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全章教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学2.进一步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目标 重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乘 教 点 法估算的方法。 难具 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40×8= 60×3= 500×9= 900×6= 2000×4= 3000×2= 92×5≈ 98×3≈ 47×9≈ 63×8≈ 429×5≈ 687×3≈ 379×8≈ 906×7≈ 287×7≈ 二、实践探究。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 2.计算。 28+6= 56+5= 35+7= 87+3= 79+9= 44+8= 引导学生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①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读题,分析条件,理解题目含义。“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90元”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列式解答?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汇报。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第10题。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你是怎样求出野牛大约有多重的?解答出来后和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第9题和第10题练习后,让学生对比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估算,什么情况下计算准确数。 5、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确: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算的算式和结果之间用≈连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多又正确。师提示并板书:整十数有哪些,一位数有哪些? 上课时间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你有什么办法把所有的算式找出来,既不漏掉又不重复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你能看懂这个表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先口算,再填表,指名汇报。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其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 目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标 重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顺教 点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2.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 具 点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看图编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应用题呢? 2.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汇报, 列出算式12×3,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3.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三盒大约有多少枝? 4.要得到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 观察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一个因数是一位数,那么你想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那些知识? 二、实践探究。 1,看书,自学,交流。 引导学生探究12×3不同的计算方法。 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参与小组讨论,指导。 2.师生解疑合探:方法归类。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种算法的特点,然后将各种方法归类。引导学生逐个分析,然后分成若干类。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 连加:12+12+12=36(枝); 1 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10×3=30,2×3=6, (2) 拆两位数:○2 拆成两个一位数。 30+6=36○(3)竖式。 1 2 3、 教学竖式计算方法。 × 3 6 3 0 3 6 ①教师讲解: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3表示3个一,要和第一个因数12的个位上的2对齐,乘号写在第二个因数的前面,先从个位算起,3与个位的2相乘,结果6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的1相乘得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3个十是30,写在下面,在30下面画一根横线,6+30得到积36。 结合板书介绍简便写法:将3与10相乘得到1 2 ........ 因数 × 3......因数 的30中的3直接写在6的前面,因为6的前面一 位就是十位,这里的3表示30。 3 6 .....积 ②反馈:“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3”呢?指名回答。再抽多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和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③用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想好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 ④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 的方法。 ⑤及时练:24×2= 4×12= 213×3= 421×2=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竖式计算过程的问题。 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竖式计算中要 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你能列式解答吗?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和同桌说一说。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理解“两边都放”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列式解答。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 教 法。 2.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具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2×4+1= 2×3+1= 3×3+1= 1×4+5 2.用竖式计算:33×2 = 32×3= 431×2 = 221×4= 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看图引入:儿童节要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同学们买一些连环画作为旁批1 旁批2 旁批3 礼物。出示例2的主题图。 二、实践探究。 1.探索算法。 图上画的什么内容?(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出示题目,完整读题。(2),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3),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一算,大约是多少本,教师简单说明估算方法。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的结果呢?(4),引导学生笔算18×3,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发现新问题,怎么解决? 2.师生解疑,合探:指导竖式算法。 教师板书讲解:笔算18×3竖式该怎么写呢? 1 8 × 3 2 5 4 要注意什么?(强调个位对齐)①先乘哪一位?结果是多少?个位上的积满十怎么办?该怎么写? ②再乘哪一位?结果是多少?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积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完整。 强调书写格式,特别是进位数的写法。 ⑤反馈5和4怎么来的?抽生说计算方法。 ⑥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2个竖式,一个加法,一个乘法算式,找出相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结果一样,都有进位2;不同点:竖式写法不一样,算理一样,乘法更简便。 ⑦及时练:17×4= 16×5= 224×3= 173×2= 小结:在竖式计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汇报。归纳:A、相同数位对齐;B、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从个位算起。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巡视,指导学生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完成后是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小结。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什么时候要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么知道该进几?怎么进位?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 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238×2= 182×4=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4题。 (3)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交流。 四、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一)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乘的顺序和每 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正确计算。 具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1.口算:2×9+3 3×6+4 2×4+3 5×8+7 2、笔算:243×3= 17×4= 17×6=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正准备参加学校运动会,我们去看看。出示例3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用语言完整表达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实践探究。 1.探索算法。 要算出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24×9= 怎样计算出24×9等于多少呢? ① 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瓶?说出估算的方法。 ②判断:9箱一定比240瓶多还是少? ③要知道准确结果,该怎样算呢?让学生尝试算,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板演。发现问题。 ④师生解疑合探: 2 4 订正评讲,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指出本题和前面所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连续进位,四九三十六,写6进3,一次进位;二九十八,18加3得21,写1进2,两次进位),反馈:21怎么来的?(2×9+3=21) ⑤抽生说计算方法: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算时别忘加进上来的数,算好了再按计算方法想一次,就是检查。说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特别强调“2”写在积的百位上。再纠错。 2、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 9 3 2 1 6 3、及时练习。 1 出示78×7、67×9。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巡视,指导。观察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出示49×8、69×8。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这两道,算完后,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归纳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出示137×6,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和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特别注意防止以下2种错误: ① 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了第二次进位,反馈十位的2怎么来的? ②用进上来的数字去乘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 1 3 7 × 6 4 6 2 2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1 3 7 × 6 4 5 2 2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指名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 指导理解题意。(用自己的话叙述理解),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指导理解题意。 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运用乘法解答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 五、小结:强调每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进上来的数,还要注意书写位置。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二)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1.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连续进位的方法,注意连续进位的问题,熟练计算。 学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2= 40+7= 50+3= 20+6= 3×9+5 7×8+4 4×8+8 7×4+6 6×7+7 3×8+5 2.列竖式计算:65×4 9×28 165×3 129×8 164×5 3.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去过运动场吗?出示图,仔细观察,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出算式?指名回答,列式634×8 二、实践探究。 1.探索算法。怎样可以知道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指名回答。 板书:634×8。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巡视,指导。算完后,想一想,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想好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指名汇报计算过程,集体订正。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书写位置,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所得的积的写法,有进位的要直接写在积的位置上。 2.归纳算法。 你认为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怎样做可以避免这些错误呢?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指导学生完成第79页“做一做”。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每场最多)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题。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指名汇报。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换一种叙述方式)。 教 具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解答后和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7、8题。(7题环环相扣),(8题它们的什么相同) 分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指名汇报。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 的能力。 具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这几节课笔算乘法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出示口算卡片。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200×3 4000×2 9×4+6 2×8+7 3×6+4 9×3+5 7×8+4 500×9 200×6 2.笔算下列各题。 27×8 158×4 328×4 987×5 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解答疑惑 二、实践探究。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9题。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计算对吗?不对的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题的错因。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0题。 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和同桌进行交流。指名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1题。 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汇报。讲评时抓住“3辆车共坐了多少人”这一问题,可画示意图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合唱队是乐队的3倍)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3题。指导理解题意。 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找找有什么规律,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和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不必通过计算就能得出所要求的两道乘法试题的结果。(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吧同是怎样变化的,积怎样变化?) 作业:537×6= 468×5= 187×8=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0的乘法 教1.懂得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学2.能正确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目标 3.对学生进行“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重点能正确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引入。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 具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大家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吗?谁愿意来给我们简单地讲一讲? 出示图:谁能根据图再来给大家讲一讲?(指名讲)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与这个故事有关的知识。 你想知道0的哪些数学知识? A×0= 猜一猜,是否正确,看书,自学, 二、实践探究。 师生解疑,合探: 1.探究算法。 1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提问。 2 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办法。 ○3 全班交流解答办法,教师板书算式:0+0+0+0+0+0+0=0 ○4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吗?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理解0的乘法的意义。0×7表示什么意思?7×0呢?0×○7=0 ,7×0=0 6引导学生完成第83页“想一想”○。 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并举例验证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并举例。 ⑦ 小结。 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和任何数相加得任何数 3.教学例6。出示图,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我们怎样计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说算式,板书:508×3。 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出结果呢? 5 0 8 × 3 2 1 5 2 4 ① 抽生说估算结果。 ②观察因数计算。 ④汇报算法:一种:笔算,抽生说方法,教师板书后反馈,与0相乘时怎么处理,积的十位为什么写2?二种:500×3=1500,8×3=24,1500+24=1524,鼓励用二种算法的学生直接进行口算,从高位算起。 及时练:402×4= 2005×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83页“做一做”。独立做完后,思考每道题的意义及算法。指名汇报,说说第1、2题算式的意义及算法。 你能举例说明0的乘法和0的加法的区别吗?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这个数本身) 2.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思考每道题的算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小结:计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占位。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0的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因数中有0的算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倍数应用题的解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0+5 0×5 0+7 0 ×7 0 ×9 9+0 教 具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1.梳理旧知。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指名回答。0在乘法中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想一想:□里应该填几?为什么? 2 0 0 5 × 4 8□□ 0 引导学生讨论:积的十位上是0×4应该得0,为什么却是2呢?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比一比,看谁列竖式计算得又对又快。指导,巡视,指名汇报,说说计算过程。计算这类题,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是什么意思?回忆关于“倍”的知识,理解条件的意思。 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想好后和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计算了解出结果的。 3.计算、比较。 ① 138×4 108×4 ②102×3 109×3 列竖式计算后,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一头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是什么意思?这道题该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和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观察得到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指名汇报。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1.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目2.结合具体情景,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 重 教 点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难具 点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口算。 9×7+6 4×8+8 7×46 0×95 7×8+5 4×0+8 3×9+6 80×3 120×4 700×5 400×5 2、笔算:256×9= 408×7= 601×5= 二、激趣引入。 你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出示图。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了解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 三、实践探究。 1.探究算法。出示例1。 1 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样求”一共需要多少元“?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0×3。 ②这题应怎样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比900元少,再笔算。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 8 0 × 3 2 8 4 0 课后心得(1) 2 8 0 × 3 2 8 4 0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进一步巩固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情景,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初步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 具 1.加深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正确计算,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吗?引导学生回忆用简便 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检测一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二、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320×2 130×5 302×3 1400×6 4300×2 900×0 8×8+7 2×9+8 4×7+5 2.判断。(说出理由) 1 如果一个因数是250,另一个因数是8,那么积的末尾就有2个0。 ○2 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三、实践探究。 1.列竖式计算。1240×6 3700×2 2800×3 5040×7 选4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订正。 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小结:一位数要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一位对齐,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要注意。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不能少写也不能多写。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看懂表格,横排,竖排,各表示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 比较这几道题,你有什么需要告诉大家的?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平均1小时是什么意思?) 指导理解题意。怎样列式解答?想好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指名汇报,解法及想法。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判断,改正错误。指名汇报。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为什么选中间数984) 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指名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五、作业 709×3 2004×5 108 ×4 215×5 896×7 408×6 360× 5 3010×8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课题(内容) 整理和复习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 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目标 2.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提高计算正确率,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你有什么收获?这个单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引导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多位 数 乘 一位 数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教 具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 连续进位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板书: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础训练。 1、口算。 4+2 4×2 4+3 4×3 6+2 6×2 4+8 4×8 3+2 3×2 P40.第1题,算后分别抽几道有代表性的题,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 694×5= 580×8= 448×7 = 305×6 = 802×4= 3700×2 391×4= 568× 7= 126× 6 = 91× 5=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是在什么地方? 3、学生独立完成第89页第1-3题。指导学生读题,初步理解题意,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请说明理由。巡视,指导。 算后分别说说这3道题的计算方式一样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哪一位乘起比较简便?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时怎么办? 4.小结。①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引导学生根据前三组数进行猜测或尝试,再用乘法加以验证,从而找出规律。提醒计算要细心。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规律完成填空。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指名口答。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解答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汇报。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4题。 独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指导全班交流,引导归纳规律。指导学生独立填空后订正。 四、作业: 784 ×6 625× 3 508 ×5 127 ×5 4050× 7 630× 8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