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教材版本 乐出版社 表演唱《井章节 第七课 课题名 冈山下种南瓜》 执教教师单位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新余市暨阳学校 教师姓名 莫莎琳 课时 第三课时 学段 六年级 学科 音乐 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并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用表演形式演唱歌曲。 声部之间的配合 二声部顿音记号的演唱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复习歌曲 二、学唱第二声部 时间 三、完整演唱歌曲 安排 四、创作表演 五、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二声部的学习,在教学中通过课后 对比、聆听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二声部旋小结 律,并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现歌曲。 备注
教 案 内 容
(根据上面要求在下面编写教案内容)
《井冈山下种南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并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用表演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声部之间的配合 教学难点 :二声部顿音记号的演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
二、学唱第二乐段低声部
1.聆听第二乐段,想一想这一乐段中低声部的节奏和旋律怎样的? 2.顿音记号
a. 师:低声部用了什么音乐记号表现短促、欢快、跳跃的音型?(顿音
记号)
b.师:顿音该怎样演唱(时值要短促,情绪欢快、跳跃)像拍皮球一样。 c.(点课件 带有顿音记号乐句)这三个乐句都带有顿音记号,前两个乐句有什么共同之处?(节奏相同,都带有后十六分音符)
(点课件 节奏型 ×× ××× ︳××× ××)
d.读 ××× 节奏—— 读 ×× ××× ︳××× ×× 节奏—— 有弹性、短促读节奏
e. 唱谱——唱词(有弹性、短促) f.第三个带有顿音记号的乐句 师:听老师读一遍节奏
×× ×× ︳×× ×× ︳ ××× ×× ︳× ×.
我读对了吗?哪不对?(前两小节的强拍都带有附点 最后一小节也带有附点)
请一生读
×.× ×× ︳×.× ×× ︳ ××× ×× ︳× ×. 请读正确的同学做小老师,全班齐读
g. 唱谱——唱词(有弹性、短促,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 3. 学唱低声部歌谱 a.聆听第二乐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谱,看谁能找到规律更好更快地掌握低声部旋律? (前两个乐句高声部演唱长音时,低声部是跳音,第三、四、五、六乐句低声部基本上是重复高声部的旋律,并且长长的藤儿这一乐句也有一个长音)
b.演唱这一乐段低声部歌谱 c.听原唱,带入歌词跟唱低声部 d.分组演唱高低声部 4.歌曲处理
师:当高声部唱长音时,低声部出现了短促、欢快、跳跃的音型,表现孩子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孩子们天性好动,高兴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的性格特点)我们应该唱得(跳跃一些)那我们重复高声部旋律时,是一味的模仿,还是要有所回应呢?(回应)
演唱长长的藤儿这一句时,低声部的感觉是怎样的?(另一根藤也生长
出来了)力度不要太强
南瓜花开了像喇叭一样,都吹奏了起来力度上可(稍强一些)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唱唱 三、完整演唱歌曲 1.听原唱,默唱全曲
2.完整演唱演唱,注意歌曲情绪 四、创作表演 1.看视频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播视频)
2.表演唱
师:视频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边唱边表演,还有舞蹈动作) 《井冈山下种南瓜》是一首表演唱歌曲,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课后去查阅资料,谁能来说一说表演唱有什么特点?
表演唱是曲艺范围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既有舞台表演(动作)的技巧,又有唱腔设计的运作,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地方特色鲜明,最富群众性。
3.分小组讨论创编
师:现在我就要请同学们讨论设计一下这首歌的表演方式,你们是模仿,还是有所创新呢?
4.汇报讨论结果 5..学生进行表演。 五、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用精彩的表演,生动的演绎了我们江西的民歌《井冈山
下种南瓜》。这首歌是一首深受欢迎的经典少儿音乐作品,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多次被收入音像出版物、音乐教材,经常在影视中播放,并流传到国外。
(点课件)颂今爷爷到现在已经为孩子们谱写了一千多首儿童歌曲作品,《井冈山下种南瓜》、《小手拍拍》、《走呀走》、《拾豆豆》都在全国广为传唱,进入新世纪,他还创作了奥运儿歌《福娃祝福歌》,流行儿歌《我爱鲁西西》、《小鬼当心》等,同学们课后可上网去听一听,去欣赏颂今爷爷创作的更多好听的歌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