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主动预习,提出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1、看。 浏览教材,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新知识。 2、勾。 勾画出本节重点和不懂的地方。
3、理。 整理出课文中的概念,公式,力争记住 4、抓。 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5、寻。 寻找岀例题中的关键步骤。 6、仿。 仿照例题试做课后练习。 7、质。 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8、议。 交流讨论疑难问。分享成果。
(二)养成认真上课,思做融合的习惯与方法
1、课前准备
(1)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文具盒、草稿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并在桌子上整齐有序的摆放好。
(2)提前
1分钟进教室,调整好上课的状态,学会自我调整身体、心理和
情绪,进入数学学习思维状态。
2、仔细听课
(1)坐姿规范,不想和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 (2)目视讲解者,及时勾画重点,做好笔记。
(3) 合理使用双色笔,用红笔及时把老师补充的知识要点补充在相应位置上。 3、课堂练习
(1)准备好专用练习本,规范演草(从左栏左上角开始,依次书写,上
下亮行,字间距基本相等)。
(2)独立思考,对子批改,及时纠错。
作业本排版 1. 2. 3. 草稿本排版
4、讨论交流
(1)对子交流----四人(三人)组交流------全组交流
-----与老师交流
(2)交流内容,自己与别人答案不一样,自己不明白
的不会做的,与对子或者组员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怎样想的会了的同学主动教不会的同学
(3)对交流的重要内容及时的整理并作好记录 5、展示要求
(1)自信,不怕讲错,聚焦动作迅速。
(2)面向大多数同学、侧对黑板、大方自然、昂首挺胸,声音洪亮,面带微笑,肢体语言恰当,语言文明。
(3)先打腹稿,展示时面向同学,要脱稿不看所有老师。 (4)个人(小组)展示时,请说“我(们)认为”,展示结束时,请说“我(们)展示完毕,请大家补充或质疑,谢谢。”
(三)养成及时复习,反思提高的习惯与方法 1、课后复习
(1)“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
(2) 课后应及时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课本或笔记,查找漏缺。 (3)复习知识点后再加强练习。 2、单元复习
(1)首先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所学内容,整体构建单元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画出知识树或知识梳理框架图。 (2)梳理知识框架(脑图):从知识主干到延伸出的知识分支,并标明各个小分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树状(或网状表格)
(四)养成收集错题,整理就做本的习惯与方法
1、及时把每次作业或考试中自己好不容易弄懂的题改在纠错本上。
2、收集错题要抄题(文字太多或图形太复杂的可以剪贴),写出正确的、详细的解答过程,最后分析错误原因(使用双色笔改错)。
3、要根据错误原因具体写出这道题中的错误问题,进行错误分析。 4、错误原因一般分为: (1)因审题不清导致错误。
(2)因基本运算方面的问题导致错误。
(3)因对知识点、公式、概念、定理认识不清或混淆导致错误。 (4)因分析判断、思维方面导致错误。 (5)因解答题方法方面导致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