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分析方法

(一)、总体印象:对被试的直感,表面观察测验态度。

要直率地、生动地描写被试者的表现,如惊喜忙乱、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二) 、形式分析:

1、测验时间:一般所需平均时间 房子(H)为11分钟,树(T)为9分钟,人(P)为11分钟

2、顺序:

正常为 H:屋顶、墙、门、窗。

T:树干、冠、根。

P:头面部、躯体、手足。

顺序混乱往往说明被试者 1>精神发育迟滞;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 裂症;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5>轻率任性;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

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

1>、过大:画面>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5、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成 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 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 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

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

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

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线条:

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

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

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

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

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

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

房子.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

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

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

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

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

1>、太阳:权威,

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房树人中人的解析

人(PERSON)

由于人物画最明显地反映人的形象,于是被试带有意无意地予以歪曲,或画别的人,或画成漫画,抽象画的人物等。这些表现可能是对自我形象的确立困难者,人际关系不良

者,不愿暴露隐私者,于是在画人时,自发地动用心理防御机制。

在人的画面中,反映了人物的自我现实像,包括心理上的及躯体上的(身体状况),有时也表现自己的理想像。另外,有的所表现的是对被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无论是赞美,还是丑化,都对被试有强烈的情绪关系,好、恶及矛盾情感,再者,还反映了被试对人物的一般认识,概括印象。

正常顺序:头面部—躯干—四肢、五官等细节。

先画躯干四肢的:对自我概念不清,人际关系不良,性情冷漠。

先画五官,再画脸庞轮廓线:不喜欢与他人的情绪接触。

先画四肢:手—人际关系有问题,有罪恶感。

足—性变态可能,对性的关心及冲突。

(1)性别:一般先画同性再画异性。先画异性者提示:

1>、对异性非常关心。

2>、有特殊意义的人是异性,此人与被试心理上密切相关。

3>、性的同一性障碍,对自我性别的角色不能接受。

4>、同性恋,性变 态可能。

(2)、男女人物大小:

一般,两形象大小相近,差距悬殊时,有问题——性角色混乱。

女性被试:女性像显著大于男性像,对男性的支配力予以藐视等,在家庭中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为母亲。

(3)、漫画人与抽象人:对测验具有警戒心,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安,自我概念确立困难,回避人际交往;不愿暴露自己内心;对某种性别的人排斥;隐蔽其对性的关心。

(5)、主题:

一般画与被试几乎同年,同地居住者较多。

裸体画:脱离社会规范,有性的冲突,对性的关心,窥淫或露淫者

奇妙的象征性主题:心理疾病的指标。

(6)、头

头为智力之源泉。是产生行动,控制行动,自我存在之器官,是幻想及对人关系的象征。

头部省略:神经症,抑郁症,内向者。

头部较大:求知欲强,强调无意识中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沉迷于空想,有的时候积极

性高。

过大比例失调:头痛、脑手术后,脑器质性损害,社会适应不良,容易发生冲动行为,智能低。

异性头部比同性像大:自我无力感。

头身比例>1/4为过大。

头与身长比例<1/8为过小:以理智控制冲动,强迫性地否认自我,自觉痛苦,有时认罪恶感,感到知识浅薄、不足。

强调头的轮廓线:强迫观念、幻觉等力图控制。

头面部涂黑:自我意识强,害羞。

头背像:妄想,分 裂症等逃避表现。

侧面头像:与逃避有关。

(7)、面部

表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

如果其他部分表现为攻击性,而面部表情省略不画或显得温和者:提示避免冲突,隐蔽内心敌意。

不画表情:内向,癔病。

过份详细地画:对人际关系及自我表现过度关心。

强调轮廓线,省略表情:有改善人际的欲求,但内向,无行动。

男女性像均不画脸部:性角色不明确,对人戒心,逃避倾向。

一方不画表情与五官:有心理冲突。

多皮纹:成熟性,深思熟虑。

人物线过于轻淡:好空想。

侧面:敌意,自我主张。

(8)、眼、睫毛

眼为心灵之窗,是与外界接触最重要的器官。

闭眼/无眼球:自恋,对外界敌意,不与外界接触,好空想。

眼大珠小或不画眼:幻视,对窥淫癖倾向的罪恶感,内心冲突。

大眼:多疑,妄想,好奇心,警戒心,爱美。

目光刺人:敌意。

目光迷惘:思考混乱。

睫毛:女性像,追求美,被重视的需要。

(9)、眉毛

整齐有力的眉:洗练,潇洒。

乱糟糟的眉毛:未成熟,粗野,冲动人格。

眉毛上翘:对别人的批判态度,轻蔑,自尊心强。

(10)、鼻

大鼻子:性感强,对于淫关心,对性无力的补偿。

纽扣鼻:未成熟。

对画鼻感到困难/省略:有性的冲突,否定男性,去势不安,同性恋倾向

鼻孔强调:不满,攻击性,轻蔑。

(11)、口、唇、齿

口:与他人接触的器官,积极性,攻击性,性爱。

口的强调:对口的攻击冲动感到不安,讲下流话,内在矛盾冲突,儿童低智,害怕中毒,依赖欲求。

开口:被动,依赖,追求母爱和支持。

一字形唇:自我主张,有意志,坚强,攻击性,冲动的压抑。

张大口:努力争取得到承认,爱情上不顺利,不适应。

口中含物:口唇性爱的表现,巧妙地得到掩饰。

(12)、头发

对自己考虑的事及幻想感到不安,追求成熟性。

戴首饰:自恋倾向。

戴帽:企图掩盖自己的无力感。

(13)、耳

对耳的强调:对批评,意见过敏,幻听,重听,警戒性,不信任,多疑,关系观念。

(14)、下巴

下巴强调:支配欲强,追求社会地位,攻击倾向。

侧面下巴的强调:犹豫,忧柔寡断,脆弱,不愿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支配,满足于空想。

无视省略:无力感,感到在社会上吃不开,对支配与被支配感到无所谓。

(15)、颈部(脖子)

异常颈:不能理智地控制感情冲动,分 裂及冲突多。

长、大小适度的颈:能有效地控制冲动,有教养的人。

颈部过长:过份强调道德意识。

16)、臂

臂较腕粗: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和冲动。

臂小腕粗:控制力弱。

长臂:对成功的欲求,对身体力量的需要,可能为不足的补偿。

短臂:冲动少,无力感。

(17)、手

最后画手:避免与外界事物或人物的密切接触,隐蔽自我无力。

手形含糊较淡:缺乏自信,适应不良。

手形过浓:对攻击、盗窃、手淫等罪恶的存在。对人接触感到不安。

手及臂背在身后:不能良好地交际,怀逃避态度,对用手的动作有罪恶感。

大手:对自我无力的补偿,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儿童),克服自我无力感的欲求(成 人)

腰等,对性爱的关心,对性爱的恐惧,对自我的保护欲。

(18)指

花形指:未成熟性,手笨拙。

握拳:敌意,攻击,反抗。

握物:抑制攻击冲动,敌意。避免情感性接触。

细长指:单纯,幼稚,对职业适应性不良,社会生活适应不良。

指关节强调:分 裂症初期,努力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牰T躯体状况过度关心。

(19)腿与脚

与人格安定性及性的态度有关。

先画脚腿或强调:失意,低落,抑郁。

细腿:虚弱不安定。

长腿:追求自我内心的安定,自主欲强,男性标志。

短腿:丧失自主性,依赖欲。

无脚:丧失自主勇气,人格不安定。

大小、长短不一的腿:自我不安定感,陷入空想世界,逃避现实,矛盾情感。

(20)、趾

裸体画中显示的足趾为病的指标,表示脱离社会规范,攻击性强。

趾关节:妄想。

趾含糊:压抑、攻击倾向。

(21)躯干

过小:缺乏身体动力、自卑。

细长:感到自己很多冲动没得到满足。

无躯干:自我躯体印象丧失,否认躯体冲动的存在。低智能,分 裂症。

透明躯干可见内脏:分 裂症。

(22)、肩

对男性体征的追求、关心,对外界敌意防卫态度,对自我弱小的补偿。自信不足,性角色的矛盾情感。

女性像的男性肩:性角色紊乱,对女性的否定,男性化倾向。

滑肩、圆肩:可塑性大,人际关系圆滑,适切地表现自我。

宽肩:有力,自信。

窄、小肩:弱小,无力,自卑。

(23)乳房

象征对性的关心及依赖欲求。

大乳房,大骨盆:女性的生产力,支配性与自我同一性。

(24)腰

男性的腰:上部显示体格强壮,下部显示性机能发达。

女性的腰:养育机能,生殖机能。

腰带或皮带细心描绘:想使紧张间接的合理化。

细腰:对女性的关心。

(25)臀部

对性的关心

男性像的臀部强调:精神及性的未成熟性,可能有同性恋倾向。

(26)关节

强调:对自我躯体统一性的不确实感,无自信心,强迫倾向。

分 裂症为防 自己的身心崩溃寻求支持。

女性像的关节较男性像大:攻击性,支配性。

(22)衣服

无衣、裸体:违反(社会)规范,反抗性,现实判断理解力差。

强调:自恋,对外界人物、事物不关心,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社交性,外向,强迫倾向。

(28)扭扣

强调:依赖性强,无力感。

制 服扭扣:对权威服 的象征。

躯体中心线强调的扭扣:对身体的关心,自我中心性。

(24)口袋

显示未成熟性,依赖性,感到物质上的不满,或爱情不满。

装饰袋:对母亲依恋,对男性自我独立存在冲突,自我扩张。

(30)领带

男性性征的象性,对男性的过度关心,感到性不足的男性被试者。

小领带:自我无力感,自卑,压抑。

过长:对性能力不足的补偿,性攻击性。

(31)帽子:对外界怀疑心,警戒心。

(32)裤子:对性的关心。

(33)装饰品:

皮带等:对性冲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有露出倾向。

房树人中房的解析

房(House)

房子表示的是被试所出生成长的家庭状况,也是指自己对家庭或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度。通过对屋顶、窗、地面线等的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试者在家庭成员中的自我形象,以及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安全感,家庭成员与环境的关系等。

1、房子的主题:一般都是画私人住宅,庙宇、宗教建筑物、学校等公共设施,公寓、大厦、酒吧等为主题,房子的分析应该分阶段的进行分析(PDZ),以此了解被测者对自己家庭不满所在。

2、屋顶:屋顶特别大,其余很小,显示好空想,好幻想,逃避现实生活及人际关系。

屋顶与壁相连:分裂症

顶上画窗: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行动。

屋顶过大时,指维持有限的活动。

窗和门在一面墙,并且连在同一条线的屋顶上。提示缺乏幻想力,智力低下,对缺乏幻想能力的智能正常者,则表示为好幻想,追求现实的具体事物时情感不丰富。

屋顶线浓重:唯恐不能控制自己摆脱空想生活,焦虑不安,努力控制自己,精神病初期。

屋顶线较淡:不能自我控制而被压倒的象征。

瓦片描绘是认真画:追求完美,粘着性格。

除了瓦片就是高高的围墙:不能保持与现实接触,自我崩溃。

3、墙壁:表示自我的坚强性。

房子是垮掉的墙:自我崩溃。

强调墙的轮廓线:为维持自我平衡及人格整合而努力的精神疾病初期病者。

墙线较淡:感到人格近于崩溃,自我控制弱,不能脱离病的状态。

透明墙: 1>不能充分理解现实,精神发育迟滞。

2>自我与外界的界限不明确,精神分 裂症可能。

3>尽可能详尽描画的是强迫倾向者。

4>无心理疾病,但可能是个不注意的人。

用画纸底边线下端作基线:不安感强,依赖,缺乏自主性。

无基线:不能充分与现实接触,飘浮感。

墙与墙不相接:脑器质性障碍,不能控制冲动,分离感。

数面墙在一个平面: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退行迟滞。

单墙: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反抗性,抑郁。

强调垂线:追求空想的满足,与现实接触少。

强调水平线:有情绪问题,潜在的同性恋倾向。

4、门:指家庭与环境直接的积极的通道。

无门(无窗):与家庭成员无精神交流,情感冷漠。

大门:积极与外界接确,追求被人理解,开朗,依赖。

小门:不爱交际,避免社交,无力感。

开门:接受他人热情的欲求,给人留下社交印象的欲求。

门被物挡信住:逃避倾向,谨慎,表面上被动。

门窗画格子:警戒性,多疑,自我防卫。

最后画门:消极地与人交际,内向。

高门槛:以自己的方式与别人交往,令人难以接触。

5、窗:如同眼睛,象征美和与人被动接触的方式。

一层楼有窗,二楼无窗:现实生活与空想明显不同。

二层有窗,一层无窗:具有敌意,内向。

窗形不一,有方有圆:现实生活与空想生活明显不一。

只有窗口无修饰:实在、不客气,在日常生活中间容易表露自我情感。

用双线打格,加阴影以示玻璃的窗:对人际关系有适当的关心,与环境协调。

格子过多:明显强迫倾向,虐-待狂倾向。

窗上加锁:对外界的危险感,敌意,妄想。

上窗帘:敏感多疑,内向,不安,过度自控。

下窗帘:虽有不安感,但能适当控制自己,应付自如。

6、烟囱与烟

性的不适应感 对自我性不适应感的补偿

阉割焦虑、去势不安,无力感。

烟囱:提示追求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的温暖性。

冒浓烟:家庭冲突,内心紧张。

烟被风吹散:感到环境的压力。

烟分流:对未来悲观,现实判断力差。

7、围墙与水沟:自我防卫,不愿受外来干扰,多疑,不适应。

8、漏水营与防晒帘:警戒心,多疑,自我防卫。

9、花木:

1>与家庭无直接关系的花木:不安感,维持安全性,自恋。

2>树木遮屋:强烈的依赖欲求,被双亲支配感、亲子关系紧张。

3>小花草、庭园、池塘小动物:心理发展水平不成熟、退行性心理防御。

10、路、山

漫花曲折之道:警惕,缺乏社交性,避免社交。

远近屋:表面上与人交往,实际内心十分想逃避。

山:迫求保护,安全,圆形山峰提示恋母情结,尖锐山峰提示努力奋斗和攻击性。

11、其他附属物:汽油、汽车、电线、避雷针、门铃、邮箱

房树人中树的解析

树表现的是被试者自己几乎无意识感到的自我形象,姿态,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从中可显出被试的精神及性的成熟度,当然树的直接含义表达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是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

正常次序:树干、树根、树冠。

先画地线再画树:依赖性强,希望得到保证。

树完成后画地线:行动时,开始稳重,突然出现焦虑不安,寻求保证。

先画树冠:内心不安,表面装饰,虚荣。

1、主题:

固定的树:松、柏、柳、梅、竹、白桦树等。

落叶——常分两大类

常青树:不死长生,充满活力。

松树:上进心强,同时自我控制,循序渐进。

落叶树:感到自己受外界压力影响。

垂柳:内向,孤僻,缺乏主见。

枯树:自卑,自贬,抑郁,罪恶感,内向,神经症,精神分 裂症。

树枯的原因:冬天,风雨雷虫等外部原因:把自己所面临的心理创伤的原因归之于其他人。

根、干、枝腐烂等内在原因:自我不健全感。

枯之时:多久?何年月?与不适应感,无力,空虚失落等相关。

截断的树:表明存在被试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的心理外伤。

新芽:虽然受到外伤,但无意识中决心再次努力,奋斗、达到能力恢复。

2、树干

干:指生命力,冲动等内在素质。

大干:活动积极,在现实或空想中,有攻击倾向。

小干:自我无力感,不适应感,缺乏自信,无决断力,追求不适当的满足。可疑的脑器质性障碍,精神不能充分成熟,幼儿期表达,病的指标,自我崩溃。

电线柱样干:通融性差,无活力,死气沉沉,注意外表,性格生硬,抽象力强。

根部的特别强调:迟钝着实的人。

左侧强调:对过去的过度固着。

右侧强调:警戒,不信感、外在协调性。

水平枝干不能伸张,有的时候感到外界压力,有的时候是“只要表面顺从就行了”的失望状态。成长中,过度压抑。柳树般树干(下曲)逃避现实,孤独自闭倾向,退行倾向。

折干冠着地:感到受内外界的某种压力影响,控制不住而倒下感,挫折感,失去自我控制感。

干与枝直接相连,中间空心:丧失智能与感情的平衡,感到自我防卫受到破坏,内在冲动外流的危险。病的指标、控制自己的决断态度,犹豫不决、被压抑的不安定,性急,兴趣广泛,但控制能力差。

强调干的轮廓线:努力维持自我人格的统一。

轮廓线过淡: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我与外界的区别,感到人格近乎崩溃,有急性的不安定。

不连续的破线干:人格崩溃感,脾气暴躁。

波形线:活动性,任性,自我中心。

左侧波线:心理外伤,抑制内在虚弱。

右侧波线:心理外伤,发育障碍,适应困难。

3、树皮

树皮意味着说明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部分,过份详细描绘树皮,可能是自我对环境的不协调感。

完全涂黑:与外界关系紧张、抑郁、不安、退行倾向。

右侧阴影:社交性好,适应性强,积极意欲。

左侧阴影:内向、梦想、压抑自我,很难表露自己。

详细描绘:对自我环境的关系深表关切,强迫性地控制自己。

斑状:粗短不平的线条,粗野难接触,不满,忿怒。

圆滑的曲线:与他人接触好,适应性好。

树干的伤痕、污点、洞穴:被试者存在心理外伤体验,不安,冲突。

洞中有小动物:成 人很少画,可能为人格崩溃,失去自我控制力,内倾。

5、树枝:

表示追求环境的满足,与他人的交际,象征着实现目标的力量,能力,可能性与适应性等。

1>、单刀直入型:外伤、冲动及本能完全暴发,树枝无分枝,人格生硬,对环境适应不良。

2>、由树干到树枝逐渐细分。

呈网状:感受性丰富,对外界刺激能作出良好反应。

3>、直接由干到单线树枝,智能与性格均有轻度迟滞,成 人有退行倾向。

幼少期适应正常,最近有重大外伤体验。

4>、树枝单线,但树冠充分修饰,说明将自己丰富的感受性隐蔽起来的企图。

5>、树干、枝全呈单线:自我软弱无力,不协调感。

6>、枝端尖锐:具有敌意,冲动,攻击。

7>、如果表面温和,说明外观温和老实,适应。内在有紧张,压抑。

8>、枝端粗短,外向,性急。

9>、横向向上伸展的正常枝:现实生活与空想均能满足,在环境中适应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10>、过份向上伸展枝:感情容易高扬,活动性高,无视现实,控制力弱,易怒;好幻想,性格内向。

11>、树枝较下垂: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不活泼,无精力,无抵抗力,易疲劳。

12>、折枝:受到心理外伤的感情,无力感,被动性,为性的能力不足而烦恼。

13>、向心性笔法画枝:自我中心或内向性,好沉思,强迫倾向,小枝如刺般插入干中,虐-待狂。

14>、过份对称的枝:视野狭窄,智能差,左右对称。可能对外界有矛盾感或强迫倾向。

15>、强调右侧:避免情绪的满足,追求理性。

强调左侧:强烈追求情感满足的倾向。

16>、枝与干不成比例地过大:希望等得到环境中的满足,但又有无力感,枝叶不够茂密者。

17>、从干中突出枝头:不拘泥习惯,具有独创性,高智能,任性。

18>、被切断的枝:受压抑,缺乏自信,有外伤经验,感到自己的发展与活动被压抑。

19>、枝上有影:能在表面上与人进行很好的交际。

20>、空白枝:不能良好交际,有抵抗感。

6、树冠

树干长、冠小:儿童,老人的画或精神发育迟滞,退行倾向。

树干短、冠大:有雄心壮志,上进心强,热心于某种事,埋头钻研。

树干细小、冠过大:为了完全实现自我满足,失去内心的安定。

树干左侧强调:内向,深谋远虑,细心。

树干右侧强调:外向,缺乏注意力,自信。

平冠:感到由于外界压力,妨碍自我的充分发展。

云状冠:能协调地与他人调和地生活。

杉树冠:棱角分明,分 裂性格,一般讲情绪安定,有时出现适应困难。

球状冠:柔软流动感,躁郁双向性格,心情开朗,好社交,有时郁抑。

两面下垂冠:意志薄弱,决断力弱,受感情支配。

分区冠:有绘画才能,具有隐瞒性。

骨架冠:用轮廓线自己的意图,恐惧与现实接触,待人客气,有时的确用心深远,良苦。顾虑,对自己不忠实,不正直。

“节外生枝”:幼儿性,退行倾向,与环境不协调时突然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

7、根:表示被试与现实的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的能力之认识。

1>、透明根茎:病的指标,缺乏观察理解力,精分症,器质性疾患。

2>、盘根错节;阴影强调:对外界环境接触过份慎重。

3>、爪状根:对外界的攻击态度。

4>、枯根:丧失省活力,无冲动力,不能把握现实,幼小期可能有抑郁经历。

5>、根线与地线相连接,不能客观地把握事物,缺乏自我意识。

8、地面线:

1>、过度强调时,不安感强烈,依赖欲强。

2>、丘状线:孤独,追求保护。

3>、小丘大树:支配他人,显露自己的欲求。

4>、左侧线:感到要为将来而努力。

5>、右侧线:感到将来是危险的存在。

6>、线高于根基:被动性。

7>、以低缘作为地面线:试图消除不安定的心情,有抑郁心情。

9、树叶、花朵、果实之树:

叶:外观,装饰,活力。

1>、性格乐观,观察力敏锐,但树叶每片都非常认真地画者,有强迫倾向。

2>、明显大于树枝的叶子,内在无力感,表面上显得适应。

3>、树叶零落:由于外界压力而失去自我控制,感受性强,有时示自我存在。

4>、开花之树:注重外在表现,表面荣耀,爱虚荣,洞察力弱,自我赞美。

5>、果实之树:依赖欲强,持续性差,成 人对幼儿期的留恋,未成熟性。

6>、落果之树:感到自己被拒绝,灰心丧气,绝望。

10、与日、月、风、雨等自然的关系:

1>、太阳:权威像,注意与权威像的关系,未成熟性。

2>、鸟云:与在某环境中权威人士之间,有不满感。

3>、阳光照树:爱情欲求得不到满足,追求权威人士的温暖的支持。

4>、远景大太阳,支配感到从属,恐惧。

5>、阳光聚焦于树上,被权威支配或希望被支配。

6>、落日:抑郁。

7>、星月背景:对母亲的关心,寂寞心情。

8>、被劲风吹落:象征着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和支配。

自下而上之风:脱离现实,逃避至空想中。

自上而下之风:返回现实。

9>、同时受到各方面风的影响,丧失对现实的理解。

10>、各种风景中之树:非现实性,好幻想,情感丰富。

11、特殊的树:

1>、孔状树:常见于反抗期儿童,可见生硬的人格,敌意强,行为暴发性,反抗性强的人。

2>、性器官样之树:树干有伤痕孔穴。表明有性及精神的混乱,性的冲突。

3>、只画部分树干:缺乏洞察力,不能全面适 把握现实。

4>、盆景树等,有支持物之树:感到缺乏自主性,有不安定感,寻求支持保护。

12、大小与倾斜

1>、过大:不泛于空想,追求现实活动的满足。

2>、过小:对自己有自卑,无力的感觉,内倾性格。

左倾:自我防卫,内向,感情抑制,不希望活动,执着于过去,对未来恐惧,有时懒怠。

右倾:与他人接近,有活动欲求,对生活持积极态度,有时不安定,易接受外界影响。

房、树、人心理投射

在临床心理学中,给被试铅笔、橡皮以及几张白纸,要求他们在白纸上描绘一些图画,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现象、功能,判定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为临床心理上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有关这种形式和类型的心理测验统称为绘画测绘。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各测验的目的等要求来进行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有这么几种类型:

测试目的

典型代表测验

◇ 以智力测验为目的

画人测验

◇ 为了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

考克(Koch•K)的 [画树测验]

Buck•J的 [ 房树人测验 ]

◇ 为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

家庭活动画测验

◇ 为了了解视觉运动功能、脑功能状态

本德格式塔测验

◇ 了解潜意识人格问题

景物结构化测验

在临床心理学中,为了帮助临床工作者获得有关诊断,治疗对象的人格方面的情况,往往着重于人格测验技术。人格投射测验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问卷法;另一类是心理投射法 。“房树人测验”是属于心理投射法测验,测验者在开始测验时,对所描绘的房屋、树木、人物等并不知道具有何种意义。他们在测验中,把以前经常见到的,在梦中所梦见的事物的形象在纸上描绘下来。对投射性心理测验来说,比较著名的有:“洛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而做为投射画的“房树人测验”与这些著名的投射测验存在着具有类似和不同的方面。所谓相同,是它们都涉及到被测者不太会掩饰(说谎倾向)个体人格潜意识的内容;而不同的方面在于,“洛夏”和“TAT”测验,主要取决于被测者的统觉功能,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在测验中主要涉及到言与行的表达。要求被试明确的讲述所描绘的对象,以及对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采取的是言与行的联想,而“房树人测验”是非言语性的,主要描绘的是画,它涉及到被测者人格特征中的感受性、成熟性、灵活性、效率性和综合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甚至还涉及到人的智力性。

“房树人测验”开始于Buck的“画树测验”,“房树人测验”相对来说方法多种多样,在测验的形式上又有许多变通。例如:有的简单要求被测者画出房、树、人,有的要求被测者在画完房树人后,再用蜡笔对画进行涂抹上彩,还有的对人物画要求画性别相反的两个人物;另有一种为综合性“房树人测验”(或称统合性“房树人测验”),要求被试在同一张纸上画有房树人来进行测试。总而言之,“房树人测验”不仅是一种人格测验,而且是一种智力测验。它可以动态的掌握病人病情的演变,并且能促发病人的创造力,甚至通过绘画,起到治疗作用。通过多次绘画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以后逐步形成了心理治疗中的绘画疗法。

HTP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J.H(1948)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六十年代,日本引进了HTP测验并加以推广应用。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三次描绘三张图形对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不适于那些精力不足、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病患者。于是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不仅可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扩大测验对象,提高成功率,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这就是统合型HIP测验 — Synthetic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

“房树人测试”适用的范围及其优点

(一)、适用范围:

1、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2、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 3、它还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二)、优点: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不象WAIS测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3、再度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得利于反复施测,追踪观察。

房树人测验技术及其标准化

\"房树人测验\"可以有两个方面来研究:

(1)是从非言语性,创造性的角度。绘画的特点,基本上是无结构性的。

(2)从言语的统觉的角度来认识,被测者的绘画又具有一定构造性的形式,被测者所描绘的形象也涉及到环境关系,具有一定联想性作用。

一般说,对在测验时要求被测者所描绘的房,树木,人物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所以没有限定他们应该描绘什么样的房子、树木和人物。有关房屋的大小、类型,表现方法;树木的种类、大小、树龄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年龄、性别、高低、朝向、行为,表现方法等都没有任何的限 制,画面的描绘主要是被测者自己的见解或者从身边环境中体验到,并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一个或数个房屋、树木或人物的形象综合而成,由此形成测验中绘画

像。所以在指导语中所提到的房、树、人是一种有关事物的分类语,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事物。因此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他们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愿望(喜怒哀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所以说,“房树人测验”是取决于某些方面的投射为前提的。

1。必须明确,在测验中所描绘的房树人是一种特定的形象,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像”,因为测验者总是在描绘中考虑要把最重要的描绘特征表达出来,而这些特征可以说被测者内在心理特征的再现。

2。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比例、结构、在画面上的位置、是表达描绘对象的部分还是整体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来说,他显示出以下两方面:

(A) 被测者积极的进行表达,他们在测验中,在描绘前进行积极的思考、设想。对所描绘的对象,部分与部分之间如何结合,哪些应该先画,哪些应该后画。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显示出各种不同性。为了积极的表达,他们有的会反复的涂擦或对某一部分,在线条上进行强化(把有的部分画得很浓、很重,有些部分甚至描绘时花费时间过长,这都可以显示出他的积极性,还有的绘画表现出奇怪性,刻板性,固执性,甚至对画面进行文字上的描述说明)。

(B) 被测者消极性的表达,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在整体和局部之间表达不完整,尤其对一些本质性的部分表现出省略、遗漏,如不画门、窗、树叶,人物缺乏耳朵、鼻子等主要器官,还有的在表达手法上,表现出矛盾,古怪的形象,图形结构不完整,描绘时间过短而草率等。

\"房树人测验\"的某些特定意义

◇在部份上:在描绘过程中,某些绘画整体、局部之间关系不明确, 强调某部分或缺少某些部分,有关部分的意义,在房屋中以房顶,门窗为主,在树木中以树干,树枝为主, 在人物中以头部,上肢为主。

◇ 比例: 所描绘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房屋当中,窗户与门的关系,树木中,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人物中,上肢长度与躯体长度的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往往涉及到被测者的智力水平,很显然,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画像比例方面的不同。

◇ 透视性: 在描绘房树人时,画面的表达,如在纸上的位置,房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显示被测者的能力和人格特征。如,人比房子、树木大,显示出被测者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在智力水平方面,一个着装完整的人与裸体人的描绘,一方面与智力有关,另外一方面人格方面的差异性,这些都能显示出一定的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