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试卷(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阅读文章1—7段,回答问题
1.(1)(2)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中的“钻探”改为“研究”好不好,为什么?
3.30年代初的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4.文中写闻先生的头发之前先提到杜甫,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5.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加线部分的意思的?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6.“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7.第(3)段中的“精神食粮”和第(7)段中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8.第(6)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什么?
9.“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二.阅读文章8—20段,回答问题
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 8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最后一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 和 。 4. 理解下列“说”的不同含义。 (1)他“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2)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答:(1) (2)
5.句子“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
6.文段写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7.“警报迭起”一句中的“警报”是指
8.“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一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9.在文中找出与“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照应的句子。
10.“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11.“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12.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