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故事提升农村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农村,家长往往以幼儿学到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作为衡量幼儿聪明与否的标准,而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常常忽略,不为重视。《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帮助农村幼儿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是他们儿时身边必不可少的。幼儿故事给幼儿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幼儿故事的熏陶,幼儿故事的存在,让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正确清楚的发音、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而讲故事恰恰就需要充分的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所以,幼儿故事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可爱活泼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让幼儿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发音和掌握更多的词汇。如果让幼儿多听、多说,多读,多模仿幼儿故事,在幼儿的脑海中储存大量的语言知识和信息,将会对幼儿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而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幼儿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又积极向上的。
幼儿语言发展首先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而故事又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语言生动、形象,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借助童话故事,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在教师积极引导和培养下,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在组织设计的童话故事《谁最不怕冷》的过程中,首先从兴趣入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幼儿自由思索,大胆想象,紧接着教师提问:故事中讲到了哪些不怕冷的动物?这些动物中谁最不怕冷?为什么?让幼儿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观察,在原有想象的基础上,讲出这些不怕冷的动物,并为这些动物依次按怕冷至最不怕冷的顺序排列,在讲述情节对话的过程中,虽说有的幼儿对画面内容观察还不够仔细,对某些知识点把握不太准确,但你不难看出幼儿的思维在活跃,兴趣在不断高涨,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和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还要创造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通过故事、电视片等多种形式使幼儿有听和说的机会。教师应多采用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媒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刺激,这样幼儿不但爱听爱看,而且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通过努力孩子们词汇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所以通过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增加幼儿听话说话的机会,能够使幼儿语言教学顺利进行,从而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正确
连贯地口头表达三个方面。给幼儿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发音,给孩子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其次要注重视听结合,多借助图片、实物、口型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幼儿示范发音,并让幼儿反复辨别和体验。最后在讲完一个故事时,可将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讲故事过程中,所设计到的词汇,要浅近、准确,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自己来理解词义。还可借助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汇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词意。在讲故事时,语气也很重要,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讲完故事后,可让幼儿复述故事,以培养幼儿的概括力。也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指导帮助幼儿挑选其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的图片,剪贴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了。
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使农村的孩子们通过故事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激发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兴趣,创造言语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