时是否发生冲击,发生冲击是好的,否则是坏的。 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绝缘电阻的高低是电容器好坏的重要标志,用万用表能够检查出绝缘电阻的高低,

.

.

当万用表的试棒第一次接连电容器两极时,因为电容器充电,指针必然发生冲击,试棒拿开后,经过5秒钟再试一次,如指针无明显的冲击,说明由于本身绝缘电阻高,电容器剩余电荷只漏去一点点,这种电容器是好的,如果仍然发生冲击,则说明5秒钟前充的电已经漏去,电容器的绝缘已经破坏。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