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新人
教版)
1 春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重点突破
(1)文章描绘了哪几幅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提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2)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提示:第一句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春天的“新”。第二句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第三句象征青春的活力,突出了春天的“力”。
3.考点链接 比 喻
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
【典型例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技法点睛】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2)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蓑衣(suō)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窠巢(kē) 应和(hè) 卖弄(nònɡ) 2.下面句子用括号中的哪个词更有表现力呢?请填在横线上。
(1)山朗润(湿润 朗润)起来了。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衬托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解析:C项引号里的逗号应移到引号外。)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消防隐患”不能“控制”,只能“消除”;B项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C项语序不当,将“春天的昆明”改为“昆明的春天”。)
6.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7.填空。
(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本文以春为线索,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生气。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8.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仿照示例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听觉角度)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嗅觉角度)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左右)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示例]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热闹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
红,叫人眼花缭乱。
02 课内精读
阅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雨里静默着”回答问题。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字能不能换为“叫”字?为什么?
不能。这里的“闹”字除了写出了蜜蜂的声音外,还描绘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如果换成“叫”字,则只有“鸣叫”之意,没有“闹”字内涵丰富。
10.面对春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突出了春花的繁盛和味道的甜美。
11.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 03 拓展阅读 初 春 丁立梅
①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模样,一切却又开始苏醒。 ②我喜欢杉树。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像铮铮铁骨的汉子。
③穿行在一片杉树林中,风吹落一片一片的阳光,像吹落一瓣一瓣的梨花,在铺着铁锈红的落叶上,跳跃、闪亮。林子也是
透亮着的,杉树们沐着光,静默地微笑。我看着,长长久久地看着,有眼泪涌上来。美好的事物,总叫人心里柔软。
④我喜欢池塘和小河。水刚刚睡醒,很清澈,眉眼儿盈盈。 ⑤我站在一条河边,亦是长久地站着。我喜欢水里面的倒影,芦苇的,树的,还有茅草们的。去年开过花的美人蕉和再力花,还有远处的一座小拱桥,它们倒映在水里面的样子,比在岸边的样子要动人。水波温柔地抚摸它们,它们有着说不出的温婉和妩媚。
⑥我喜欢岸边暗生的苔花。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我很想挖一点带回来。想想,又作罢了。它们还是在它们的广阔天地里的好,呼吸自由的空气,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辰。
⑦我喜欢柳枝儿。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个是霸气得不得了。柔中带刚。
⑧我喜欢含苞的花木。梅树、海棠、樱花、桃树、杏树、梨树、红叶李,它们的身上,爬满了花骨朵儿,如一个个音符,等着春风的手去轻弹。都是人生初相见的模样啊,纯洁,羞涩,懵懂。
⑨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遥看如一抹绿烟轻起。
⑩我喜欢鸟的鸣唱。跟别的时候真是不同,分别了一个冬天,
它们回来了。是久别重逢。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于是,都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又愉悦又欢欣。我能一听就是小半天,听得心里面长出温柔的水草来。
⑪我喜欢风。这个时候的风,可以称作春风了。它们也作势般的,呼呼地吹过来,但你不要怕,它们纯粹是吓唬人的。它们少了凌厉和尖削,多了温柔和好意,我闻见风里面的清香和清新。哪处的花开了吗?哪处的小草和新叶长出来了吗?
⑫我跟着风走,一边走一边找。我找到结香了。好大几棵的。上面的花苞苞,有的已撑不住开了。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我还找到了一些野荠菜,绿汪汪的。真好啊,在城里的绿化带里,居然有从乡下跑来的野荠菜。
⑬我喜欢小虫子。我在看书,书里面突然爬出一只小虫子,居然是一只漂亮的小瓢虫。好奇怪的,难道一个冬天,它都躺在我的书里面睡觉?若不是,它又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神奇的世界里,住着太多神奇。
⑭我喜欢孩子。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戴着厚厚的小绒帽了,也不用穿得那么臃肿了。他们追着一朵阳光,蹒跚着向前奔去,一个博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⑮我一边笑着看,一边在心里面说,孩子,你且慢慢走,慢慢长啊。人生最美莫过孩童时。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
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将小草拟人化,细致地描写出了春草萌发的姿态,表达了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泼可爱的姿态的赞美之情。
1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枝上的乳芽比作小虫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柳枝儿刚刚抽芽时柔中带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柳枝儿的喜爱之情。
14.品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有眼泪涌上来”。
是因为作者欣赏和赞美杉树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美丽姿态,作者在长久凝视之后,对杉树产生了爱怜之情。
15.文章着重描写了初春的各种自然景物,为什么最后以孩子结束全文?
孩子是人生的春天,作者描写并赞美初春美景的同时,写到可爱的孩子们,是提醒他们珍惜少年时光脚踏实地健康成长,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潘红亮《春天的诗意》 张晓风《春之怀古》 04 写作创新
16.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文章语言非常
精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1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能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了,三角梅红色的花瓣就像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拨动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2 济南的冬天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
馆》等。
2.重点突破
(1)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提示: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分别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写水主要写水藻之绿和水的清澈透明。
(2)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何妙处? 提示: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考点链接 拟 人
拟人,指把物(物体、动物或抽象概念等)当作人写,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法。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
【典型例题】“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技法点睛】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0。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贮蓄(zhù) chéng(澄)清 xiāng(镶)边 着落(zhuó) 狭窄(zhǎi) 水藻(zǎo)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2)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响亮:十分明亮。 (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D)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
的都老实待着!”
B.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摔倒了,我可不负责啊!”
C.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D.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解析:A.语序不当,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用语不当,将“使”改为“给”;C.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
5.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最合理的顺序是:①③②⑤④⑥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大地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7.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寻找冬天的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古人有很多写冬天的诗文名句,请根据你的积累或查阅相关资料至少写出连续的两句,含作者和篇名。
[示例]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开。
(2)班级要组织一次户外跳绳比赛,同桌王宁觉得很冷不想参加,你该怎样劝说她参加呢?
[示例]王宁,冬天本来就很冷,如果不运动的话会更冷的。跳绳既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一起参加比赛吧,好吗?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8.选段围绕一个“妙”字描绘了雪后的山景,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到山坡、山腰依次描绘,突出了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
9.“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和位置高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下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10.“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究竟“妙”在哪里?
“妙”在雪光、雪色与雪态:①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②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③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④薄雪似害羞的少女,在阳光的斜射下微微露出粉色。
03 拓展阅读 (原创)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2.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概括内容】
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13.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
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让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1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1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结尾的作用】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郁达夫《江南冬景》 04 写作创新
16.老舍《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小山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
【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嫩绿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在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里北风的呼声更盛了,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掉光叶子的老树,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赏析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的一种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伦
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的天气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强调济南是个宝地。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
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
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一般采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突出了……”
的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