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word文档

来源:爱够旅游网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执教:

课题 24 一座铜像 1、认识生字9个“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照样子用“凡是…都…”说 一句话。 4、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1、 认识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 2、 照样子写词语;照样子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于连所面临的情况的危急。 。 相关链接 介绍故事“八女投江” 第一课时 课件内容 导 入 学媒体出示于连图片 习 一、导入课文 教学过程 1、 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2、 出示课题 24、一座铜像 3、 集体读题。 4、 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预设答案:一座铜像是谁的像?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初媒体出示:边听边想,读文章写了小男孩一件课什么事? 文 五百年前,比利时小英 于连 发现一条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机智地用自己的小便扑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最后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全城老百姓得救了。 媒体出示9个生字: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①听录音 ②完成填空 ③交流,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④集体读 2、 学习生字、词语。 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 出示媒体: 田字格“瞻” 媒体出示选择一个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 迸跳 干涸 急中生智 瞻仰 出示媒体(常用方法指南:查字典、字面解释、找近义词理解等) (1)开小火车读生字 注意:“塑”读准平舌音,“迸”、“ 侵”不要读错。“瞻”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言”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 (3)理解词语 迸跳:(联系上下文)本文指火星边向外便溅出,便向前跳跃。 干涸(联系上下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急中生智(联系课文内容):危急的时候,猛然想出了办法。 瞻仰(查字典):指恭敬地看。瞻:往前或往上看。仰:脸向上。 3、集体读词语。 三、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是小于连用他的聪明才智保 住了整个城市。 2、复习生字新词。 3、分四组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拓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媒体出示作业要求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窄又深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3、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媒体出示: 铜像、塑像、侵略者、迸跳、火药库、屹立、游览、瞻仰 媒体出示: 字词积累 又窄又深 又__又__ 又__又__ 又__又__ 又__又__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2、小试身手: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吗? ①读例子 ②指名说 3、指名读课文。 研读课文 媒体出示:读课文,思考: 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3、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针对上面这3个问题,请你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媒体出示: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有感情朗读。 于连在玩中发现这一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媒体出示句子: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渗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府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 读出情况的危急 于连先想的几种方法,为什么都不合适? 他想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二、研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小组讨论思考媒体出示的三个问题 2、学习交流 ①第一个问题: a)指名答 教师出示句子 b)指导朗读: 读出危险逼近的感觉。 c)回答出示的问题(于连是个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②第二个问题: a)指名答 教师出示句子。 b)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又长又粗”、“滋滋”“太远”、“来不及”读重音) c)回答媒体出示的问题 (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所以这些方法都不合适。) ③第三个问题: a)指名答媒体出示的问题 教师出示句子。 b)读出情况的危急。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急中生智”,并体会于连的这个方法好急中生智中的“急”指什么? 急中生智中的“智”指什么? 你认为这个方法好在哪里? 复媒体出示于连的雕像习图片 巩问题提示: 固 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什么?看到什么? 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3、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媒体出示小结归纳: 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拓 展 作 业 媒体出示句子: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媒体出示2幅雕像:八女投江、神州五号胜利返回。 媒体出示故事《八女投江》 在哪里?(既没有牺牲自己又保住了城市,保护了人民。) 3、齐读课文第3节,再一次体会小于连勇敢地拯救城市的全过程。 三、复习巩固。 1、 请学生根据三个问题,模拟解说员,向前来瞻仰铜像的游人们描述一下这座铜像及它背后的感人故事。 ①学生轻声准备 ②交流 2、有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1)读全文,思考: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2)学生讨论。 (3)师总结: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四、拓展作业。 1、课后练习。 造句 ①读例句 ② 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2、 雕像博览会。 (1)具体介绍“八女投江”的背景、相关故事。 (2)生轻声读故事。 3、 作业: (1)默写词语。 (2)写反义词: 隐藏( ) 胜利( ) 调皮( ) 写近义词: 纪念( ) 屹立( ) 瞻仰( ) (3) 收集一个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24、一座铜像 书 设 闻到(火药味) 发现 (一道火星) 急忙跑过去 计 于连急中生智 相关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链接 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热爱祖国 只见(导火线在燃烧) 小便 (浇灭火花) “八女投江”雕塑像 教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