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的行为规范。而煤矿企业文化是特定的观念形态文化、是在几辈煤矿人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沉淀。煤矿企业文化的管理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煤矿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特别是独特的文化是其他行业企业所没有的,它是近百年中国矿工所共有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每个煤矿人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一、 煤矿企业文化的现状:
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人们生活、工作,参加各种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对与煤矿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影响员工成长成才
和企业文化发展的不良因素有:个人政治素养较差、艰苦奋斗的作风欠缺、岗位责任意识较差、学习观念较差、服务、奉献精神缺失、缺乏自我约束力等方面。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问题,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由于煤矿是高危险行业,生产条件艰苦,工作、生活环境差,很多人不愿到煤矿工作,有“文凭”的高素人才对煤矿工作更是从不问津。陕西长武亭南煤业公司也由于所在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招不到心仪的员工,只能到偏远地区和农村招收工人,因为这些工人接受教育程度低,长期以来形成员工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煤矿员工的组成结构一般分为3部分:①技校毕业生;②从学校分配来的大中专生;③通过招工形式招来的劳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员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各有差异。不同层面的员工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一致。部分大中专毕业生青工自身受过高等教育,往往过分重视待遇,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扎实工作的创业精神;少数技校毕业青工虽然知识接受的比较快,但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意识较差,贪图享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顺意性强。由于受劳动用工形势、政策的影响,很多一线劳务工缺乏崇高的理想,存在传统的雇佣思想,有一定的短期行为心理,往往对自己的前途缺乏动力、
缺乏信心。
二、员工企业文化认识的多样性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公司自2006年正式生产以来员工主要以山东、陕西两个地方的人员为主。企业管理离不开人文,亲情就是感情,基层区队的管理人员就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为员工服务,只有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真正抛开地域、老乡的旧观念,尽心竭力为员工办难事解难题。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戴。
由于受地域、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员工中传统的思维方式、现实意识、习惯做法等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部分员工对自身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或者小煤井的一套照用,应付凑合、敷衍了事,只要有工作量、产量就行,这种状况对整体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安全要求严的工作岗位有极大危害。由于员工流失、流动大,各岗位、人员变动大,造成部分员工对岗位作业标准掌握不熟、文明生产、达标创建存在随意性,那是领导的事,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去争第一。
三、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
题时,要坚持人的尺度。而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加强企业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得以真正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文化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最后形成“人企合一”的良好局面。亲情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通过与员工沟通、协商、谈心、交朋友,放下架子,相互沟通、协调利益才能化解矛盾。因地域、同学、同事等各方面关系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省外煤矿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做好各方面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平等、公正、公开的三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理念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困难员工要进行积极救助和帮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度过难关。尊重人
是人性化的集中体现,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发自内心的人本关怀。
四、制度、道德管理对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员工制度、道德管理是管理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员工企业制度、道德是促进企业文化的重要保障。1、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2、把安全规程和生产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现场,坚持激励和处罚并重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员工恪尽职守,对工作落实好的按规定奖励,对落实不好的严格处罚。3、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企业道德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
的重要保证。
五、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之理念渗透:理念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渗透就是把这些基本原则提炼、浓缩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通过企业文化手册和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灌输给员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之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实时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
企业文化之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建立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完善考核管理体系,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能有效运行和支撑企业文化建设。完善对职工的全面考核机制,本着公正、公平、公开、民主的原则,对每一名员工进行绩效排序,产生首席员工、星级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对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人工效率、经济效益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六、加强党建工作构建企业文化安全网络
齐抓共管,在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上做文章,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起群防群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建立机制制度来完善保证,企业文化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增强党组织在员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陕西长武亭南煤业公司自己制定和编制的企业文化手册汇集了现阶段能做到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6S基本行为规范包括整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节俭等基本的工作要素,通过不间断的执行和持续的培训,逐步使其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在大多数员工都能做到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再制定更高层次的行为养成,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不断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
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个人的进步必须是同步的,员工的成才与企业的效益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分的。企业的腾飞必须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主动进取为基点。无论是在安全生产,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培养员工的进取心,是一个企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员工有了进取心,才能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火苗,企业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效益最大化。
选煤厂:牟志伟 2011年7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