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时间:25分钟 满分:37分

1.(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 “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

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兼并之家”“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等信息可以从土地产权制度、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调整、江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观念、儒学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

流动”可归纳为双向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可归纳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可归纳为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第二问“影响”:关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学的影响等。

(2)特点:双向性和开放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

2.(2017·哈尔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图片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第一根据图示信息“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可归纳观点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二根据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以“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三大思想为核心,分析其原因和影响,说明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论题明确、合理即可)。

说明:甲午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面对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领导辛亥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北洋政府建立后,美日加紧侵华,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的发生。

(示例仅供参考,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其他论题: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等,只要论题明确、合理即可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