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复习思考题 (1)

来源:爱够旅游网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论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封县经济水平。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业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3.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3.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极为深远。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