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针入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评定沥青粘滞性,确定沥青标号,并作为控制施工质量的依据。
(二)仪器设备:针入度仪、标准针、温度计等。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将盛样皿放在试验温度±0.1℃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
3、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指针指示为零。
4、开动秒表5s,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读数,准确至0.5(0.1mm)。
6、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
(四)结果整理
1、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表中规定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五)注意事项
1、标准针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擦干,再进行第二次试验。
2、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
3、在沥青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4、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一)试验目的: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稳定性的指标,测定该指标以便控制施工质量。
(二)仪器设备:软化点试验仪、加热设备、石棉网等。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软化点测定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1) 试样、试样环、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养护(水温为5℃±0.5℃水中)。
(2) 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将试样环放置在软化点试验仪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4) 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
炉具上,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
(5) 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
(1) 试样、试样环、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养护(在装有32℃±1℃甘油中)。
(2) 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液体为甘油),准确至1℃。
(四)结果整理
1、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
2、精密度或允许差
(1) 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1℃,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
(2) 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8℃。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养护时,钢球、钢球定位环、金属支架等应与试样养护同环境、同时。
2、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5℃±0.5℃时,则应重作试验。
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三、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课特别注意:该两项实验套在一起做;针入度试验,全班分成10个小组同时做试验。要求每位同学都亲自操作,测出针入度值。
3、软化点试验步骤,一个小组测定一个结果即可,小组长负责每个成员的分工。注意实验中沥青的变化。
沥青标准粘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划分液体沥青的技术等级。
(二)仪器设备: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肥皂水(或矿物油)、加热炉等。
(三)试验步骤
1、试验准备工作
2、将试样加热至比试验温度高2℃~3℃(如试验温度低于室温时,试样须冷却至比试验温度低2℃~3℃)时注入盛样管,其数量以液面到达球塞杆垂直时杆上的标记为准。
3、试样在水槽中保持试验温度至少30min,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样,测量试样的温度为试验温度±0.1℃时,调整试样液面至球塞杆的标记处,再继续保温1min~3min。
4、将量筒内装入25mL肥皂水,以利洗涤及读数准确,并
使量筒中心正对流孔。
5、提起球塞,读取试样流出50mL所经过的时间,以s计,
即为试样的粘度。
(四)结果整理
1、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4%时,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
2、精密度或允许差: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必须将量筒内壁用肥皂水润湿,再将量筒内装入25mL肥皂水以利清洗及准确读数。
2、盛样管内注入试样时,液面不能超过球塞杆垂直时杆上的标记
沥青延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沥青延度是反映沥青塑性的重要指标。
(二)仪器设备:延度仪、“∞”字试模、酒精、食盐、棉纱等。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2、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3、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4、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cm表示。
(四)结果整理
1、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
记作“>100cm”;
2、精密度或允许差
(五)注意事项
1、涂隔离剂时一定不能涂于端模内侧。
2、试验过程中,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
3、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一)试验目的:以评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二)仪器设备: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电炉等。
(三)试验步骤
1、按规定的方法准备好沥青试样后,将试样注入杯中至刻度线处,并使试样杯其它部位不沾有沥青。安装试样、温度计等。
2、将点火器转向一侧,试验点火,调节火苗成标准球的形状或直径为4mm±0.8mm的小球形试焰。
3、开始加热试样,待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加热器降低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min±0.5℃/min。
4、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每隔2℃将点火器的试焰沿试验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径作弧水平扫过一次,当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即灭的蓝色火焰,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
5、继续加热,保持试样升温速度5.5℃/min±0.5℃/min,并按上述操作要求用点火器点火试验。
6、当试样接触火焰立即着火,并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停止加热,并读记温度计上的温度,作为试样的燃点。
(四)结果整理
(五)注意事项
1、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重复性试验允许差8℃,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
2、试样加热温度不能低于闪点以下55℃。
沥青含水量试验
(一)试验目的:测定沥青含水量在于防止施工中造成火灾或烫伤事故及“溢锅”现象。
(二)仪器设备:含水量测定仪、电砂浴、溶剂等。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 称量洗净并烘干的玻璃烧瓶的质量ml,准确至0.1g。
(2) 将试样充分摇匀或预热至50℃~80℃,使成流体后注入玻璃烧瓶中约100g(水分少于25%)或50g(水分多于25%时),称其合计质量m2,准确至0.1g。
(3) 用量筒量取200mL溶剂,注入烧瓶中,将烧瓶中的混合物仔细摇匀,勿使溅出瓶外,并投入一些玻璃毛细管或无釉瓷片。
(4) 装置含水量测定仪。
2、加热烧瓶并控制冷凝液的回流速度,使冷凝管的斜口保持每秒滴下2~5滴液体,待接受器中收集的水的体积不再增加,而且上层的溶剂完全透明时,应停止加热。
3、使玻璃烧瓶冷却后,将仪器拆卸,读记接受器内或量筒中水分的体积Vw。
(四)结果整理
1、计算试样含水量。
2、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数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
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3、精密度或允许差
(五)注意事项
1、安装沥青含水量测定仪时,冷凝管与水分接受器的轴心线要互相重合,冷凝管的下端的斜口切面要与接受器的支管管口相对,为避免蒸气逸出,应在塞子缝隙上涂抹火棉胶。
2、进入冷凝管的水温与室温相差较大时,应在冷凝管的上端用棉花塞着,以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冷凝管凝结。
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三、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课特别注意:
1、 四项实验套在一起做。
2、 液体沥青粘度试验,全班分成5
个大组做实验,该实验对仪器的操作要特别小心,学生首先看老师的演示,再操作。特别强调:
(1)实验温度;
(2)将液体沥青倒入容器中的细节操作,不要把沥青撒得到处都是,不易清洗。
(3)一个大组做一个结果。
3、粘稠石油沥青延度试验:分成5个大组实验,以老师操作,学生观察为
主。一个大组得出一个结果即可。
4、含水量、闪点测定试验:由于该两项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以观察为主。由老师讲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学生听讲。分成5个大组实验即可。实验结果事先由实验室老师做出,上课时仅仅是演示。全班给一个结果。
1、计算试样含水量。
2、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数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3、精密度或允许差
(五)注意事项
1、安装沥青含水量测定仪时,冷凝管与水分接受器的轴心线要互相重合,冷凝管的下端的斜口切面要与接受器的支管管口相对,为避免蒸气逸出,应在塞子缝隙上涂抹火棉胶。
2、进入冷凝管的水温与室温相差较大时,应在冷凝管的上端用棉花塞着,以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冷凝管凝结。
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三、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课特别注意:
1、 四项实验套在一起做。
2、 液体沥青粘度试验,全班分成5个大组做实验,该实验对仪器的操作要特别小心,学生首先看老师的演示,再操作。特别强调:
(1)实验温度;
(2)将液体沥青倒入容器中的细节操作,不要把沥青撒得到处都是,不易清洗。
(3)一个大组做一个结果。
3、粘稠石油沥青延度试验:分成5个大组实验,以老师操作,学生观察为
主。一个大组得出一个结果即可。
4、含水量、闪点测定试验:由于该两项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以观察为主。由老师讲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学生听讲。分成5个大组实验即可。实验结果事先由实验室老师做出,上课时仅仅是演示。全班给一个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