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二○○六年四月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公章):
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分析 ............................................................................... 1 项目特性表 .............................................................................................. 2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 3 1.1 项目范围 ..................................................................................................................... 3 1.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3 1.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 5 1.4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 5 2 项目分析 ............................................................................................................................. 6 2.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 6 2.2 土地利用评价 ............................................................................................................. 6 2.3 水资源平衡分析 ....................................................................................................... 10 2.4 环境影响分析 ........................................................................................................... 12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 ...................................................................... 14 1 工程布局 ........................................................................................................................... 15 1.1 工程布局原则 ........................................................................................................... 15 1.2 工程布局说明 ........................................................................................................... 15 2 工程设计 ........................................................................................................................... 17 2.1 工程设计依据 ........................................................................................................... 17 2.2 工程设计内容 ........................................................................................................... 17 3 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 33
3.1 项目建设任务 ........................................................................................................... 33 3.2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 ................................................................................................... 34 3.3 项目建设效益目标 ................................................................................................... 34 第三部分 实施方案 ............................................................................. 38 1 项目概况 ........................................................................................................................... 39 1.1 项目范围 ................................................................................................................... 39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 39 1.3 项目工期 ................................................................................................................... 40 1.4 项目任务目标 ........................................................................................................... 40 2 组织实施机构 ................................................................................................................... 40 2.1 领导机构 ................................................................................................................... 40 2.2 项目管理机构 ........................................................................................................... 41 2.3 技术指导机构 ........................................................................................................... 41 3 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 41 3.1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 41 3.2 实行招投标制度 ....................................................................................................... 41 3.3 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 41 3.4 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 42 3.5 实行公告制度 ........................................................................................................... 42 3.6 实行工作制度 ........................................................................................................... 42 4 质量管理 ........................................................................................................................... 43 4.1 质量标准 ................................................................................................................... 43
4.2 质量监督控制方案 ................................................................................................... 43 5 资金管理 ........................................................................................................................... 44 5.1 资金风险防范方案 ................................................................................................... 44 5.2 资金管理机构建设方案 ........................................................................................... 45 5.3 资金管理方式 ........................................................................................................... 45 6 进度计划 ........................................................................................................................... 45 6.1 工程进度计划 ........................................................................................................... 45 6.2 资金使用计划 ........................................................................................................... 47 7 权属管理 ........................................................................................................................... 47 7.1 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 47 7.2 权属调整协议 ........................................................................................................... 49 8 文件资料管理方案 ........................................................................................................... 50 9 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 50 9.1 制定依据 ................................................................................................................... 50 9.2 检查验收程序 ........................................................................................................... 50 9.3 验收范围和要件 ....................................................................................................... 51 9.4 验收内容 ................................................................................................................... 51 10 土地利用方向及后期管护 ............................................................................................. 51 11 县级实施单位审定意见 ................................................................................................. 52 第四部分 项目预算书 .......................................................................... 53 1 项目概况 ........................................................................................................................... 54 1.1 项目区概况 ............................................................................................................... 54
1.2 投资概况 ................................................................................................................... 54 1.3 分年度投资概况 ....................................................................................................... 55 2 预算编制依据 ................................................................................................................... 55 3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说明 ............................................................................................... 55 3.1 工程施工费 ............................................................................................................... 56 3.2 设备费 ....................................................................................................................... 58 3.3 其他费用 ................................................................................................................... 58 3.4 不可预见费 ............................................................................................................... 59 4 各单项工程实物工作量项目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59 5 关于本预算造价的特别说明 ........................................................................................... 60 项目预算表
表1 土地整理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 ................................................................. 57 表2 预算总表 ................................................................................................................. 58 表3 工程施工费预算表 ................................................................................................. 59 表3-1 直接费预算表 ...................................................................................................... 60 表3-2 直接工程费预算表 .............................................................................................. 61 表3-3 间接费预算表 ...................................................................................................... 67 表4 设备费预算表 ......................................................................................................... 68 表5 其它费预算表 ......................................................................................................... 69 表5-1 前期工作费预算表 .............................................................................................. 70 表5-2 工程监理费预算表 .............................................................................................. 71 表5-3 竣工验收费预算表 .............................................................................................. 72 表5-4 业主管理费预算表 .............................................................................................. 73 表5-5 拆迁补偿费预算表 .............................................................................................. 74 表6 不可预见费预算表 ................................................................................................. 75 表7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 .............................................................................................. 76
附表1 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 ....................................................................................... 77 附表2 工程材料预算价汇总表 ................................................................................... 78 附表3 砼砂浆材料计算表 ........................................................................................... 79 附表4 机械台班预算单价计算表 ............................................................................... 80 附表5 直接工程费单价表 ........................................................................................... 81
项目分析1-
第一部分
-
项目特性表
编号 一 1 二 1 2 3 4 5 6 7 8 9 三 四 1 2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项目 工程位置 涉及行政村 开发整理面积 开发整理面积 原耕地面积 开发整理后耕地面积 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 土地平整新增耕地率 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 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 总新增耕地面积 总新增耕地率 地貌类型 抗旱天数 灌溉模式 排涝标准 土地权属 工程数量 人工挖运土方 爆破改土 人工清理荒草地表土 归并水田田坎 田埂修筑 干砌块石坎 人工挖沟槽土方 维修田间道长 单位 个 hm2 hm2 hm2 hm2 hm2 % hm2 % hm2 % 天 万m3 万m3 万m3 hm2 万m3 万m3 万m3 km 数量 1 120.81 120.81 75.29 95.50 10.61 8.78 9.60 85.26 20.21 16.73 低山 30 能灌能排 10年一遇 集体 1.9835 1.5400 2.252 8.08 0.6949 0.1464 0.0645 0.926 2 3 4 八 九 1 2 3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七 1 项目 新建灌溉渠 维修灌溉渠 新建排水沟长 新建截水沟长 新建蓄水池(50m3) 新建沉沙凼 新建农涵 维修山坪塘 项目预算 工程施工费 土地平整 农田水利 田间道路 其他工程 设备费 其他费用 前期工作费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 业主管理费 不可预见费 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效益 新增耕地面积 年增加净效益 预算总投资 单位 km km km km 口 口 个 口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月 hm2 万元 万元 数量 2.092 2.474 2.583 0.5 12 14 31 1 106.65 93.37 30.56 31.24 31.57 0 0 11.19 4.94 1.40 2.80 2.05 2.09 5 20.21 27.34 106.65 -2-
9 10 新建生产路长 维修生产路长 km km 3.378 11.209 4 5 静态投资收益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 % 年 25.63 4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项目范围
某某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重庆市南部,是重庆市的南大门。全县幅员2178.5km2,南北长82km,东西宽48km。介于东经106º23'~106º55',北纬28º27'~29º11'之间,东邻万盛区与南川市,扼川黔交通要道,南接贵州桐梓、习水两县,西连江津市,北与巴南区交界。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某某县北部低山粮经区,距离县城约25km,介于东经106˚41'45\"~106˚42'41\"和北纬29˚05'02\"~29˚05'48\"之间,涉及图幅H—48—106—(44),项目涉及某某村一、二、三、四、九社。项目区范围以地类界为界,涉及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
1.2 项目区自然条件
某某位于石油沟背斜与三角镇向斜之间,近三角镇向斜一方,即石油沟背斜东翼、三角镇向斜西翼之间。两翼之间的横山成为倒置山,发育成顺岩向成坡、逆岩向成陡岩单斜山地貌,项目区位于某某县的北部低山区,属于单斜山地貌,地势西坡较陡,东坡较缓。海拔高度介于620~870m之间,相对高差100m左右。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不稳定;降雨充沛,但地区和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云多日照少,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暖少严寒。
-3-
项目区年均气温在15.8℃,据近20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62.2小时,属全国低日照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57.7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449mm,≥10℃年活动积温为4877℃,多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均相对湿度80%。总体上项目区雨热同期,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项目区土壤以红棕紫泥 水稻土为主,红棕紫泥水稻土由侏罗系遂宁厚层鲜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风化而成,其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厚度40~70cm,土壤pH值介于4.9~5.7之间,土壤显微酸性。项目区土壤中钾、钙、镁矿物质含量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沙粘适中,适种性广,地形条件好,作物产量较高、稳。
受地质构造和自然地貌的影响,项目区风化裂隙含水层,由于深度浅,地形切割零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就近排泄,地下径流途径短,水位、水量变幅大,埋藏分散,不易储集,可采价值小。项目区有两座小(三)型水库,一座是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总库容量8万m3,有效库容6万m3,另一座是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总库容量5万m3,有效库容3.5万m3。大小山坪塘16口,占地总面积为1.48hm2。
项目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倒春寒。据某某县气象资料统计:近20年中,干旱中以伏旱和春旱最重,出现伏旱19年,其中中至强度伏旱16年,占旱年的80%;出现春旱9年,占旱年的47.4%。旱期长20~45天,对水稻扬花结实影响最大;出现倒春寒频率为80%,共计23次,最多一年发生3次,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4月下旬,引起烂秧、烂种和小麦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4-
1.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据2005年统计,项目区现有农户331户,总人口1195人,耕地面积75.29hm2,人均耕地0.063hm2。2005年人均纯收入2757元,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业,其次是多经产业。农作物主要以优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红薯及豆类等为主,玉米产量5250kg/hm2,小麦产量2800kg/hm2,水稻产量5410kg/hm2,蔬菜产量19435kg/hm2。经济作物主要由油菜、花生等,经济林木主要以桑、柑桔、柚类、梅、梨为主。用材林主要以杉、松、柏、青杠为主,“四旁树”以南竹、慈竹、槐栗为主。项目区农民在长期的垦殖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比较精细的耕作传统,而且接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较快,耕作技术水平较高。
1.4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西南与东南—西北走向的浸新(某某至某某巨龙)县级公路相临,项目区内有两条田间道贯通,总长约3km,项目区交通较为便利,这为土地开发整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路面基本上为土质路面,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需要进行维修,另外项目区耕作小道较少,部分路况较差,需维修和新布置生产路。通过田间道的维修和生产路的布置调整,能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水平。
项目区有两座小(三)型水库,一座是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总库容量8万m3,有效库容6万m3,另一座是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总库容量5万m3,有效库容3.5万m3。大小山坪塘16口,占地总面积为1.48hm2,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水田较多的地方。由于旱地位置较高,山坪塘分布较少,
-5-
不能满足蓄水、灌溉的需要,需修筑一定数量的蓄水池,便于灌溉。
此外,项目区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后电压稳定,380V,220V电力供给充足。
由此可见,项目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能满足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
2 项目分析
2.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2.1.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项目规划符合重庆市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规划和某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用途、位置、面积等方面协调一致。项目区整理后土地的用途为农用地,不存在用途转换及位置等的变更。 2.1.2 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
项目区规划和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土地用途、位置、面积上协调一致。
2.1.3 符合其它法律、法规的要求
项目符合水土保持、林地保护的要求。项目工程措施以保护自然生态条件为前提,不损毁原有林地为原则。
2.2 土地利用评价
2.2.1 土地利用问题
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6-
(1)项目区田形不均,水系紊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夏季降雨集中,容易受到洪涝威胁,水毁田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长期形成的顺坡耕种的耕作习惯,客观上也加剧了坡地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流失,瘠薄地、低产田土增多,而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则逐年减少。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坑塘、沟渠等淤积,缩短了工程寿命甚至使其报废,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2)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区山坪塘分布不均,利用率低,有的需要进行清淤和维修,而灌溉、排水设施也较少,使得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项目区旱地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有待完善,健全网络,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3)项目区遭受的自然灾害中,以伏旱最为严重。伏旱开始早结束晚,一般始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伏旱持续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由于伏旱出现时期正是作物生长旺盛、抗旱能力弱、需水量又很大的时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2.2.2 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土壤以红棕紫泥水稻土为主,红棕紫泥水稻土由侏罗系遂宁厚层鲜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风化而成,其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厚度40~70cm,土壤pH值介于4.9~5.7之间,土壤呈微酸性。项目区土壤中钾、钙、镁矿物质含量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沙粘适中,适种性广,地形条件好,作物产量较高、稳,是某某粮、林、油主产地。
项目区现有荒草地11.26hm2,多分布在6º~25º坡度的地段。土壤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据实地调查,通过开发荒草地,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开发系
-7-
数可达85.26%。 2.2.3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根据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面积统计册和实地地形现状测绘(1:2000)面积统计的结果,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为120.81hm2,具体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
表1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单位:hm2
村 名 某某村 地 类 水 田 耕 地 旱 地 小 计 田 土 坎 农用地 农村道路 其它农用地 农田水利用地 坑塘水面 小 计 荒 草 地 未利用土地 小 计 合 计 60.77 14.52 75.29 29.69 1.21 0.25 3.11 34.26 11.26 11.26 120.81 50.30% 12.02% 62.32% 24.58% 1.00% 0.21% 2.57% 28.36% 9.32% 9.32% 100.00% 百分比(%)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提高净耕地系数,通过对田土坎进行
-8-
归并和开发荒草地来增加耕地。项目区现有净耕地75.29hm2,相应的田土坎有29.69hm2,净耕地系数为71.72%,可开发的荒草地11.26hm2。因此项目区土地整理和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开发整理净耕地系数可达到82.41%。
项目区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Mz公式计算: Mz=(1-R2)×(M1-M2)+(R1-R2)×M
=(1-0.1759)×(15.83-4.93)+(0.28282-0.17587)×104.98 =20.21(hm2)
式中:Mz—整理后新增净耕地面积;M—整理农地区的原耕地毛面积;M1—整理农地区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其它未利用地);M2—待整理农地区整理后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R1—整理前的田土坎系数;R2—整理后的田土坎系数。
项目区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通过对中低产田土整理,减少田土坎占地面积,可新增耕地10.6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8.78%;开发荒草可新增耕地9.60hm2(新增耕地比例按85.26%计)。项目区开发整理共增加耕地20.2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新增耕地来源见表2。
表2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前后面积对照表
单位:hm2
农 用 地 地 类 水田 旱地 田土坎 道路 整理前 合计 整理后 面积增减
未利用地 农田水利用地 0.25 0.38 0.13 坑塘 荒草地 水面 3.11 3.14 0.03 11.26 0.00 -11.26 120.81 120.81 0.00 合计 农村 60.77 68.85 14.52 26.65 12.13 29.69 20.38 1.21 1.41 8.08 -9.31 0.2 -9-
2.3 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降水充沛,降雨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同步,在生育周期内,农作物仅因春旱、夏旱和伏旱缺水,其余时间作物需水能自给。因此,项目区是雨育农业区,不同于灌溉农业区。本开发整理设计只针对农作物干旱时期需水分析水资源供给状况。 2.3.1 需水量计算 2.3.1.1 农作物品种
项目区农业用地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以种植粮经作物为主。参照当地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来确定作物需水量。
2.3.1.2 抗旱天数设计标准
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目标是在水资源总量基本充足的基础上解决水资源季节性供应不足,重点解决项目区的干旱季节缺水期间的灌溉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项目区种植制度,项目区灌溉工程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设计抗旱天数为30天。 2.3.1.3 农作物需水量预测
(1)确定项目区灌溉面积
项目区开发整理后耕地分布相对集中,灌溉面积涉及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故项目区灌溉面积确定95.50hm2,其中水田面积68.85hm2,旱地面积26.65hm2。
(2)作物需水量预测
-10-
在水资源平衡分析中,主要是针对干旱季节作物需水。据某某县农业局和水电局多年的研究表明,水田日耗水量为3.7mm/d,旱地日耗水量为2.1mm/d。
Q净需=E水×S水×T+E旱×S旱×T
=3.7/1000×10000×68.85×30+2.1/1000×10000×26.65×30 =0.932×105(m3)
式中:Q净需代表农作物的需水量;E水代表农作物日耗水量;
S代表灌区面积;T代表抗旱天数
2.3.2 可供水量计算 2.3.2.1坑塘、蓄水池蓄水量
经实地调研和量算,项目区有山坪塘共计16口,占地总面积1.48m2,平均蓄水深度为1.5m;项目区规划新建50m3蓄水池12口,利用降雨蓄水,考虑灌溉时坑塘、蓄水池不一定蓄满,故在计算可供水量时,取最大蓄水量的80%。
(1)坑塘蓄水量
W塘=S×h×0.80
=1.48×10000×1.5×0.80 =0.178×105(m3)
式中:W塘—山坪塘供水量,m3;S—山坪塘占地面积,hm2;
h—山坪塘平均蓄水深度,m。
(2)蓄水池蓄水量
W池=V×n×0.80 =50×12×0.80 =0.005×105(m3)
式中:W池—蓄水池供水量,m3;v—蓄水池容积, m3;n—蓄水池数量,口。
(3)坑塘、蓄水池蓄水量
-11-
W塘、池=W塘+ W池
=0.178×105+0.005×105 =0.183×105(m3)
式中:W—坑塘、蓄水池供水量,m3。
2.3.2.2 水库可供水量
项目区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有效库容6万m3,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有效库容3.5万m3,均按干旱季节80%供水计算。
W库=(60000+35000)×0.8
=0.760×105(m3)
2.3.2.3 项目区供水量
项目区总供水量W= W塘、池+ W库
=0.183×105+0.760×105 =0.943×105(m3)
2.3.3 水资源评价
项目区干旱季节农作物需水量为0.932×105m3,项目区干旱季节供水量可达0.943×105m3,故在干旱季节项目区可供水量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
2.4 环境影响分析
(1)项目区相当部分为山坡地带,土壤极易冲刷流走,不利保水保肥。项目建成后,通过修筑梯地,能达到保肥保土的作用。
(2)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对原有耕地进行改造、整治、归并,田间道的布局整理,并配套硬化渠道等农田水利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大量的移动土方工程量,加之建筑材料、物流的集中和转移都将对环境造成
-12-
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对于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物流的集中和转移,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尽量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施工后整理出来的耕地,尽早安排农民耕种,恢复植被。
-13-
14-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
-
1 工程布局
1.1 工程布局原则
本项目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 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与《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2)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 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应用和推广农业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工程布局说明
根据项目区所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当地生产传统和习惯,遵循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前提,坚持改进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和工程整理同步进行的指导思想,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综合整治,通过各项配套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从整体上形成“田成形,路相通,沟成网”的布置格局,成为一个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生产力高的良好农田生态系统。
项目区主要工程类型包括三种:一是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平整土方以及田土坎工程;二是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和维修灌溉渠及新建排水沟、截水沟、蓄水池、沉沙凼和维修山坪塘等;三是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维修田间道及新建和维修生产路。
-15-
1.2.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
由于项目区水田经过农民多年的修整,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本规划原则上不做大规模田块调整,仅考虑对部分零星小田块进行归并,以减少田坎占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本规划对旱地及荒草地实施坡改梯技术,修成坡式梯土,并对15°~25°的旱地及荒草地通过土地平整使台面坡度平均降到15°,15º以下旱地及荒草地不作降坡处理。田块布设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坡式梯田,梯田田面长一般为30~150m,田面宽一般为4~14m。梯田田坎沿等高线原则上每隔2.0m高程布设一排。 1.2.2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和已有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本工程规划三种类型的沟渠,一种是灌溉渠,维修部分灌溉渠,并在缺水地区适当新建灌溉渠,与已有的灌溉渠和蓄水池连接,保证项目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排水沟,主要是沿坡面布设,以便将坡面径流归流后引向山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再就是截水沟,主要布设在坡面面积较大且与水田交界处,以便将坡面径流归流后引到已有沟渠、坑塘内,以减轻水田洪涝的程度。同时在旱地面积较大且附近没有坑塘的情况下沿排水沟或截水沟布设蓄水池,以积蓄雨水,方便灌溉。在蓄水池和水田前布设沉沙凼,以便让水土归流。 1.2.3 田间道路工程
道路布置以方便居民的生产和交通为原则,且尽量少占地。从总体来看,该项目区主干机动道路基本形成,道路状况较好。只对新房子通往某
-16-
某小学的机耕道进行维修。为了耕作方便,结合项目区已有道路基础设施情况新建生产路。规划的生产路主要将居民点与居民点、居民点与公路、田间道及人行大道相连,同时在坡面规划上山生产路,以保证生产和管理的畅通。
2 工程设计
2.1 工程设计依据
本设计是在详实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了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吸取了农、林、水、国土等部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单项工程设计过程中主要参照以下规范进行: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2.2 工程设计内容
2.2.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2.2.1.1 设计标准
坡改梯田面宽度一般为4~14m。田坎设计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按10年一遇6小时最大暴雨设计。 2.2.1.2 梯田田面设计
-17-
本设计对旱地及荒草地实施坡改梯技术,修成坡式梯土,并对15°~25°的旱地及荒草地通过土地平整使台面坡度平均降到15°,15º以下旱地及荒草地不作降坡处理。
由于项目区水田经过农民多年的修整,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本规划原则上不做大规模田块调整,仅考虑对部分零星小田块进行归并,以减少田坎占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2.1.3 梯田田坎设计
设计每隔2m高程布设一排田坎。田坎原则上采用土坎设计,在沿田间道边、土层较薄或陡坎地段也可因地制宜地布设一些石坎,数量控制在10%,
土台筑坎:清除表土,坡地起坎,坎顶宽30cm,上游坎高20cm,下游坎高根据坡面倾角和梯田宽度计算确定,起坎宽度视地面坡度而定,土坎应随弯就直,照面平整,在夯筑土坎时,应清除新旧土接触层的杂草,并且分层夯实,在土坎稳定后种植护坡蓑草或酸牧草。土坎外坡取70°,内坡取80°,土坎坎面内斜5°以下。
块石干砌筑坎:清除表土,坡地筑条石坎,坎顶宽40cm,上部高20cm,嵌入原土层不小于20cm,石坎外边坡比为1:0.2。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块石坎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 2.2.1.4 土方工程量计算
项目区土地平整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坡度土地平整单元区,每个单元区为一个梯田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
-18-
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尽量做到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单元区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通过典型坡度进行土方计算。
本工程土方工程量主要包括坡改梯的挖土方量。
为提高坡改梯的挖土方量计算的精度,在项目区选取九种典型坡度分别计算坡改梯移动土方量,即坡度6~8º取7º,坡度8~10º取9º,坡度10~12º取11º,坡度12~15º取13.5º,坡度15~17º取16º,坡度17~19º取18º,坡度19~21º取20º,坡度21~23º取22º,坡度23~25º取24º,计算剖面图和工程量见单体设计图梯田部分。
(1)坡改梯面积统计、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统计分别见表3、表4。
表3 碎部图斑坡改梯面积统计
单位:hm2
坡度级 旱地毛面积 荒草地面积 3.94 7.32 11.26 合计 14.50 16.99 31.49 6º~15º 15º~25º 合计 10.56 9.67 20.23 (2)坡式梯田的挖土方量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坡式梯田单位面积降低坡度的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1tg-tgV=BLH8tg
式中:V-单位面积(公顷)梯田土方量(m3);L-单位面积(公顷)梯田长度
(m);H-田坎高度(m);-原坡度; -降低后坡度;
-19-
表4 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测量统计表
坡度范围 6º~8º 8º~10º 10º~12º 12º~15º 15º~17º 17º~19° 19º~21° 21º~23° 23º~25° 合计 典型田块1 1.832 0.757 2.151 2.818 7.558 典型田块2 3.805 1.072 2.283 7.160 典型田块3 2.325 2.439 0.358 1.139 2.129 8.390 典型田块4 0.701 2.900 1.982 2.823 8.406 1.832 0.757 2.151 3.519 5.225 4.421 6.986 2.211 4.412 31.514 合计(亩) 换算为 公顷 0.122 0.050 0.143 0.235 0.348 0.295 0.466 0.147 0.294 2.100 (3)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坡改梯土方位工程数量表5。
表5 坡改梯土方单位工程数量
原地面采用坡度降低后坡田面毛宽 田面净宽(°) Bm(m) (m) 坡度(°) 度(°) 6~8 8~10 10~12 12~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25 7 9 11 13.5 16 18 20 22 24 11 13 15 17 19 16.289 12.628 10.289 8.331 6.975 6.155 5.495 4.95 4.492 15.862 12.195 9.85 7.884 6.47 5.561 4.83 4.226 3.719 坎长 平整土方典型田块面L/hm2(m) (m3/hm2) 积(hm2) 613.91 791.89 971.91 1200.34 1433.69 1624.70 1819.84 2020.20 2226.18 0.00 0.00 0.00 0.00 101.79 264.09 367.83 431.12 463.84 0.122 0.050 0.143 0.235 0.348 0.295 0.466 0.147 0.294 经上述数据综合计算得知:15°~25°典型田块平均每hm2平整土方为312.57m3。 说明:(1)图中数据根据典型梯田设计图计算;(2)平整土方中已扣除筑土坎工程量。
(4)根据坡改梯面积统计表,其土方量分别计算如表6:
表6 项目区坡改梯土方工程量
原地面
平整土方 -20-
爆破改土
坡度(°) 坡改梯面积(hm2) 6~15 15~25 14.19 合计 单位量(m3/hm2) 312.57 小计 (m3) 4435 4435 爆破改土面积 (hm2) 1.05 2.80 3.85 单位量(m3/hm2) 4000 4000 小计 (m3) 4200 11200 15400 2.2.1.5 田坎工程量计算
田坎单位工程数量从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断面中通过CAD量算得到。为细化工作量,项目区选取九种典型坡度分别计算田坎工程量,即坡度6~8º取7º,坡度8~10º取9º,坡度10~12º取11º,坡度12~15º取13.5º,坡度15~17º取16º,坡度17~19º取18º,坡度19~21º取20º,坡度21~23º取22º,坡度23~25º取24º,计算截面图和工程量见单体设计图土地平整部分。
(1)坡改梯面积以及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统计分别见表3、表4。 (2)田坎单位工程数量见表7。
表7 坡改梯田坎单位工程量
原地面坡采用坡田面毛宽 田面净宽坎长 筑土坎 砌石坎挖石坎基槽典型田块(m) L /hm2(m) (m3/hm2) (m3/hm2) (m3/hm2) 面积(hm2) 度(°) 度(°) Bm(m) 6~8 7 16.289 15.862 613.91 45.04 12.46 6.56 0.122 8~10 9 12.628 12.195 791.89 60.43 16.72 8.8 0.050 10~12 11 10.289 9.85 971.91 77.17 21.34 11.26 0.143 12~15 13.5 8.331 7.884 1200.34 100.16 27.66 14.66 0.235 15~17 16 6.975 6.47 1433.69 160.19 39.12 19.02 0.348 17~19 18 6.155 5.561 1624.70 255.87 54.2 23.6 0.295 19~21 20 5.495 4.83 1819.84 356.28 69.82 28.6 0.466 21~23 22 4.95 4.226 2020.20 459.26 85.92 34.06 0.147 23~25 24 4.492 3.719 2226.18 563.22 102.44 40.04 0.294 经上述数据计算得知:6º~15º典型田块每hm2筑土坎为78.34m3, 砌块石坎为21.65m3,挖石坎基槽11.45m3;15º~25º典型田块每hm2筑土坎为342.16m3, 砌块石坎为67.67m3,挖石坎基槽28.19m3。 说明:砌条石坎工程量按田坎总量的10%计算。
(3)田坎工程量见表8。
-21-
表8 坡改梯田坎工程量
原地面 坡度 (°) 6~15 15~25 合计 坡改梯 毛面积 (hm2) (1) 14.50 16.99 31.49 筑土坎 单位量(m3/hm2) (2) 78.34 342.16 小计 (m3) (3) 1136 5813 6949 砌块石坎 单位量(m3/hm2) (4) 21.65 67.67 小计 (m3) (5) 314 1150 1464 挖石坎基槽土方 单位量(m3/hm2) (6) 11.45 28.19 小计 (m3) (7) 166 479 645 说明:(3)=(1)×(2);(5)=(1)×(4);(7)=(1)×(6)。
2.2.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2.2.2.1 蓄水池
根据当地地形起伏不大,汇水区域面积较小的特点,以及已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经验,项目区宜多修小型蓄水池,既方便灌溉又有利于蓄满水,因此本工程蓄水池设计容积为50m3。池型均采用圆形,直径5.48m,净深2.4m。池内均设置0.6m宽,每步0.18m高的梯步。池壁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表面抹M7.5水泥砂浆,为防止渗漏,内掺水泥重量5%的LD防水粉。池底浇C20混凝土,为防止渗漏,内掺水泥重量12%的UEA-H(1)型外加剂。为防止人畜跌入蓄水池,在蓄水池四周砌0.9m高的砖栏杆。共计新建蓄水池12口。 2.2.2.2 灌溉渠
为了有效的利用项目区的水资源,设计灌溉渠从已有渠道或坑塘引出。依据灌溉控制面积,新建灌溉渠设计规格为净宽30cm,净深30cm,共计2.092km,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沟底为6cm厚C20底板,沟壁厚25cm,表面进行勾缝,沟底坡降比取2.5‰。同时维修灌溉渠2.474km,其中疏通
-22-
项目区原有的毛条石灌溉渠,并在原沟底基础上铺设5cm厚C20底板。另对部分土渠按新建灌溉渠进行整修,设计规格为净宽30cm,净深30cm,沟底坡降比不变。
2.2.2.2.1 灌溉渠道断面的设计
(1)灌溉流量的确定
渠道灌溉流量的确定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和控制的灌溉面积确定。项目区渠道所通过最大流量的时段发生于水稻泡田高峰期内,故以该时段所过流量为渠道设计流量。用下公式计算:
Q=MF/86400tn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 M—水稻用水定额(m3/hm2);
F—本渠道灌区内泡田高峰期泡田面积(hm2); t—泡田高峰期天数(d);
n—该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M取水稻泡田定额1350m3 /hm2,泡田高峰期按10天定,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9计,各灌溉渠道计算流量见表9。
灌溉渠编号 GG1 GG2 GG3 GG4 GG5 GG6 GG7 小计 长度 (m) 246 389 179 226 141 185 726 2092 表9 灌溉渠计算流量表
控制面积 其中田面积 其中高峰期泡田面积 计算流量 (hm2) (hm2) (hm2) (m3/s) 20.46 15.35 11.21 0.0194 3.60 3.30 2.41 0.0042 3.09 2.85 2.08 0.0036 1.43 1.12 0.82 0.0014 2.79 0.86 0.63 0.0011 1.54 0.86 0.63 0.0011 6.04 5.92 4.32 0.0075 38.95 30.26 22.10 -23-
2.2.2.2.2灌溉渠道断面的确定
灌溉渠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流量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Q=ACRi计算。 式中:Q-渠道的设计流量(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R=A/x m); i-渠底比降;
C-谢才系数(C=1/nR1/6); X-过水湿周(m)。
经计算,新建和维修灌溉渠横断面设计成果见表10。
表10 新建和维修灌溉渠横断面设计成果表
灌溉渠编号 GG1 GG2 GG3 GG4 GG5 GG6 GG7 小计 WG1 WG2 WG3 WG4 WG5 WG6 WG7 WG8 WG9 小计
长度(m) 246 389 179 226 141 185 726 2092 293 413 115 398 88 622 374 97 74 2474 渠宽 (cm)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60 60 30 30 60 30 60 60 设计水渠深堤顶宽(cm)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渠道比允许通过的维修渠道降(‰) 流量(m3/s) 2.5 2.5 2.5 2.5 2.5 2.5 2.5 0.0391 0.0391 0.0391 0.0391 0.0391 0.0391 0.0391 新砌(m) 293 398 88 84 深(cm) (cm)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其中:维修300 ×300土灌溉渠863m,维修300 ×300条石灌溉渠290m, 维修600 ×300条石灌溉渠1321m。 -24-
2.2.2.3 排水沟
(1)设计排涝模数
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涝模数,排涝标准采用一日暴雨一天排除,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采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给定的公式计算排涝模数:
排涝模数按下式计算:
q=R/86.4T
式中: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R—设计暴雨量的径流深度(mm),查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量
为174.00mm,径流系数0.5,设计径流深R=87.00mm; t—设计排水时间,取1d。
经计算,设计排涝模数q=1.0069m3/s·km2。
考虑项目区面积较小,地面坡度陡,径流路径短,设计排涝模数采用计算值q=1.0069m3/s·km2。
(2)设计排涝流量
排水沟设计排涝流量按下式计算:
Q=q×F
式中:Q-设计排涝流量(m3/S);
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F-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km2)。
排水沟计算流量见表11。
表11 排水沟计算流量表
编号 长度(m) 控制面积(km2) 排涝流量(m3/S)
-25-
承 泄 区 备注
编号 长度(m) 控制面积(km2) 排涝流量(m3/S) GP1 GP2 GP3 GP4 GP5 GP6 GP7 GP8 GP9 GP10 GP11 GP12 GP13 GP14 小计 432 120 132 221 379 106 117 68 41 365 99 105 64 334 2583 0.0337 0.0144 0.0045 0.0086 0.0455 0.0072 0.0121 0.0048 0.0099 0.0580 0.0246 0.0168 0.0222 0.0570 0.3193 0.0339 0.0145 0.0045 0.0087 0.0458 0.0072 0.0122 0.0049 0.0099 0.0584 0.0248 0.0170 0.0223 0.0574 承 泄 区 入原有沟渠 入田路旁排水沟 入灌溉渠 入灌溉渠 流出项目区外 入路旁排水沟 入塘 入林 入田路旁排水沟 入塘 入路旁排水沟 入灌溉渠 入灌溉渠 入塘 备注 (3)排水沟断面设计
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流量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Q=ACRi
式中:Q-渠道的设计流量(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m); i-渠底比降(5‰);
C-谢才系数(C=1/nR1/6),n取0.025。
经计算,排水沟设计成果见表12。
表12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成果表
序号 1
编号 GP1 沟宽 水深长度(m) (cm) (cm) 432 30 25 沟深堤顶宽排水沟比降允许通过的流量(cm) (cm) (m3/s) (‰) 30 -26-
25 5 0.0438
序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编号 GP2 GP3 GP4 GP5 GP6 GP7 GP8 GP9 GP10 GP11 GP12 GP13 GP14 小计 沟宽 水深长度(m) (cm) (cm) 120 132 221 379 106 117 68 41 365 99 105 64 334 2583 20 20 20 30 20 20 20 20 30 30 20 30 30 20 20 20 35 20 20 20 20 35 25 20 25 35 沟深堤顶宽排水沟比降允许通过的流量(cm) (cm) (m3/s) (‰) 25 25 25 40 25 25 25 25 40 30 25 30 4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0.0186 0.0186 0.0186 0.0613 0.0186 0.0186 0.0186 0.0186 0.0613 0.0438 0.0186 0.0438 0.0613 其中:200 ×250排水沟910m,300×300排水沟595m, 300×400排水沟1078m。 (4)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沿下山道路呈纵向布置,要与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相连,以便将坡面径流顺利引向山下。排水沟在平直地段沟底坡降为5‰,在斜坡段沿生产路台阶边斜面向下布设。排水沟断面详见设计成果表。排水沟原则上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表面并进行勾缝,沟壁厚25cm,沟底铺6cm厚C20砼。若遇基岩可直接开挖成形。 2.2.2.4 截水沟
(1)设计排涝模数
截水沟设计排涝模数与排水沟相同。 (2)设计排涝流量
截水沟设计排涝流量公式与排水沟相同。 截水沟计算排涝流量见表13。
-27-
表13 截水沟计算流量表
编号 GJ1 GJ2 小计 长度(m) 控制面积(km2) 185 315 500 0.0249 0.0346 0.0595 排涝流量(m3/S) 0.0251 0.0348 0.0599 承 泄 区 入排水沟 入河沟 备注 (3)截水沟断面设计
截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流量计算公式与排水沟相同。 经计算,截水沟设计成果见表14。
表14 截水沟横断面设计成果表
序号 1 2 编号 GJ1 GJ2 小计 长度(m) 185 315 500 沟宽 (cm) 30 30 水深(cm) 25 25 沟深(cm) 30 30 堤顶宽排水沟比降允许通过的流量(cm) (m3/s) (‰) 25 25 5 5 0.0438 0.0438 (4)截水沟设计
为避免坡面径流沿山而下,在坡面面积较大且与水田交接处或者坡较陡处布设截水沟,避免坡面径流冲刷水田和旱地,以减少水土流失。截水沟沿在平直地段沟底坡降为5‰,在斜坡段沿斜面自然向下布设。截水沟断面详见设计成果表14。截水沟原则上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表面并进行勾缝,沟壁厚25cm,沟底铺6cm厚C20砼。若遇基岩可直接开挖成形。 2.2.2.5 沉沙凼设计
沉沙凼布设在排水沟进入蓄水池前2.5m处,用来拦截刚要进入蓄水池的泥沙,同时在排水沟长>100m或陡槽跌水段底部以及水田前布设沉沙凼,达到既沉沙又消力的作用。沉沙凼净长为200cm,净宽100cm,深100cm。
-28-
沉沙凼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壁厚25cm表面并进行勾缝,沟底铺6cm厚C20砼。若遇基岩,可直接开挖成形。共计新修沉沙凼14个。 2.2.2.6 农涵设计
在路与沟渠交汇处设过路农涵,共需31处,路面板均为预制C20钢筋混凝土板。其中生产路过排水沟农涵17个,生产路过截水沟农涵7个,生产路过灌溉渠农涵7个,农涵布局详见规划设计平面图。 2.2.2.7 维修山坪塘
项目区有1口山坪塘因修建多年,淤积严重,且堤坝为土坎,损坏严重。设计对其进行维修。主要是清除山坪塘内的淤泥,同时对土筑堤坝进行加固,采用M7.5水泥砂浆砌毛条石护坎,表面并进行勾缝。维修山坪塘工程量见表15。
表15 维修山坪塘工程量表
毛条石护坎 坝长 坝高 挖基槽 土方 (m) (m) (m3) 30 3 1.2 砌毛条 石护坎 (m3) 1.8 砌毛条 石基础 (m3) 0.81 C10砼 垫层 (m3) 0.12 人工夯 填土方 (m3) 0.27 清淤 面积 (m2) 490 清淤工程量 清淤 深度 (m) 1.0 清淤量 (m3) 490 2.2.3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2.2.3.1 维修田间道
对从新房子经过某某小学外的长0.926km田间道进行维修。维修田间道路面净宽4.0m,路面设计采用100mm厚泥结碎石面层,约有198m路段需铺100mm厚的碎石。并对路旁底宽30cm、净深40cm的排水沟进行维修,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表面并进行勾缝,沟底为8cm厚C20底板。
-29-
2.2.3.2 生产路
由于项目区属于低山地貌,雨天道路泥泞,不适合修筑泥结碎石作为台阶路;而块石路面砌筑困难,路况也不好,经人畜踩踏易损坏;若采用石板路面不切合当地实际,当地无法开采出石板;所以最后设计采用C20砼浇筑作为路面材料,厚8cm,生产路路宽设计为0.6m。在布设生产路时,应尽可能利用原已修建好的道路进行维修。生产路设计参数见表16。
表16 生产路设计参数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编号名称 路面宽(m) GS1 GS2 GS3 GS4 GS5 GS6 GS7 GS8 GS9 GS10 GS11 GS12 GS13 GS14 GS15 GS16 GS17 GS18 GS29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路面材料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30-
规划长度(m) 23 211 137 162 73 279 134 472 169 114 24 28 144 254 165 142 132 152 241 类型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序号 20 21 编号名称 路面宽(m) GS20 GS21 小 计 0.6 0.6 0.6 路面材料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规划长度(m) 302 20 3378 类型 平直段 台阶式 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其中:平直段生产路1955m,台阶式生产路1423m。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WS1 WS2 WS3 WS4 WS5 WS6 WS7 WS8 WS9 WS10 WS11 WS12 WS13 WS14 WS15 WS16 WS17 WS18 WS19 WS20 WS21 WS22 WS23 WS24 WS25 WS2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31-
211 147 366 178 35 431 124 290 170 272 415 319 256 810 114 567 366 21 194 328 242 93 55 269 109 140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序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编号名称 路面宽(m) WS27 WS28 WS29 WS30 WS31 WS32 WS33 WS34 WS35 WS36 WS37 WS38 WS39 WS40 WS41 WS42 WS43 WS44 WS45 WS4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路面材料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0.06m厚C20砼 规划长度(m) 144 144 363 98 255 285 444 92 349 283 175 292 619 237 78 111 185 368 109 56 类型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台阶式 平直段 平直段 台阶式 平直段 备注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维修 其中:平直段生产路3012m,台阶式生产路8197m。 2.2.4 典型田块设计
由于项目区水田经过农民多年的修整,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本整理原则上不做大规模田块调整。因此本整理只设计旱地的典型田块设计。
整理区的坡耕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从坡顶向下设计为梯形。田块长边尽量与等高线一致,田面长度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长,由于受地形的限制长度从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单块田面宽度在4m到14m之间。梯形田块两腰为
-32-
生产路和排水沟。田坎每隔2m高程布设一排,原则上采用土坎,在沿田间道边、土层较薄或陡坎地段也可因地制宜地布设一些石坎,数量控制在10%。田坎内外坡面作生物防护。
2.2.5 本项目设计的补充说明和施工要求 2.2.5.1 补充说明
(1)蓄水池及沉沙凼因建在路边,如有必要,建设单位应采取防止人畜跌入蓄水池及沉沙凼的措施。
(2)若遇蓄水池基础较弱时,应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后方继续施工。 2.2.5.2 施工要求
(1)本设计为指导施工的一个参考依据,各项工程具体布置及具体设计应因地制宜,根据其实际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现场确定。
(2)在施工时,施工单位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且经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3)在进行田坎施工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原已砌筑好的田坎,避免拆后又修,浪费资金。
(4)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时,应注意沟渠的坡降,避免排水不畅或倒排水。
(5)所有施工均应满足现行的相关施工规范、规定及验收标准。
3 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3.1 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
-33-
预计新增耕地20.21hm2。通过田、水、路的综合治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修筑田土坎,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轻农田水土流失程度,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效果,更加合理而有效利用了农业自然资源。
拟人工挖运土方19835m3,爆破改土15400m3,人工清理荒草地表土22520m3,归并水田田坎8.08hm2,田埂修筑6949m3 ,干砌块石坎1464m3,人工挖沟槽土方645m3;新建蓄水池12口,新建灌溉渠2.092km,维修灌溉渠2.474km,新建排水沟2.583km,截水沟0.5km,沉沙凼14口,新建农涵31个;维修田间道0.926km,新建生产路3.378km,维修生产路11.209km,维修山坪塘1口。
3.2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预算总投资106.6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9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55%,其它费用共计11.19万元,占总投资的10.49%(其中前期工作费4.9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29%,工程监理费1.4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1.50%,竣工验收费2.8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3.00%,业主管理费2.05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20%),不可预见费2.09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3.3 项目建设效益目标
3.3.1 社会目标
①耕地面积增加: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20.21hm2。 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整理,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排灌系统,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
-34-
改善,劳动强度下降;增加耕作层厚度和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后,农田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耕地生产力逐步提高,有利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有利于社会稳定: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3.3.2 生态目标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整理,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持各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为项目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修建田土坎,改善水利设施和交通条件等措施,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综合开发的原则,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治理,实现了“田块规则化、沟渠永久化、道路网络化”。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构成了稳定性强、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提高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通过后续农业生产,增施有机肥,实施生物改良措施,能改善项目区土壤结构性状,促进农田生态良性循环,对维护和改善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发展多种作物种植起到积极影响。
-35-
另外,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以及耕作制度改革,促使项目区农民精耕细作于改造后的土地,不再种植在陡坡地上,土地利用结构亦日趋合理。该项目的实施,对该地区农业环境的优化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3.3 经济目标
通过坡改梯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用地的经济效益必将明显地提高。经测算,年可新增纯收入27.34万元。
(1)新增耕地效益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0.21hm2,8.08hm2种植水稻(大春),12.13hm2
种植玉米(大春),3.68hm2种植蔬菜(小春),16.53hm2种植冬小麦(小春)。玉米产量5800kg/hm2,单价1.35元/kg;小麦产量3000kg/hm2,单价1.30元/kg;水稻产量6150kg/hm2,单价1.60元/kg;蔬菜产量20440kg/hm2,单价1.00元/kg,扣除60%的生产成本,年新增耕地年净产值12.57万元,详见表17。
表17 新增耕地效益分析
项目 农产品 种类 玉米 新增旱地 小麦 水稻 新增水田 蔬菜 播种面积 单产 单价 产值 (万元) 9.50 6.45 7.95 7.52 净产值 (万元) 3.80 2.58 3.18 3.01 (hm2) (kg/hm2) (元/kg) 12.13 16.53 8.08 3.68 5800 3000 6150 20440 1.35 1.30 1.60 1.00 -36-
合 计 — — — 31.42 12.57 (2)整理后原有耕地增产增收效益
整理耕地面积75.29hm2,60.77hm2种植水稻(大春),14.52hm2种植春玉米(大春),60.77hm2种植蔬菜(小春),14.52hm2种植冬小麦(小春)。整理后玉米每年增产550kg/hm2,小麦每年增产200kg/hm2,水稻每年增产740kg/hm2,蔬菜每年增产1005kg/hm2,年净增产值14.77万元,详见表18。
表18 原有耕地增产效益分析
项目 农产品 种类 玉米 旱地 小麦 水稻 水田 蔬菜 合计 播种面积 (hm2) 14.52 14.52 60.77 60.77 — 增产量 (kg/hm2) 550 200 740 1005 — 单价 (元/kg) 1.35 1.30 1.60 1.00 — 净增产值 (万元) 1.08 0.38 7.20 6.11 14.77 (3)上述两项共计年新增纯收入27.34万元,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年。 -37-
第三部分 实施方案
-38-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范围
某某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度地带,重庆市南部,号称重庆市的南大门。介于东经106º23'~106º55',北纬28º27'~ 29º11'之间,东邻万盛区与南川县,扼川黔交通要道,南接贵州桐梓、习水两县,西连江津市,北与巴南区交界。全县幅员2178.5km2,南北长82km,东西宽48km。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某某县北部低山粮经区,介于东经106˚41'45\"~106˚42'41\"和北纬29˚05'02\"~29˚05'48\"之间,涉及图幅H—48—106—(44),涉及该村一、二、三、四、九社。项目区范围以地类界为界,涉及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面积统计册和实地地形现状测绘(1:2000)面积统计的结果,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通过对中低产田土整理,减少田土坎占地面积,可新增耕地20.2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预算总投资106.6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9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55%,其它费用共计11.19万元,占总投资的10.49%(其中前期工作费4.9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29%,工程监理费1.4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1.50%,竣工验收费2.8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3.00%,业主管理费2.05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20%),不可预见费2.09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39-
1.3 项目工期
在一年内用5个月时间完成。
1.4 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预计新增耕地20.21hm2。通过田、水、路的综合治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修筑田土坎,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轻农田水土流失程度,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效果,更加合理而有效利用了农业自然资源。
拟人工挖运土方19835m3,爆破改土15400m3,人工清理荒草地表土22520m3,归并水田田坎8.08hm2,田埂修筑6949m3 ,干砌块石坎1464m3,人工挖沟槽土方645m3;新建蓄水池12口,新建灌溉渠2.092km,维修灌溉渠2.474km,新建排水沟2.583km,截水沟0.5km,沉沙凼14口,新建农涵31个;维修田间道0.926km,新建生产路3.378km,维修生产路11.209km,维修山坪塘1口。
2 组织实施机构
2.1 领导机构
项目责任单位是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实施机构是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立项后,在某某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局里主要领导任组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乡镇有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领导项目区土地整理权属的调整工作。
-40-
2.2 项目管理机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由整理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该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2.3 技术指导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组由国土、农业、水利等专业人员组成,加强技术指导。
3 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3.1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监督、检查工作。项目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向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签订相关合同,由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承担投资风险。
3.2 实行招投标制度
按照招投标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对项目工程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明确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一系列具体要求。
工程招投标由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组织,聘请有资质的招投标公司对该项目实施招标工作,主要根据国家要求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该工程的施工进行招标,择优选择承包单位。
3.3 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施工,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对工程进行全
-41-
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规章、制度。聘请的监理单位依据工程监理有关规定,制定出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依据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对该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委托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也应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质量关。
3.4 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土地开发整理实行合同制,批准的建设项目,经招标确定的各个承包单位,全部实行合同制。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目标,工程价款的结算及奖惩措施、拨款的方式、纠纷的处理都要依据合同来执行。项目实施管理单位和承包单位签订合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编制规范标准的合同文本格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款,由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签订负责项目的建设监理合同;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3.5 实行公告制度
土地开发整理实行公告制,并设立公告栏,告知群众本项目的有关情况,如: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目的、项目规划任务、项目建设期限、工程总体布局、规划方案的效益分析、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方案、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加到工程中来。
3.6 实行工作制度
包括汇报制度、检查制度、勤政廉洁制度等内容。
在工作开展后,各部办工作人员定期向本部门正、副职负责人请示或汇报。一般情况下,必须逐级请示或汇报工作。凡处理涉及到重大政策、
-42-
原则问题的公务,经办人员必须请示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决不允许感情用事,私自办理。
监督检查工作组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公开的原则,定期对项目工程进行日常监督、实地检查和书面检查。监督检查档案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工作组的集体决议,做到令行禁止,不各行其事。工作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掌好权,用好权。坚持办事公开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办事公开化,做到:原则、程序、方案、结果以行文、墙报、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开。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负责制。履行办事程序,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经办人员要把住政策尺度,坚持原则,秉公办理。不允许以权谋私和私自曲解变通政策,凡超越政策范围或较大的事务必须请示主管领导审定认可经工作组集体研究、讨论并形成决议或决定,方能付诸实施。
4 质量管理
4.1 质量标准
项目工程必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以及项目规划设计书所确定的建设标准执行。各项工程应按照交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有关质量要求执行。农田建设的总体质量标准应不低于当地基本农田生产力水平。
4.2 质量监督控制方案
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承包者),建立工程的技术管理制度,
-43-
并经常进行考核。确定质量检查监督和评价方法,奖惩办法和标准,确定项目管理者对质量实行无条件的检查和监督的权力。
5 资金管理
5.1 资金风险防范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应提出建立项目资金风险防范体系的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内部风险防范控制,项目工作组必须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内控”的案件防范工作思路。实施融合“岗位控制、操作控制、授权控制、监督控制、责任控制”为一体的“五位一体”防范措施,构筑全方位的防范网络。(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岗位控制,以“科学定岗、合理定人、严格定责”的“三定”措施,保证各岗位职责明确,杜绝业务操作“一手清”现象。(2)注重过程监督,严格操作控制。侧重于行政领导对业务主管的权限授予,及主管对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的授予。(3)把握源头预防,落实授权控制。加强对授权的范围控制,不同层次的权力授予,均以书面形式进行明确,在授权书上必须注明被授权者的职责范同、权限大小。加强对授权的检查监督,本单位纪检、内审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各级授权情况的检查,验证授权是否符合内控管理制度。要定期对被授权者履行职责情况监督,查看现场操作是否符合业务管理制度,行使权限是否到位。(4)突出查纠并举,着力监督控制。(5)紧抓综合治理,实行责任控制。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两责”的原则,“一把手”与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业务主管,层层订立工作目标及资金安全责任状;二是抓好定期评价,成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职能部门的履责情况、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督促业务部门的履责到位;三是坚持责任追究制度,对擅自违规违章,履责
-44-
不力者,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
5.2 资金管理机构建设方案
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提出完善资金管理机构建设方案。
5.3 资金管理方式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制度,由项目法人对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部责任。由项目法人组建财务小组和审计小组,财务小组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管,坚持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审计小组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终跟踪审计,规范资金正常使用。财务小组必须注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实,如发现问题,由项目法人负全部责任。确保项目资金按国家规定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6 进度计划
6.1 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设工期,综合考虑某某县气候、农时、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实施次序,编制进度横道图,见表19。
(1) 第一个月主要完成招投标工作,确定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2) 第二个月正式开工;
(3) 第二个月完成维修田间道工作;
(4) 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完成平整土方以及修筑田坎工作;
-45-
(5) 第二个月—第四个月完成农田水利以及新建和维修生产路工作; (6) 第五个月组织竣工验收。
表19 项目工程进度横道图
进度计划工程 内 容 前期工作 土地平整工程 新建蓄水池 新建沉沙凼 新建灌溉渠 农田 水利 工程 新建排水沟 新建截水沟 新建农涵 维修山坪塘 田间 维修田间道 道路 新建生产路 工程 维修生产路 竣工验收工作 维修灌溉渠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一年 第三个月 第四个月 第五个月 -46-
6.2 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计划,结合项目的投资预算确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见表20。
表20 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单位:元 各月用款 计划 土地平整 农田水利 田间道路 其他工程 设备费 前期工作费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 业主管理费 不可预见费 — 合计 305636 312389 315690 0 0 49394 14006 28010 20503 20913 1066541 — — — — — 49394 — — 4101 — 53495 152818 156195 157845 — — — 4669 — 4101 — 475628 第一年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三个月 第四个月 第五个月 第六个月 152818 78097 78923 — — — 4669 — 4101 — 318608 — 78097 78922 — — — 4668 — 4100 — 165787 — — — — — — — 28010 4100 20913 53023 — — — — — — — — — — — 7 权属管理
7.1 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第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范围内主要土地权属类型(将土地面积按权属类别分解到具体的权属单位)、土地权属确权定界及界址点埋设情况、土地权属纠纷及调解情况、土地登记和发证工
-47-
作开展情况等。
第二,权属调整的原则、依据、程序、实施措施与主要做法等。 (1)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某某的领导任副组长,项目区所涉及的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某某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具体领导项目区土地整理权属的调整工作。
(2)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并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和公告
主要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整理前后调查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就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予以公告。
(3)土地权属调整方法
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进行时,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前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
②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村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尽量按照规划的路、渠、沟或其它明显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
③土地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属于集体所有。由原所有权主体依法定程序承包给农户、种粮大户或单位使用,实行规模经营。
④土地所有权人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者,应于公告期内向县土地管理部门书面提出,由其予以调处。涉及他项权利者,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调处。经调处仍有意见者,可上诉到县法院裁定。
-48-
⑤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对承包地的重新分配有异议者,应于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镇人民政府书面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某某人民政府应予以调处。经调处仍有意见者,由县人民政府裁定。
⑥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方案批准以后,涉及所有权者,应由县土地管理部门与项目县内土地所有权人签订权属调整协议;涉及使用者,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签订承包协议。
⑦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应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以后,依据(1995)国土资发第184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
以上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并由社集体决定。
土地整理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更和调整,牵涉到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人的利益。因此,土地整理必须在“尊重现实、照顾历史、有利生产、有利稳定”的原则下,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确保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利益。本项目区都在一个县辖镇内,土地所有权属于某某某某村,涉及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以各村土地权属界限为准进行田块规划建设。若有变更,以各单位在项目区内的土地总面积保持不变为原则,同时在土地权属变更后,应及时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7.2 权属调整协议
涉及调整土地权利,相关权利人之间必须签订调整协议,协议由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统一制定协议格式。一式多份,其中相关权属人各执
-49-
一份,某某存档一份,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存档一份,作为实施方案的附件。
8 文件资料管理方案
建立专管制度、落实专管人员。涉及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归档,包括合同书文本及其附件、信件、会议纪要、各种原始工程文件(工程日记和备忘录)、各种工程报表(月报表、成本报表和进度报告)、技术鉴定报告、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工作总结、财务决算资料和项目审计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等。
9 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要求,制定检查验收工作方案,确定验收范围、验收条件、依据与内容、程序和方法等。
9.1 制定依据
(1)《土地开发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渝国土房管发[2005]97号)
9.2 检查验收程序
项目的竣工验收由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项目竣工后由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项目的自验,并向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出具竣工报告,提出初步验收申请。经过初
-50-
验后,再由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验收。竣工验收组对验收意见负责。
9.3 验收范围和要件
验收范围以项目设计报告中的规划范围为准。验收前应提交相关材料,包括:项目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材料(竣工报告、施工总结、竣工图、工程保修书、施工日志、整改资料等)、监理单位的合法监理资料(质量评估报告、监理月报、会议纪要、监理报告)、勘察及设计单位的相关材料(勘察资料、变更材料等)、初验意见以及《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规定应提交的其它资料。
9.4 验收内容
项目计划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工程量的完成,耕地质量、新增耕地数量是否达标;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情况;资料归档情况;工程后期管护和土地利用方向情况等。
10 土地利用方向及后期管护
根据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和农作物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向为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项目竣工验收后,土地平整工程及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加强工程后期管护,将责权利交当地镇、村、社,并签订委托协议,以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51-
11 县级实施单位审定意见
审定单位(签章):
审定日期: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年 月
-52- 日
第四部分 项目预算书
53-
-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概况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县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某某县北部低山粮经区,涉及某某村一、二、三、四、九社,共计5个社,介于东经106˚41'45\"~106˚42'41\"和北纬29˚05'02\"~29˚05'48\"之间。
某某位于石油沟背斜与三角镇向斜之间,近三角镇向斜一方,即石油沟背斜东翼、三角镇向斜西翼之间。两翼之间的横山成为倒置山,发育成顺岩向成坡、逆岩向成陡岩单斜山地貌,项目区位于某某县的北部低山区,属于单斜山地貌,地势西坡较陡,东坡较缓。海拔高度介于620~870m之间,相对高差100m左右。
项目区土壤以红棕紫泥水稻土为主,红棕紫泥水稻土由侏罗系遂宁厚层鲜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风化而成,其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厚度40~70cm,土壤pH值介于4.9~5.7之间,土壤显微酸性。总的来讲,项目区土壤中钾、钙、镁矿物质含量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沙粘适中,适种性广,地形条件好,作物产量较高、稳。
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预计新增耕地20.2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
1.2 投资概况
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54-
预算总投资106.6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9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55%,其它费用共计11.19万元,占总投资的10.49%(其中前期工作费4.9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29%,工程监理费1.4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1.50%,竣工验收费2.8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3.00%,业主管理费2.05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20%),不可预见费2.09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1.3 分年度投资概况
项目计划在1个年度内用5个月时间完成投资106.65万元。
2 预算编制依据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3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和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
标准》。
2.4《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2.5《重庆工程造价信息》2006年第2期。
3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说明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元为单位,取整数。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