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爱够旅游网


声音的特性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对身边出奇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及时地学习声音的特性,对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来准确描述所听到的声音至关重要。本节是《声现象》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对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音及听不见的声音,从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并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了解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及距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情况有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力亲为和比较、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物理研究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各种活动和实验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重难点

比较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和音色可能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基础有关,比较容易理解。对于音调及其影响因素、响度的大小与音调的高低的区分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突破。 四、教法、学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交流与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五、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学习物理,对物理现象的认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依据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所以注重感性缺乏归纳现象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能力,本节课的设计也注重了这一点的训练。 六、教学器材

鼓、纸屑、钢尺、橡皮筋、口琴、音叉、多媒体素材等。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1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欣赏音乐。提出问题:如何准确描述听到声音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验引路学习新课 音调

1、用口琴吹出高低两个音阶,让学生感受并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引出音调的意义。用多媒体播放李洪基的歌声与韩红的歌声,牛叫声与蚊叫声。

设计意图:音调高低的区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用多媒体播放了两组声音进行比较:李洪基的歌声与韩红的歌声,牛叫声与蚊叫声。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景感悟比较声音高、低的不同,加深对本概念的理解。

2、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本,完成提纲中有关音调的基础知识学习。 3、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并分组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 4、完成导纲对应练习,及时巩固反馈。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以课本为基础,知道知识点的来源,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合作、探究的实验能力。 响度

1、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让学生感悟和描述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引出响度的意义。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 ,体会声音的强弱变化。

2、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本,完成提纲中有关响度的基础知识学习。 3、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并分组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说明:(1)实验改进。由于实验器材的,引导学生将课本实验加以改进,不影响实验效果。(2)增加实验。描述距离手机远近不同时听到的手机铃声大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依据教材,超越教材。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大胆改进,并及时增加有效实验,不仅体现物理是实验科学的学科特点,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4、完成导纲对应练习,及时巩固反馈。 音色

1、游戏导入。学生“伏案辨声”引入音色的意义。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曲来加深对音色意义的理解。

2、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本,完成提纲中有关音色的基础知识学习。

1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增加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的意识很有必要。 小结: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所得及困惑。 当堂检测:完成导纲中的检测题,并交流展示。

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并逐步参与系统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步,他们有强烈的活动和探究欲望,渴望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原理,但基础概念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对声音特征、规律缺乏认识,对音调、音色的理解上没有上升到理性。因此,在建立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教学中,要注重采用探究、观察、比较、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描述音调和响度。整个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只注重感性缺乏归纳现象的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能力,本节课的设计也注重了这一点的训练。

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听到的声音,尤其是能够较准确地区分音调和响度,并能够解析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本节课运用的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其目的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区分音调和响度,以降低学生思维难度,加深学生印象。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实验改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小组合作等能力。及时的跟踪练习巩固了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以致用。小循环的课堂结构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易于接受,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效果很好。

教材分析

1

《声音的特性》是在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点为下一节《声音的利用》打好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认识噪音做了铺垫,把声现象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的特性,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理性认识。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 。 2、下面叙述中带点的字是对声音的描述,指音调的是( ) A.听不见,声音高些 B.锉锯条的声音尖细刺耳 .....C.你的声音好洪亮 D.可以将声音大些吗 ...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C.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二、响度

1、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大。 2、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3、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三、音色

1.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2.有经验的画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 来判断的。 四、课堂测评(1---4必做,5选做)

1

1、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 __好。

2、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 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者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传播方向

4、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5、探究:弦乐器音调与弦的哪些因素有关?

课后反思

由于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这一节开始学习探究实验,并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在准备这节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上课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成功在教学案的使用方面,充分发挥教学案的作用。教学案都提早一天发给学生预习,然后收上讲学稿进行批改,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其次是注重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课堂上,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向他们介绍探究的思路。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小组合作,在实验中体会实验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我在上课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物理情景,通过学生直接感受,让他们体验声音的三个不同特性,二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是通过问题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声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

在上课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这主要是在于教师平时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训练。

3、课堂效率不高。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讲,练习量不够

1

4、教师语言不太简洁,具引导性不强。

5、作为老师,还是没有真正的转变角色,例如,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验步骤,自己就着急把实验做给学生看。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善。

1、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读教材、研究教案,精选习题。 2、收集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3、充分相信学生,对于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老师还是应该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相信学生在自己的指导和组织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不把学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是很难掌握知识的。

总之,为了上好每堂课,教师应该努力向其他教师吸取经验,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堂。

课标分析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这一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对声音的最直观的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但生活中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它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建立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一定要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准确的描述响度和音调。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至于音色,由于它的原理知识复杂,定义比较抽象,只需要学生知道不同乐器或不同的人的发声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别就可以了。

本节的教学主要应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自己表述声音的特性,并在实际中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特性,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这些物理规律的方法,以及这些物理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