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室内区域材料的投放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班室内区域材料的投放研究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室内区域活动。升入中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就本学期的室内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作简单地小结。 一、活动区的设置及材料投放情况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特色区、语言区、生活区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活动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角。

我们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以及语言区。每个区域都呈半封闭状态,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引导幼儿利用班级泥塑特色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等,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做“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生活区的小手动一动,引导幼儿做做编织、扣扣纽扣、系系鞋带、用筷子夹“食物”喂娃娃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在娃娃家的另一边,我们利用图书柜与娃娃家的柜子做隔断,设置了语言区。一开始我们在语言区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引导幼儿运用手偶和指偶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等,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益智区、特色区、建构区以及美工区。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手电筒、钥匙和锁、颜色变变变等材料,并为幼儿提供了记录纸。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特别是“颜色变变变”这一块,还可以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进行绘画等,幼儿非常感兴趣。特色区是我们班级特色活动的一个延伸,其中展示了幼儿在班级特色活动中的作品,幼儿也可以在其中复习、巩固各种特色活动中所学的基本技能,而且也可以参考其中提供的泥工书进行创作。

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每个区我们都跟幼儿一起讨论、制定了活动规则,挂放在区域的入口,使幼儿可以相互监督与提醒。

随着身心的发展,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等,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因此,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相反,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宜的、操作性强的材料,较易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创设环境、选择材料、制定规则。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当根据幼儿需求要新增一个区域时,为避免新增区域出现人满为患、而有的区域却鲜有人问津的问题,除了注重根据每一个区域的材料数量、空间大小等条件设计不同的游戏牌外,其他区域也注意定期更新游戏内容、添置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每一个区域吸引力的相对平衡。在观察到幼儿对某区域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及时投入一些新的操作性强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幼儿不断深入的探究。

二、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幼儿在遵守进区人数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区域和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我们发现:幼儿的规则意识、交往

能力加强了;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变强了。但是游戏中我们也发现幼儿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往往会替代帮忙。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他们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一但完成目标,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幼儿还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他们之间会因为材料、玩具而出现争吵。 三、教师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是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1.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在每个主题中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2.观察幼儿,及时合理引导幼儿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幼儿玩,每个幼儿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幼儿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室内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让幼儿在不断的自我探索和操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总结,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快乐地操作,在室内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多、更好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