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2013年投资策略报告
2012-11-30 00:00
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中国经济将温和增长。
航空:预计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0.3%,对四大航空公司汇兑收益影响不大。全球原油需求增速1%,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同比降低3%左右。航空业具备明显的消费升级属性,建议逢低布局享消费升级红利,关注经济向好、消费反弹及油价下跌带来的投资机会。
机场:预计201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小幅回升,达到10%。内外航收费并轨将提升板块盈利12%左右,将成为股价上涨重要催化剂。机场行业具备优良的防御性,可进行中长期配臵。但在经济回升的背景下,大幅跑赢大盘的难度较大。
航运:2013年干散货船市场运力供给速度继续减缓,供需增速缺口由负转正,呈现好转迹象;万吨级以上油轮运力增速将达到3.3%,连续两年回落,油运市场供需矛盾将缓解;集运市场弱平衡,供需关系改善。
港口:
2013年港口增速将小幅回升,预计货物吞吐量增速在9-12%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在10-13%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在11-14%左右。
港口行业估值不具备吸引力,未来业绩弹性小。
公路: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收通行费政策将给上市高速公路公司带来大约2-3%的收入影响以及4-9%的净利影响。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下调空间有限。
铁路:在政府稳增长的背景下,铁路行业基本面缓慢复苏的趋势将得到延续。关注经济向好带来的铁路货运业务量的增加,以及铁道部投融资改革、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重点推荐“中国国航”,“上海机场”和“大秦铁路”。
维持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跟随大市”评级。 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0-11-30 09:56:04 来源:网友上传 热度字号小大 “2010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为2万亿元,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完成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这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所作的预测。
由此可以想见,中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必将带来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也对交通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高铁拉动制造业升级
高铁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铁路建设的重点,但高铁建设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为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拉动了其结构升级、技术升级。 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日前在第四届亚洲制造业论坛上指出,中国高铁的效益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制产业链,培育了一批明星级企业,大大体现了我国技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何华武院士说,高速铁路建设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产品,对冶金、机械、建筑、材料、橡胶、电力、信息、精密仪器、环保等产业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比如在重型机械行业,成功研制了900吨箱梁制运架成套装备,使京沪高速铁路80.5%采用高架桥通过,这也催生和培育了一批900吨箱梁体量运量车的企业。
还有现在我国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采用的是无砟轨道,这是相对于有砟铁路来说的。过去的铁路是一个一个碎石砟在一起,现在不是了,因此无砟轨道有稳定性高、高速均匀性好等优点。这种技术的引领也培育了一些无砟轨道施工成套装备研制企业。
此外还有机床工具领域,因为高速铁路加工车组部分是使用大型的卧加加工车轴箱,这就要求取得最佳的刚性,避免切削的颤振发生,同时也必须要有动态频率的分析。
因此,何华武院士认为高速铁路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记者看来,装备企业不管在技术方面,产值方面,还有人力方面,都会产生质变。这已引起了海外装备制造商的高度关注。比如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的高管均表示了对“中国成为高速铁路出口国”的担忧。
据悉,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与美国、俄罗斯、沙特和巴西等高速铁路合作项目正取得积极进展。
这充分说明中国高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应走出去的技术实力。其中中国南车(601766)和中国北车(601299)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将机车车辆的国产化逐步提升,与国外的高端机车车辆相比,在建设周期、性价比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
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开通,是中国高铁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沪杭高铁用惊人的建设速度、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平台的全面提升,证明中国高铁已具有领先世界的能力和水平。特别难得的是投入该线运营的动车组全部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 关键配套业发展要加速
毋庸置疑的是,伴随我国铁路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发展,铁路装备的需求也将急剧增长。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情况是,基础配套能力还较薄弱,一些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仍需由国外引进或进口,同时产业规模很大,但集中度低,欠缺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集团。
前段时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召集会员单位在北京召开了推进高速铁路客车轴承研发工作会。这是因为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动车组所用高速轴承目前国内尚不能自主生产,时速300公里以上则全部需要进口。沪杭高铁使用和谐号CRH380A高速动车组时速超过了400公里,有“陆上航班”之称,但它的轴承我们自己生产不了。
数据显示,近几年平均每年都有七八项超过10亿美元的机械装备进口,其中零部件就占到了进口资金的近八成。
在这次会上,中国轴协理事长刘恩时指出,铁路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已拟定“四纵四横”体系的提速发展规划。滚动轴承作为高速铁路运行的重要关键基础件,加速科技研发,尽快实现国产化,满足配套势在必行。
实际上,不仅是在轴承行业,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也已经充分认识到高铁轨道交通带来的市场机遇。行业人士分析,铁路对机床的需求按照产品和业务分工大体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轨道加工和高速铁路轨枕加工;第二是机车和车辆的制造;第三是车轮和车辆零部件制造;第四是运行的日常维护和维修。
虽然目前国内机床企业在轨道加工和高速铁路轨枕加工方面已有所斩获,比如华东数控(002248)和杭机,但在高速铁路的数控不落轮加工方面,还被德国公司垄断。
毫无疑问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了铁路交通这一市场,比如轴承协会开始牵头企业联合功关,而机床工具行业也有青海华鼎(600243)、上海机床工厂等加入铁路市场的开拓。应该说,铁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当其时。
铁路基建投资有望迎来新高潮。消息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明年初步安排的投资计划与投产里程均可能超过今年,铁路基建投资有望超5160亿元,并且已经落实了确保明年筹资的四大渠道,这主要包括扩大铁路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保持发行1500亿元的铁路建设债券、加大财政和银行信贷支持力度等方面。
铁道部网站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铁路基建投资697.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4.7亿元,同比增长了240.8%;环比增长8.5%。铁路建设形势一片大好,这种形势在今后几年有望持续。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计安排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左右,快速铁路网里程4万公里以上,西部地区铁路4.8万公里。2011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投资4610亿元,而今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国铁路基建投资计划经过四次调整,由年初计划的4060亿元一再追加到5160亿元;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也由年初的5160亿元增加至6300亿元。这也意味着,“十二五”时期的后三年还要完成建设投资1.32万亿元,投产新线两万多公里。
“虽然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较快,但仍是交通运输的薄弱环节,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运输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铁路具有投
资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可以带动一千多个行业的发展,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路内到路外都对加快铁路建设形成共识,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快铁路发展,今后几年应重点发展货运和西部铁路。
“十二五”时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也是铁路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 记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要求今年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并确定了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方针,把铁路作为投资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关的征地拆迁成本也将进一步高涨;而当前水泥、钢材等铁路建设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谷。在这种形势下,加快铁路建设已经成为共识。
虽然铁路发展刻不容缓,但是要完成规划目标仍然面临明显压力。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多公里,在2012年至2015年间,要用1.83万亿元完成2.7万公里。照此算来,虽然每年完成投资4600亿元就可实现“十二五”铁路基建投资的目标,但随着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征地拆迁费用的逐渐走高,这1.83万亿元能否完成2.7万公里仍然是个未知数。
“现在铁路每公里造价都在1亿元以上,虽然‘十二五’铁路基建投资一再压缩预算,但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表示。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仍然是今后铁路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
虽然民资进入铁路的大门已经打开,并有民资成功进入蒙西至华中运煤通道这个样板工程,但是未来几年民资进入铁路基建的规模还很难预料。在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落实筹措资金的可行渠道。消息人士称,为保证明年铁路投资资金的到位,可从以下四个渠道着手:扩大铁路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保持铁路建设债券1500亿元的发行规模、增加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等。
据记者了解,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着手修订铁路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初步的考虑是将铁路建设基金征收范围从国铁扩大到合资铁路公司等所有经营模式的铁路运输企业,这将增加铁路建设基金投入,“可能明年就能实施”。赵坚预测,铁路建设基金征收范围扩大后,铁路建设基金将面临10%的增量,而按照2011年的货运总周转量来算,铁路建设基金或可增加60多亿元。发改委投资所副主任吴亚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管增加
的收入与目前的铁路投资额相差甚远,但用这笔基金作为担保进行发债和银行贷款,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上述人士指出,今年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高达1500亿元,因为铁路融资紧张的局面未获根本性改变,并且根据明年的铁路建设计划,明年的铁路建设债券有望仍保持这个规模。在今年追增的千亿元铁路投资中,有400亿元是来自财政支持。“今年财政对铁路建设投资再支持400亿元已是历史上少有的力度了。”知情人士表示,明年可能会适当增加预算内投资,虽然在整个基建盘子之外再由财政切出一块不现实,但是“或许在基建盘子之内对铁路建设有一定的倾斜。”另外,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还是银行贷款,明年银行信贷对铁路投资或许有好的环境。
交通运输行业:关注“成长”、“变化”与“改革”
时间:2012年12月14日
11:58:22 中财网
2013年经济温和复苏,成本端好转促成交运行业ROE恢复2012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行业ROE下降29.3%,远高于A股14.52%的下降幅度。ROE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财务费用的大幅增加(财务费用占比同比增加197%,A股38%)。2013年,成本端好转将促成交运行业ROE恢复:(1)税收成本:营改增推广,降低税负成本;(2)资金成本:公司债规模放大,降低平均融资成本;(3)营业成本:能源价格疲软,营业成本压力减小。
强化城镇化,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布局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提升1%,旅客、货物周转量提升4%,并有逐年放大的趋势。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城镇、农村间人流、物流的周转量将进一步提高。当前综合交通的发展速度要落后于旅客、货物自然周转量的增加。“十二五”将是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形成阶段。
消费结构升级,高端出行方式受益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120万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将最终拉动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加快将有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航空是与目前消费结构升级同步的高端出行方式。当前机票相对价格持续回落,飞机出行正在成为“必需品”。
“成长”-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十二五”将成为中国机场建设最快的阶段,从投资主导、消费升级、产业变革、行业转型、商业模式及财务状况等方面都预示了机场行业即将迎来的“春天”。未来机场业成长空间大,业绩稳中有升,垄断性、消费属性增强将充分保证行业在逆势下的可投资性。我们给予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及厦门空港“强烈推荐”评级。 “变化”-航运:中海集运航运业2012年预期改善明显,加之2013-2014运力过剩情况缓
解,航运业有望迎来不少于3年的景气回升。作为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板块,2013年将是行业底部反弹的重要机遇。班轮集中度好于干散货,特别是国内中远集运和中海集运的双寡头格局。因此航运复苏对于集运的利好将更加明确。我们给予中海集运“强烈推荐”评级。 “改革”-铁路:大秦铁路、铁龙物流明年新一届政府就位后,铁路行业的改革预期将重新被市场提起。经历了2012年全年暴跌后、在明年业绩企稳的背景下,铁路板块个股投资价值已凸显。我们认为,铁路行业基本面已伴随宏观经济企稳走出下滑态势,给予大秦铁路、铁龙物流“强烈推荐”评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