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是一首首童谣。我们在童谣声中游戏,我们在童谣声中变化动作,我们殚精竭虑、费尽心血地改造童谣,乐此不疲……童谣,是百变的玩具,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和甜蜜。
其实现在的孩子也一样。“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这样的古诗“新创”为什么会得到很多孩子的喜欢,诵读得兴致勃勃?我们在批驳孩子们行为的时候,或许可以想一想——难道这里面没有创造的乐趣吗——虽然是恶俗的。
或许,我们在童谣诵读课上可以告诉孩子们:
童谣,可以这样玩,还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呢?
这样的课,也很美好……
《瓜娃娃》教学设计
洛阳市吉利区开元小学 孔晓艳
教材内容:
瓜娃娃
蒋应武
黄瓜短,丝瓜长,
西瓜圆圆冬瓜胖;
南瓜、北瓜兄弟俩,
他们长得也不像;
地瓜藏地下,
木瓜爬树上,
一群瓜娃娃,
各有各的样。
——《日有所诵》一年级(第四版)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编排在一年级下卷第六单元。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八种瓜的特点,既有具体的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和圆与胖的类比,又有“也不像”的模糊用语。明快的节奏,大量的信息是这首儿歌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1、 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和生活常识都在逐渐丰富中。
2、 一年级《日有所诵》的诵读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语感和诵读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读对字音、读出节奏),背诵童谣。
2、 感受各种诵读童谣的方法,享受“玩童谣”的乐趣。
设计关键词:儿歌可以这样玩,还可以玩……
教学过程:
一、 节奏游戏:
1、 师拍不同的节奏,学生跟随。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进入,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跟着变化的节奏拍手,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注意力从散的状态集中起来。
2、 说自己的发现。
示范读儿歌两遍(快慢、高低,木瓜、地瓜两句处理不同),请孩子们说
设计意图:让儿歌、节奏初步进入孩子们的感觉里。
二、 初读儿歌:
要求:正确、流利。
方式:自读(不会的字读一读拼音)、指名读。
三、 儿歌游戏:
1、 瓜字后面加“呀”。(黄瓜呀短,丝瓜呀长……)
2、 重复瓜名。(黄瓜黄瓜生,丝瓜丝瓜长……)
设计意图:变化的读法会让儿歌“焕然一新”,诵读的兴趣由此而来。可以“变”,是趣味,也是创造。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创造力最容易得到发展。
3、 对答游戏:
师生、小组、同桌。
设计意图:能过交流、共同活动,孩子们的社会性得以发展,可以和同伴一起“玩”,会让诵读的兴趣得以保持。
4、 填空游戏:
设计意图:略做提示,自然背诵。
四、 结课拓展:
1、 介绍其它玩法:绘画儿歌中的瓜,跳皮筋、做动作等。
2、 鼓励孩子们创造新的玩法:把你想到的新玩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设计意图:让诵读的乐趣延伸到课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