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葩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3 D8 论河南民间剪纸艺术对当代动画设计的启示 张搴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中国剪纸在世界剪纸上独树一帜,河南民间剪纸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原农耕文化特色。中国动画 汲取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与精髓,开创了剪纸动画这一新的民族艺术形式,为中国动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 角色造型、场景布置、动作表现以及题材的发挥等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中国动画设计创作对河南剪纸艺术的借鉴与启 示,为中国动画的发展研究提供思考支点。 关键词:河南民间剪纸艺术;动画设计;创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 2(201 3)23-01 50-02 剪纸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以纸为基本材料,以剪子和 刻刀为工具,通过多种剪与刻的手法技巧以镂空的形式来实 现艺术目的,有着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没 有任何功利性和价值观念的民间艺术,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 质朴、善良、聪慧,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思想和生活观念。作 为民间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剪纸被寄托着一种地域群体情 感,反映出地域性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风格气质。 河南剪纸从其内容题材到造型特征到思想观念都极其生 动的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美学特征,有着原生态艺术的韵 味,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哲学观、宇宙观和民俗观,这些蕴含着 古老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对于我们当今的艺术设计有着很好的 借鉴吸收,也对当代动画设计的创作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借鉴 西瓜》汲取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为动画设计开 拓了新的民族艺术形式,成为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此后 《渔童》、《济公斗蟋蟀》、《八仙与跳蚤》、《金色的海螺》等剪纸 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 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这一点在《八仙与跳蚤》中八仙的角色造型设计中有明显 的剪纸特点借鉴,用几根线条就抽象的表现出曹国舅侧面夸 张的浓眉大眼,铁拐李的大腹便便和大蒲扇以及张果老的大 胡子和小毛驴等传神形象,简练的概括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 格和道具特点。 第三是强调有意味的装饰性。民间剪纸是为了装饰而形 成的一种造型艺术。在这个二维空间里,他们往往把剪纸中的 物体抽象变形,大多为传神而不在于写形,写意而不在于写 实,努力体现自我的主观意识。民间艺人的丰富想象、创作的 自主性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象服从于装饰美的 地运用在剪纸创作表现中,以达到进一步丰富、充实主题思想 和美化作品的目的,并赋予这类事物一定的审美情趣,创造出 充满神奇想象、天真纯正、蓬勃生机的装饰性画面。 最后是剪纸色彩的手法借鉴。河南剪纸用纸讲究以单色 与启示。1958年由万古蟾和他的制作团队创作的《猪八戒吃 需要,把诸多现实概念返回到视觉的纯粹可视性,然后有选择 动画片陆续创作面世,80年代也制作推出了如《猴子捞月》、 《狐狸打猎人》等优秀动画影片,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剪 纸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动 画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一为主,或红或黑,红纸颜色因浓艳,充满喜气,故红纸最为常 用。《八仙与跳蚤》就是运用民间单色剪纸的手法创作。此外还 用金箔纸,有色的绵纸、宣纸,或者随类赋色,采用套色、染色、 分色等手法表现色彩。套剪是以一个物象做轮廓,里面再衬套 、河南剪纸艺术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借鉴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深受南北文化的影响,其剪纸作品形 上其他物象,丰富其造型,增加了生动性和艺术情趣。染色剪 以阴刻为主,保留大的块面,在上面进行彩色点染,点染用色 不宜太多太花。 成了粗犷豪迈、质朴夸张、厚重凝练的豪放派与构图简洁、精 剪细染、艳丽雅致的婉约派并存的奇特现象,我们可以从诸多 剪纸动画片中发现河南剪纸艺术的诸多特征对造型设计的借 鉴与启示。 二、河南剪纸艺术对动画场景设计的启示 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i度空间、场景和形象 的层层重叠,因此在剪纸动画片的场景构图上也常会采取 “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丰富场景的空间层次, 首先是剪纸造型表现都以线为基础,线线相连,结构紧 密,这是剪纸艺术的普遍特征——镂空与勾连所决定的。镂空 技法是指利用或方长或圆扁的洞,或直或曲的线,或大小或宽 背景则更多处理成平面化的效果。而构图则讲究完整性,不苛 窄的弧,以及连续交错的点,巧妙的剪剔空白,使留下的部分 求细节,镜头内的主客观变化几乎没有,具有舞台化的视觉效 形成连续不断的团块结构,从而体现出虚实对比的图像。 其次是以“平”为主的平面性表现。因为受到材料的限制, 果。例如在《金色的海螺》中海母娘娘的仙岛场景就是这种典 型处理表现,将剪纸艺术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手法相结合:珊 瑚丛林造型玲珑剔透,从底部层层布至画面顶部,通过大小、 加上特技摄影的烘托,将海底珊瑚仙岛的景色描绘的光彩夺 目,增强了神话气氛。 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 型设计主要以侧面像为主,而在构图上多采用平视构图,即将 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 150 体积、深度和起伏,所以只有扬长避短。例如人物或动物的造 疏密与色彩的对比使场景空间层次十分丰富细腻,装饰感强, 2013一J。e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间奇葩 三、剪纸艺术特征对动画动作设计与表现的影响 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手绘动画片低,但是剪纸片人物的 表情变化和转身,转头都不能象手绘制作那样灵活,流畅,动 作有局限。一般在剪纸动画片中,角色的动作少有转体或以透 场景画面既增添了情趣,富有美感,又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气 质。如《渔童》的场景设计就是采用了传统剪纸中“莲生贵子” 的纹样和构图样式。而小渔童的造型浓眉大眼,藕节般的手臂 和腿,加上红肚兜,塑造出一个典型的非常传统中国娃的形 象。 视的视角运动。因为剪纸动画是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角色造 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了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角色动作 的经验,因此剪纸动画角色的关节一般比较便于把握:只需在 纸上绘制出角色,再按照需要关节处把它剪开,最后依次把各 五、结论 中国剪纸在世界剪纸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特色。中国剪 纸动画是一种集艺术性、技术性、工艺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艺 术形式,具有原发性、广泛性的大众化民间艺术是它创作发展 的土壤。当剪纸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渗透到剪纸动画这种 艺术形式后,剪纸动画艺术也具有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特色,开 创了中国动画的辉煌篇章。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 部分连缀起来,使各关节彼此相连又能活动自如即可。稍复杂 的剪纸动画角色可以在关节连接处理上再细致些以表现更为 丰富或复杂的动作。当某一个镜头中的剪纸人物动作和角度 都需要大幅度改变时,就只能借助于下一个镜头。 四、动画设计对民间剪纸题材的审美与符号寓意的 中国动画发展必须仍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艺术,整合有价值的 传承 民间剪纸往往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手法来表达意 宝贵资源,找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动画艺术、技术的结 合点,将其所具备的特点内融人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中国动 画活力延续的根本之道。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民间美术挖 象和构思造型,采用联想、比喻、象征等手法,并且用特定的造 型去表达那些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和希望,以托物寓意。这不仅 丰富了剪纸的装饰味道,更具有实际意义,表现了多重的美好 愿望。河南民间剪纸形成吉祥意象程式化定型范式包括谐音 取意,如剪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专题示意,如龙凤呈祥; 此外还有诸如福寿双全、五谷丰登、百年好合、麒麟送子等各 类生活主题表现美好愿景的寄托。这种特定造型转化为程式 化造型后即成为世代相传、前后相承的特定“符号”。剪纸动画 掘及对当代艺术的启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 0721 02360049 参考文献: 【1】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悦勤.游刃吐丝_?’可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为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成为传承民间剪 纸题材的审美与符号寓意的载体。这样无论是角色造型还是 [3]孙蔚.民间剪纸的意象美学结构.美术观察,1997,8. 『4滦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上接第149页)方。嘉庆是其中最为高档的,鞋底厚实,用优 佩戴。腰钩,亦是后藏妇女最具特色的饰物之一。多为铜质和 质毛毡叠加,保暖结实,鞋面及鞋腰上的两组线条恰似美丽的 彩虹,故有“虹影”的意思。 (三)饰品 银质,图案有大小不等的双龙戏珠、吉祥八宝、花草龙纹等,制 作工艺尤为精美。 三、结语 服饰文化强调服饰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 使用价值的文化,也有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更是反映了 一西藏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极具地 域特色的饰品。一套完整的藏族服饰必定少不了讲究的配饰, 配饰的质地可谓丰富,有绿松石、玛瑙、琥珀、松脂等,广泛得 运用于头饰、发饰、项链、耳环、戒指、腰饰中。这些自然形成的 饰品,让藏服更加呈现出“天然去雕琢”的感觉。饰品的色彩对 比强烈,红、黄、蓝、色、紫的丰富变化,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力。 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水平状态。 ・ 藏族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积淀了藏民族浩 瀚的历史文化,凝聚了藏族人民的千年智慧。同时,藏族文化 也吸收了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一部分来自伊朗、印度、尼泊 尔等国;另一部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些外来文化的吸 收和接纳绝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一个改造和创新的过程。藏 吐蕃时期,以金银铜为主的金属制品已被用来区别人们 的社会地位和等级的标志。除装饰意义外,还是一种财富的象 征。其以佛教图案为主,镶嵌以玛瑙、珊瑚、松石等宝石的天然 族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人文历史、文化进步紧密 相连,体现着藏民族的集体智慧结晶,蕴含着藏民族富有特色 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如今,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相对封闭的状态,逐步 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发展态势;一些伴随着封建制 拙朴,使之呈现出一种粗矿且质朴的感觉。 在拉萨,未婚女子背后拖着一条大辫子,已婚的则编成双 辫,辫梢交织着各色丝线结成的扎绣,使头发变得丰厚而美 观。逢年过节,她们头戴利用珊瑚、松石和宝石镶嵌的“巴珠” (其与围系“邦典”一样,是姑娘进入成人的标志),胸前佩戴着 “嘎乌”,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感觉。 日喀则康玛、江孜一带妇女的头饰尤为特色。最常见的是 度的腐朽思想也逐步被替代;宗教信仰也同时得到了尊重和 保护,由此可见,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继 承,并将不断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鹰.西藏服饰.上海人民出版社. [2]李玉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151 叫“巴廓”的珠冠,形状如弯弓一般,左右两端用朱红色的丝 线,中间用朱红色的绸子缠绕在一起,加之以珊瑚、珍珠等编 制而成。由于制作复杂费时,人们多在婚庆、节日等喜庆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