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高一下·沁县月考)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 .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2. (2分) (2017高二上·阳东月考) 黄梅戏《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夫妻双双把家回》有一句对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词中描绘的是古代中国典型的经济特点,它是( )
A . 有田同耕 B . 集体经营
C . 庄园为基本生产单位 D . 小农户个体经营
3. (2分) (2018高三上·永春模拟)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
A .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4. (2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中)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B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 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5. (2分) (2019高一下·晋中月考)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 1 页 共 11 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中)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 )
A . 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 B . “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 C . 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 D . 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
7. (2分) (2020·嘉定模拟)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该日志可以作为研究下列哪一地区国土、人民、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 )
A . 印度 B . 北非 C . 美洲 D . 澳大利亚
8. (2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月考) 从15世纪来到16世纪初,西欧航海家进行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和从欧洲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及环球一周的远航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成功开辟后( )
A .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 B . 美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 . 世界各地文明相对孤立 D . 世界市场体系正式形成
9. (2分) (2017·常德模拟) 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
A . 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 . 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 . 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10. (2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期末) 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 A . 毛纺织业
第 2 页 共 11 页
B . 棉纺织业 C . 机器制造业 D . 汽车制造业
11.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是( )
A . 1895-1911年 B . 1912-1919年 C . 1949-1956年 D . 1978-2007年
12. (2分) (2017高一下·射阳月考) 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 (2分) 中国近代,全国性金融中心不断迁移,基本轨迹是:上海→北京与天津→上海→重庆→上海。这反映出近代( )
A . 地方派系积极争夺金融中心地位 B . 政治中心与金融中心始终分离 C . 中国金融业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D . 列强侵略严重破坏中国金融业
14.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 ①宁波②广州③重庆④上海⑤苏州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第 3 页 共 11 页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5. (2分)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 . 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 . 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 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16. (2分)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 )
A . 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 . 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C . 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 D . 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17. (2分) (2018高一下·如皋月考)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
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 C . 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 以建立民主制为目标
18. (2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 .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19. (2分) (2017高一下·天等月考) 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晴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第 4 页 共 11 页
C . 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 .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20. (2分) (2019高一下·赤峰期中) 1946年广州港的进口值为470.14亿元(国币),从美国进口值为119.42亿元;1948年上升为6146万元(金圆券),从美国进口值达2080万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 . 国民党争取美国援助 C .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进 D . 国统区经济发展明显
21. (2分) 有史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1)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2)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3)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4)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 . (1)(2) B . (2)(3) C . (1)(3)(4) D . (1)(2)(4)
22. (2分) (2017高二下·甘谷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1966~1976年国民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经济工作机构陷于瘫痪 B . 许多政策和规章制度被废除 C . 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D . 国民经济十年间持续下跌
23. (2分) (2017高一下·阿拉善盟期中)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 .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第 5 页 共 11 页
24. (2分) (2019高一上·应县月考)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 . 英国史学家/文明冲突,中国史学家/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 . 英国史学家/商业战争,中国史学家/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 . 英国史学家/侵略战争,中国史学家/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 . 英国史学家/商业战争,中国史学家/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25. (2分)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 .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C . 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D . 社会主义建设期间虽有曲折仍有较快发展
26. (2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月考) 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7年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万增加至5470万,仅增加了13.03%。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 )
A . 农民进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B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实要求 C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D . 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27. (2分) (2019高二下·双峰月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
A .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 . 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 . 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第 6 页 共 11 页
28. (2分) (2018高三上·肇庆模拟) 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 中国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1960年 597亿美元 9.1倍 0.74倍 1.21倍 1.05倍 1978年 2164.6亿美元 10.6倍 4.6倍 3.4倍 2.3倍 由此表可以推知( )
A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 . 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 .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 “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9. (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进,根本原因是 A . 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 .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D . 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30. (2分)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 .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31. (10分) (2019·莆田模拟) 材料:姚鼐(1732﹣1815),安徽桐城人。其一生,仅八年的仕宦生涯,而读书、教书、著书,则是他毕生的主要活动。
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极为崇尚程、朱之学,可“正之”,但不能诋毁、讪笑,否则便是“诋讪父、师”,要遭天谴。姚鼐虽加意维护程、朱,但较为通速,能兼容其它学说,甚至能吸纳汉学之长。他还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又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宋学;“考据”,是指文章要有实据,避免空泛,主要来自汉学;“辞章”,是指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第 7 页 共 11 页
他先后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等书院主讲,精心培养了梅曾亮、姚莹等一大批弟子,他以自己的古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桐城家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姚鼐一生的著作等身,有《惜抱轩诗文集》、《惜抱尺牍》等。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槲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
﹣﹣摘编自李帆《姚鼐学术思想论述》
(1) 根据材料,概括姚鼐的主要成就并进行简要评价。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姚鼐思想没有发展为早期启蒙思想的原因。 32. (10分) (2019·合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33. (20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商品零售额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92.9% 100% 95.8% 私有制经济 7.1% - 4.2%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 8 页 共 11 页
材料四: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 (2) 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经济成分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4) 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第 10 页 共 11 页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31-1
、
31-2
、
32-1、
32-2、
33-1、
33-2、
33-3、
33-4、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