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管理2018年
新要素的贡献率远远高于能源效率的贡献率,必须加大人才、技术、管理等科技类要素投入,拓展高新经济发展空间。三是以发展质量优势替代低成本优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剧了社会需要层次分化,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价值含量两极分化,劳务、文化、艺术、安全、心理体验等非物质服务需要增长越来越快,价值含量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大,传统产业业态竞争力越来越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型经济主体开始垄断价值增长空间。经济业态和发展模式转换比热能效率转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大逻辑,转到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子上来。
材等传统主导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也有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传统产业存量要素如何转移、存量能源如何利用、新旧能源如何替代等政策问题却不能一刀切,必须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强化三种政策导向:一是加强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倒逼要素投入退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向新经济领域。纠正唯GDP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杜绝企业挣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现象,坚决关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生产企业,倒逼要素增量投向节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二是加强能源效率变革政策扶持,弥补各类利益群体经济损失。新能源替代、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更新等不仅会增加原材料消耗成本,还要增加设备投资、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等各种投入,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调整。以煤改气为例,如果“气代煤”的比例为5%,CO2的排放量会减少4.9%,而GDP会下降2.0%,居民福利减低2.0%,电力部门平均成本提高2.4%。市场机制对社会各方面利益调整缺乏约束力,必须通过公共财政扶持,采取结构化政策加以引导。三是加强社会力量协同,构建大循环经济格局。能源循环利用效率不仅取决于生产方式变革,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都息息相关,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人类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等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统筹规划,全面协调政府、企业、居民、社会多元利益关系,建立新能源变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
3 按照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强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
历史上的历次科技革命都是后人总结的,身在其中的人们并不一定能意识到。当前,我们虽然难以断定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即将来临还是已经开始,但从量子通信、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重大技术相继突破的趋势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形态是可以预见的,以“四新促四化”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但是,我省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能源需求层次和利用效率都比较低,化工、机械、冶金、建
全面深刻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
董彦岭 (山东财经大学 区域经济研究院 院长)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仅是转调创,而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也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将面临更高的转型成本,甚至面临被关停的命运;而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这背后也关乎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的利益。因此,应深
刻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处理好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利益关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攻坚阶段的“软着陆”,降低转换过程的摩擦系数(经济增长的震荡和社会层面的矛盾),最终取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的决定性胜利。
第1期
李俊峰,等:能源消费升级与发展转型
49
第一,新旧动能转换内涵丰富。新旧动能转换,既包括发展“四新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总量中的份额;也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质量效益,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需要“关停并转”。但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的新动能,到明天有可能又成了旧动能。因此,无论是“四新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主动创新,不断进步。因此,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仅如此,新旧动能转换,还包括在体制机制方面,如何形成发展新动能、扬弃旧动能的激励机制。在制度层面,如何形成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约束旧动能发展,鼓励新动能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旧动能反弹、新动能后劲不足。也就是需要用制度巩固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开辟产业持续优化的路径,形成产业持续优化的新机制。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后,从省委省政府和各部门各地区,都敲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锣鼓。新旧动能转换方案出台,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也在短期内迅速建立,一批重点项目入库。但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低估。省科学院周勇等专家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匡算,广东和浙江等先进省份旧动能产业占比约60%,而山东旧动能产业占比约70%,而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的临界值是50%。那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较广东浙江等省更其繁重。而传统产业的优势形成,是根植于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路径依赖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也需要从人才、技术积累和环境制度建设多方面进行努力。而在各地区竞争性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竞争也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发展优势并不能很快确立。因此,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既要注重新动能产业的发展,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大手笔“四新”项目的上马,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渐进更新改造。“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不能搞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
产业的简单替代。更不能“新鸟未来先腾笼”。
第三,平衡好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在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甚至停产下马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过程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压缩过剩产能的过程中,不论是在关停对象的选择上,还是在关停后的补偿上,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都处在一个相对不利的边缘位置。一方面,要做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应该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出发,而不是从规模和所有制出发;二是在产业选择和发展中,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少进行简单化的关停。保护民营企业家和小微企业主创业和经营的积极性,新旧动能转换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是有内在发展活力的转换。不然,会导致旧动能产业的反弹,也会增加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社会成本。
第四,新旧动能转换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我省各市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环境优势不同。而各类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面临的瓶颈不同,因此,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甚至可委托专业机构对各类企业进行摸底评估。只有了解的真实情况,才能够因企施策,减少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和摩擦。减少各种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新旧动能转换,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每一个具体的产业、具体的技术、具体的业态和模式。总结提炼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共性技术,面临的棘手问题和核心障碍。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划、有预案,防止转换过程中暴露出各种没有预期的问题和矛盾,干扰转换过程。正是因为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才需要山东这样的综合试验区。试验区建设,既是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保持领先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成功经验、总结成功模式的过程。这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才能既具有山东意义,也具有全国意义,真正成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样板”。
(编辑:邵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