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春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包括本科的各校各科新学期复习资料,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根据太阳系的行星结构,推断出原子结构的类比方法为:( )A. 象征类比 B. 对称类比 C. 拟人类比 D. 直接类比
满分:3 分
2. 1565年在《法国诗学要略》中,提出创造学意义为“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的学者是( )A. 培根 B. 龙沙 C. 笛卡儿 D. 狄德罗
满分:3 分
3. 科克伦三峡走钢丝的事例说明创造者要具有( )A. 探究精神 B. 进取精神 C. 冒险精神 D. 献身精神
满分:3 分
4. 碰到问题时,不是按照直线方向去思考,而是避直就曲,转弯思考的思维方式是( )A. 发散思维 B. 逆向思维 C. U向思维 D. 想象
满分:3 分
5. “有比较才能鉴别”是( )A. 对照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
D. 唯物主义原则 满分:3 分
6. 在物场的三要素中,只知道两个物或知道一物一场的物场类型是:( )A. 完全物场
B. 不完全物场 C. 非物场 D. 虚拟物场
满分:3 分
7. 形态分析法的首要环节是:( )A. 因素分析 B. 形态分析 C. 方案组合 D. 方案评选
满分:3 分
8. 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包括开放性、非显而易见性和( )A. 流畅性 B. 灵活性 C. 逆向性 D. 求异性
满分:3 分
9. “我解决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了一个模式,我以后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 )A. 狄德罗
B. 康德 C. 笛卡儿 D. 黑格尔
满分:3 分
10. 根据一对象属性存在的相对应关系,推断另一对象也就有相应的属性,该种类比类型为:( )A. 象征类比 B. 对称类比 C. 拟人类比 D. 直接类比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下列属于观察工具的是:( )A. 感觉器官
B. 观察仪器 C. 辅助工具 D. 观察纪录
满分:3 分
2. “合格”权威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A. 他所处的地位,有利于获得相关的事实和材料
B. 他所受的教育的所积累的经验,使他能够对特定的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C. 他所判断的问题,不涉及自己的利益 D. 他具有崇高的权力 满分:3 分
3. 目前美国学术界应用比较广的创造思维测验方法有:( )A.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B. 联义测验 C. 字汇联想测验 D. 智巧测验
满分:3 分
4. 创造力评测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一致性原则 B. 多样性原则 C. 适用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满分:3 分
5. 我国学者鲁克成提出的创造力结构包括:( )A. 一般创造力 B. 知识经验 C. 特殊创造力 D. 非智力因素
满分:3 分
6. 对于发明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王永民来说,他的创造才能体现在:( )A. 收集各种汉字输入法研究成果的调研能力
B. 发现汉字组成规律的思维能力 C. 利用灵感思维创新的能力 D. 计算机键盘设计能力 满分:3 分
7. 创造性思维从思维方向看,可分为( )A. 发散思维 B. 逆向思维 C. U向思维 D. 想象
满分:3 分
8. 日本创造学家佐藤隆扶提出的创造力结构要素包括:( )A. 活力 B. 扩力 C. 结力 D. 个性
满分:3 分
9. 从分类角度看,创造手段主要有:( )A. 硬 创造手段 B. 软 创造手段 C. 直接创造手段 D. 间接创造手段 满分:3 分
10. 观察的基本程序要素包括:( )A. 观察目的 B. 观察对象
C. 观察的计划和方法 D. 观察结果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案例研究法的特点是以创造案例为事实基础进行理性研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表达上少有阻滞,反应敏捷,能在较短的时间表达出较多的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在创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静态观察,而且要创造条件在激发、扰动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用有关的数学原理论,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预先制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偶然型科学发现是一种预见性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排列、组合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编写观察提纲是指对那些比较复杂的观察对象进行分解,然后列出详细的观察项目或具体的观察任务,以确定观察活动顺利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因果类比是根据某一或某类事物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推知另一或与其相似或相同的事物的属性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因果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从众不能使个人有归宿感和安全感,也不能够消,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应用创造技法时,应针对不同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阶段,优选最适宜的创造技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春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对个体创造力的唤醒、启发,强调受教育者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发挥潜在的创造才能是指:( )A. 创造才能的发现 B. 创造才能的培养 C. 创造才能的整合 D. 创造才能的应用 满分:3 分
2. “谁的想法花样最多,最不固执”体现了哪项创造力测评标准:( )A. 流畅性
B. 多样性 C. 独创性 D. 周全性
满分:3 分
3. 人们通过仿生学设计了飞机、潜艇,运用的类比方法为:( )A. 直接类比
B. 对称类比 C. 拟人类比 D. 因果类比
满分:3 分
4. 汽车生产厂家经常是在超高速的状态下测试车的性能说明了:( )A. 洞察奇异的重要性
B. 重复观察的重要性 C. 精细观察的重要性 D. 动态观察的重要性 满分:3 分
5. 构成某种事物的特性因子我们把他称之为:( )A. 形态 B. 因素 C. 部分 D. 特征
满分:3 分
6. 在物场的三要素中,只知道两个物或知道一物一场的物场类型是:( )A. 完全物场
B. 不完全物场 C. 非物场 D. 虚拟物场
满分:3 分
7. 社会科学家的人格特征:( )A. 有超越能力 B. 自然流露
C. 非常可靠与负责任 D. 作品丰富
满分:3 分
8. 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始于( )A. 问题的提出
B. 问题的解决 C. 问题的分析 D. 问题的设计
满分:3 分
9. 在创造才能的开发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创造才能的发现 B. 创造才能的整合 C. 创造才能的培养 D. 创造才能的应用 满分:3 分
10. 将吸尘器的工作原理移植到汽车用吸尘器的设计上的移植方法为:( )
A. 直接移植
B. 间接移植 C. 推测移植 D. 特殊移植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渐变思维包括( )A. 分析与综合
B. 抽象与概括 C. 归纳与演绎 D. 判断与推理
满分:3 分
2. 中国先秦时期,对创造问题做过论述的先哲有:( )A. 商秧 B. 老子 C. 孔子 D. 孟子
满分:3 分 3. 思维方式分为:( )A. 再现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开放思维 D. 封闭思维
满分:3 分
4. 从分类角度看,创造手段主要有:( )A. 硬 创造手段 B. 软 创造手段 C. 直接创造手段 D. 间接创造手段 满分:3 分
5. 创造才能结构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 )A. 创造技能 B. 创造个性 C. 创造情感 D. 创造意志
满分:3 分
6. 对于一个观察者来说:( )A.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B. 具有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观察技法 C. 应该把思维和感知有机的结合起来
D. 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提出准确可靠的观察结果 满分:3 分
7. 创造性思维从思维方向看,可分为( )A. 发散思维 B. 逆向思维 C. U向思维 D. 想象
满分:3 分
8. 创造技法的协同的模式包括:( )A. 串联
B. 并联 C. 反馈 D. 类比
满分:3 分
9. 创造性思维从突变方式看,可分为( )A. 发散思维 B. 想象 C. 联想 D. 灵感
满分:3 分
10. 下列属于科学实验基本特点的是( )A. 实验有简化、纯化的强化作用 B. 实验有再现、延缓和加速作用 C. 实验有缩小作用
D. 实验有重复过滤作用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问题列举法,是把事物罗列开来,举其要素分别加以分析研究的一类创造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所谓中介转换,是指将最初设想直接求解的问题通过中介转换成另一问题,或将直接求解问题的手段转换成间接求解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再现思维,就是通过记忆和记忆迁移等一般方式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创造学主要涉及创造原理与创造方法两大方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从众与创造成正相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析因实验是一种已知原因去寻找未知结果的实验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观察活动的要素包括:观察者、观察对象和观察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所谓定量实验,即是通过实验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特征的实验方法,它只要求对实验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由于演绎的论都包含在前提之内,所以演绎法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创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因果类比是根据某一或某类事物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推知另一或与其相似或相同的事物的属性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因果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春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通过比较来研究,揭示研究对象某种特征的实验方法是( )A. 定性实验 B. 定量实验 C. 模型实验 D. 对照实验
满分:3 分
2. 将具体的操作手段和工艺移植到其他领域的移植方法为:( )A. 原理移植
B. 方法移植 C. 结构移植 D. 推测移植
满分:3 分
3. 由于系统组合的方案数目往往比较大,所以要得到最佳方案,就需要:( )A. 因素分析
B. 形态分析 C. 方案组合 D. 方案评选
满分:3 分
4. 以下哪句诗歌能反映出思维突变过程中,创造者在明朗阶段的心境( )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满分:3 分
5. 在创造才能的开发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创造才能的发现 B. 创造才能的整合 C. 创造才能的培养 D. 创造才能的应用
满分:3 分
6. “灵感的出现常常是人们始料未及,难以预测的”这是( )A. 随机性 B. 独创性 C. 奇异性 D. 新颖性
满分:3 分
7. 创造学理论在20世纪30-40年代曾经在中国有过传播,下列那位教育家在当时倡导创造教育( )A. 陶行知 B. 黄炎培 C. 郭秉文 D. 傅宝琛
满分:3 分
8. 智力激励法的提出者为( )A. 奥斯本 B. 居里 C. 克拉福德 D. 诸葛亮
满分:3 分
9. 生物学家通过植物细胞中存在细胞核从而推断出动物细胞中也存在细胞核,运用的创造技法是:( )A. 类比创造法 B. 移植创造法 C. 归纳创造法 D. 演绎创造法
满分:3 分
10. 1565年在《法国诗学要略》中,提出创造学意义为“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的学者是( )A. 培根 B. 龙沙 C. 笛卡儿 D. 狄德罗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创造才能包括:( )A. 知识 B. 智力 C. 能力 D. 成果
满分:3 分
2. 应用缺点列举法的要点是( )A. 利用缺点 B. 树立不满足心理 C. 求优意识
D. 发现潜伏式缺点 满分:3 分
3. 创造才能的形态包括:( )A. 内隐形态 B. 外显形态 C. 直接形态
D. 间接形态
满分:3 分
4. 科学领域中的物场有:( )A. 温度场 B. 机械场 C. 声场 D. 引力场
满分:3 分
5. 下列属于特殊创造力的是:( )A. 从事音乐创作的节奏感、旋律感 B. 从事机械设计的制图能力 C. 从事文学创作的灵感
D. 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科学技能 满分:3 分
6. 我国学者俞国良认为创造才能在动态结构中的能力包括:( )A. 发现和明确问题的能力
B. 阐述问题的能力 C. 组织问题的能力
D. 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满分:3 分
7. 搞好实验设计,切实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对照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 D. 敬业原则
满分:3 分
8. 进取精神表现为( )A. 狂劲 B. 自信 C. 目标意识 D. 失落
满分:3 分
9. 实验过程的要点有( )A. 反应变量选择 B. 实验条件控制 C. 科学仪器利用 D. 实验对象选择 满分:3 分
10. 对价值对象分析的原则包括:( )A. 造价高的零部件 B. 结构复杂的零部件 C. 体积重量大的零部件 D. 所有的零部件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智力水平越高,他的创造力也一定最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社会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于衡量和确定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创造活动不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且要求内容上的精确可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创造技法的应用主要取决与创造者的知识和能力,与创造者的心理因素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观察工具包括人体感觉器官、观察仪器及其他辅助作用的工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创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造的灵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创造才能开发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创造教育和开展创造性实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客观条件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捕捉机遇所需的各种外部因素或者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生产,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是处理表象信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接思维的中枢;右脑是处理语言信息,进行抽象逻唷#?)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对于形态分析中的技术手段的要求,只要考虑本领域的技术手段即可,其他领域可暂不考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