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科类论文竞赛活动方案1

来源:爱够旅游网
 二〇一二年四月七日

附件1:

湖南科技学院第十届科技创新节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系部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湖南科技学院第十届科技创新节竞赛组委会制

2012年3月

1

A.申报者情况

说明: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申报者作品全称 情况 专业、年级、班级 姓 名 合作者情况

2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性别 年龄 联系 电话 专业、年级、班级 联系电话

B.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作品全称 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品所属 领 域 ( D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 3

撰写目的:通过充分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总结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和可行方案,强化大学生的法律和法制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法制、和谐校园。 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视角,三段深入”。“一条主线”是指,增强大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法制、和谐校园。“两大视角”是指从大学学校和社会公众面两个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和问题。从大学学校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相关事实,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见解,以及法律和法学教育在大学专业和非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和教育方式的不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到社会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如:作品撰写的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具有的本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状况,大学对于大学生的和基本思路 的法制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校园等等。“三段深入”中的第一段,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阶段。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重点是了解大学生的法律和法制思维的完善和健全情况,在专业和非专业之间在法学知识的教育方式方面的不同,到有关部门去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相关信息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和相关比例,最后得出我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三段深入”中的第二段,顺蔓摸瓜,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尽管各个类型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要从中寻找到共同点,这里应该注意从各个角度分析,分析要比较透彻,为”第三段”做铺垫。“三段深入”中的第三段,解决问题。既然前面已经了解其问题的原因,下面就是对症下药对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这样,层层深入,有根有据。 4

文章的科学性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具有推动力的因素就是劳动者。所以,如何形成人才的科学发展,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事。 文章的先进性在于与时俱进的,及时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防卫举措,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从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建筑和谐校园。 文章的独特之处有三点: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立足实践,有凭有据。 我们小组将尽力的去社会实践和进行社会调查,做到有凭有据,有法可依,有据可寻。绝不杜撰,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小组将从多方面获取资料,总结完善,联系实际,从而得出结论。 2,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文章的撰写方面,我们提出了“一条主线,两大视角,三段深入”写作方法,可以做到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3,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文章不仅仅以第三人的视角,同学,老师,审判员,律师等等,还包括第一人视角来阐述事实,设身处地的第一视角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够真切体会到当事人的所想所感,文章不会一味的去批判,同样的包含着同情,理解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加中肯的提出不偏激的意见和建议。 5

1 马加爵事件。马加爵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 清华打学生浓硫酸泼5只熊事件。刘海洋,男,1980年出生于北京海淀区,团员,自幼在北京上学,1998年考入清华电机系,学校已推荐其上研究生。父母离异,刘海洋一直与母亲一起生活,平时多数时间住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2002年元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只狗熊身上和嘴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3 “我爸是李刚”事件。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车祸,陈晓凤、张晶晶被撞,导致陈晓凤死亡,张晶晶受伤。这件事在河北大学校园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官二代”、“醉酒驾车”、“肇事逃逸”这些扎人的字眼让学生们群情激愤,网络上的过激言论更是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已经将肇事者的姓名身家完全曝光。其父亲李刚系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局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2011年1月30日,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对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作出一审宣判,法庭认定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肇

作品的实际应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庭鉴于李启铭家属积极赔偿死者46万,伤者9.1万元,用价值和现实取得对方谅解,李启铭悔罪态度较好,酌情从轻处罚。判处犯罪嫌疑人李启铭有期徒刑指导意义

6年。

4 药家鑫事件。药家鑫,1989年11月7日出生,西安市新城区公园南路20 街坊,西安音乐学院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一个个典型案例,我们触目惊心,大学生违法犯罪,给和谐社会建设划出了一道道伤痕,划破了大学校园宁静的天空,也带来了社会大众对于大学生的反面评价,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学校社会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将是社会各个行业发展的顶梁柱。因此,关注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偏差及时的加以疏导,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明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是从关注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视角出发,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科学发展。因此对于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对于我们当代的教育事业,文明法治的发展具有之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6

文章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形式非常严峻,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增长速度较快。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大学生犯罪数量在不断增加;新的特有作 的趋势:女大学生犯罪引人注目,新的犯罪种类如贩毒、走私、组织介绍卖淫罪等出现,犯罪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等。 第三部分,我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社会经济,思想心理,对法律缺乏了解等。 第四部分为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谈如何预防当代大学生犯罪行为。从而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多管齐下,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家庭熏陶教育、学校教育与引导、各级教育主管机构的教育机制改革,及大学生自身的正向发展、形成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理性对待身边事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悲剧的再次发生。 品 摘 要 7

[1] 李福明. 浅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J] . 保卫学研究,2004(2) :261 [2] 曹红卫. 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 .文化建设,2006(12) 33 [3] 方玉凤. 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J] .文教资料,2006(7) 21 [4] 中人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5] 傅凰.大众化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请提供对于理育版),2006(12). [6] 中国毕业生网http://www.bysh.cn.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http://learning.sohu.com/20080313/n255687636.shtml 大学毕业解、审查、评[7] 搜狐教育频道网价所申报作品生犯罪增多 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无所适从 具有参考价值[8] 苏运来、张合民等;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J} 2007(1) 64 的现有对比数[9] 王先众,陈康;贵州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研究 {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6) 40-41 据及作品中资[10] 赵艳;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思考 {J} 法制与社会;2007(1) 584 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11] 苏运来、张合民等;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孟海帆 马旭 2007-03 [12]张殊《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 http:// www.qzweb.com.cn 2005-04-04 [13]张保平.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4]田欣等.大学生之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15]华律网http:// www.66law.cn [16]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 http://llqfy.chinacourt.org/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调查方式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 其它 8

永州 省(市) 零陵 县(区) 乡(镇) 杨梓塘路 村(街); 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 邮编 425100 单位负责人姓名 电话 样本数 (如有多个调查单位者,请按照上述形式分别填写)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注:参赛作品类型为调查报告的,请填写本页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9

国外对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 大学生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异常现象。而这方面的资料十分稀少,就接触的资料来看,国外还没有单独展开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进行研究的,而是把大学生完全纳入到了青少年之列,有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主要是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中推演出来的。依托成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理论,在大学生违法犯罪研究方面,形成了以下理论:犯罪生物学观点;犯罪精神病理学观点;犯罪心理学观点;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多元性犯罪原因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违法犯罪进行解释的控制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启发比较大,很有深度,但是存在研究不够全面和完善,研究偏向边缘化的问题。 国内对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 关于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自恢复高考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同志,从阶级、经济、社会、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理论上提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观点。有单因说、二因说、三因说、五因论、综合原因论。对于大学生犯罪的研究,可谓成绩喜人,但论者的研究要么不能准确解释大学生犯罪的发生机制,要么仅适用于解释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而且存在着研究队伍的多样与分散、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雷同、研究理论缺失,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

D.指导老师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10

说明:此表由指导老师本人填写 推荐者情况 单位电话 本人电话 所在系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请对申报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评价 (盖章) 分团委意见 年 月 日

11

E.组委会意见

(是否立项以及修改建议) 评委意见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评委组审查结果 □立项 □不立项 评委组审查结果 (团委盖章) 年 月 日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