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山进行开采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进而不断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还会使不良影响越变越严重。因此对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就此提出一定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关键词:矿山开采后、环境生态修复、土地的再开发、利用 一、引言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 二、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后会引发很多的地质环境的问题,这些的问题主要有对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的占用,对地形地貌的严重的破坏,破坏了很多的自然的景观,影响了生态的平衡,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的灾害的发生,如坍塌和滑坡事件的发生就与现在的矿山开采具有很大的联系。
2.1土地资源的大量的占用
随着现在的矿产资源的不断的开采,矿业的开发的活动不断的持续,很多的地区都对天然的矿产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采集,在对矿区的矿产进行开采的时候,很多的土地资源都被征用,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农田和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在开采中需要对土地的矿石进行爆破处理,开采完对开采区的破坏是无法进行修复的,这就造成了农田的失去,和土地类型的转变,造成了很大的土地的浪费现象。 2.2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的严重的破坏
很多的原生态的林地,因为矿山的开采而导致了当地原有林地的植被和生物链发生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植物退化,土壤贫瘠,这种严重的破坏之后,原有的生态平衡再难恢复,荒山荒地不断的增加。
2.3滑坡和崩塌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由于对矿石的开采需要对地表进行爆破和挖掘,这就需要对当地的岩石以及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考察,在开采中要做好相关的开采的边界以及开采的深度和很多参数的确定,在开采中如果对这些的参数没有做好合理的安排和布局,就很容易造成对一些岩石的爆破的失稳,造成岩土的坍塌和岩石的滑坡的现象的发生。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爆破的时候对开采的边坡比较陡的地方进行震动的时候或者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岩土进行了岩体的失稳,这就导致了滑坡和崩塌的现象的发生,这种地质灾害对施工的现场和人员设备的伤亡非常的严重。
三、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人们在对相关资源进行开采时还必须重视环境恢复、治理的问题该问题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对矿山周边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能够使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矿山进行开采时,废弃石、土、渣、灰堆积得到处都是,导致矿区周围粉尘飞扬,且有的还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致使路桥发生断裂、房屋出现倒塌、水土流失的问题加剧。同样还会使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渗漏,进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等造成影响。但是,经过对矿山的环境进行恢复治 理能够使这样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变,且对矿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行改变。同时,对矿山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能够使耕地面积增加,进而对社会安定进行维护。对矿区的土地进行复垦能够促进其环境的恢复,因为在矿山企业破坏、占用的土地中,许多都是比较肥沃的良田,只需加以复垦就能够重新耕种这样就可以使耕地的面积得到增加,且也能够给一些矿山当地农民开拓新的生活、生产门路,对企业与农民的矛盾进行缓和。另外,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有效的治理能够使矿区植被的覆盖率大大增加,进而使矿区生态环境的质量得到改善。因为地表物质的堆 积、剥离、搬运、扰动,对山坡、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且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石等物质会导致矿山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 及地质灾害情况。经过选择能够在矿区进行种植的植被来种植后可以使其周围环境得到恢复,进而使矿区植被的覆盖率大大提升,降低水土的流失,进而有效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概率,使矿区的地貌景观、生态环境等得到恢复,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 四、恢复治理矿山环境的有效措施 4.1应该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
如今,矿山的环境问题都是因人们重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开发及忽略环境保护所导致的,而且这种现象还越来越剧烈,因此,在针对这 样的情况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环境保护意识、工作进行宣传,让人们明白恢复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增强其环境保护的相关意识另外,政府应该对大众及媒休舆论监督的作用进行调动,监督矿山地区相关领导把工作思路逐渐倾向于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加大对环境恢复治理的力度。 4.2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
我国自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开展了较多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且知道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及法规,但是在实际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时缺少一定的适应性,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保护矿山环境的法规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系统性,大多都是以零散条例的形式而存在;且监督的力度不到位,矿山大多都是处在山区,其因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相关的政策无法落实下去。因而必须加强一定的政府监督力度,制定与矿山实际情况更加相符的环境恢复治理法规。 4.3对环境治理的相关体制进行明确
对矿山的环境实施恢复治理时,牵涉到许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若执行的主体不够明确,一定会对其恢复治理效果、执行力度等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矿山周围的环境管理机制进行明确,特别是必须对相关部门权限及职责进行明确,进而才可以将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好。
4.4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
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人类社会的建设步伐得以加快,加强对矿山环境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于人类的生活,这二者之间并没有无法调和的问题存在。因此,必须从较为长远的角度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考虑,一方面必须对其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降低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必须将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引入生产当中,并把环
境保护的具体理念渗透在矿山的日常生产及管理工作当中,进而才能够在资源的生产环节建立良性的循环,进而实现资源开采成本的节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慧.矿山开采后环境生态修复与土地的再开发利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5):215-216.
[2]吕倩. 关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讨论[C].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5:770-773.
[3]戴莉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以煤矿为例[J].学理论,2010(18):109-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