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以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

来源:爱够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242036 A(43)申请公布日 2019.09.17

(21)申请号 201910563253.2(22)申请日 2019.06.26

(71)申请人 黄海清

地址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区东葛路118号青秀万达金座2101室

申请人 黄伟格

(72)发明人 黄海清 黄伟格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苏利 彭伶俐(51)Int.Cl.

E04G 11/06(2006.01)E04G 17/0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57)摘要

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基于该方法,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以及该加固体系的使用方法。在本发明中,背楞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分别为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能够插接配合从而形成结构强度较高的组合式背楞,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楞,采用6061(6082)-T6铝合金牌号和状态材料作为基材,经过物理性计算并对挤压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铝合金模板系统标准化设计问题。经过实际验证,构件周转以一个项目为一次计,可达到30-40次以上,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加固系统所存在的可回收利用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构件均采用通用构件,其分拣难度小、易操作、分拣效率高。

CN 110242036 ACN 11024203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定尺寸,根据制定的尺寸对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进行设计并使得全部构件为通用构件;

在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中包括有背楞,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成型制成所述背楞。

2.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包括有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包括有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

所述第一背楞包括有第一底板(1)以及第一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由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内插槽;

所述第二背楞包括有第二底板(3)以及第二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背楞可插设于所述第一背楞的所述内插槽中、且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齐平;

所述第一背楞为铝合金第一背楞,所述第二背楞为铝合金第二背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背楞最大宽度1-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结构凹槽(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结构凹槽(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并位于其内侧面上设置有加固块(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部位的内拐角为磨圆倒角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背楞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所述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包括有背楞;

在铝模体系上设置背楞,最底部一道背楞距离地面不大于300mm,内墙最上层一道背楞距离铝模体系的板顶不大于7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之间竖向间距不大于800mm;

在铝模体系外侧面使用的外部背楞在其多节点处使用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的复合式结构,上下和前后所设计的接点均采用错开式设计,且相邻背楞间的接缝应错开在400m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背楞对接用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复合接头卡件的长度不小于4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对拉用对拉螺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800mm;

2

CN 110242036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背楞悬挑部分按其端部挠度不大于跨中挠度控制,且悬挑长度不大于400mm。

3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用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与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以及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铝合金模板可以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质量对工人技术水平的依赖。铝合金模板施工相比于其他施工方法,例如木质模板施工,铝合金模板施工方案施工效果好,几何尺寸精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能够达到或接近清水墙效果,可以减少或省去二次抹灰作业、降低建筑商的抹灰成本。[0003]铝合金模板搭建后,需要设置加固系统对铝合金模板拼接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牢靠程度,铝合金模板加固系统中,通过背楞增强相邻两个模板之间相对的结构强度,背楞成本在铝模体系成本中占比约12%以上。在现有技术中,一直以来大部分的铝模系统均采用钢方通作为背楞主材使用,钢材比重较大,加工难度大,如果出现加工错误,例如尺寸、结构等加工错误,就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钢方通的再加工难度高,所以采用钢方通作为背楞使用,其重复利用率较低,一般都会低于50%。[0004]另外,由于加固系统中非标准构件占比较大,因此,对于回收使用的加固系统需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和分拣,所花的成本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发明内容

[0005]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铝模体系中加固系统回收利用率低、分拣难度大等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7]方案一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在本发明中,该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的实施操作如下:制定尺寸,根据制定的尺寸对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进行设计并使得全部构件为通用构件;

[0009]在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中包括有背楞,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成型制成所述背楞。[0010]方案二

[00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包括有背楞。其中,所述背楞包括有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

[0012]所述第一背楞包括有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由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内插槽;

[0013]所述第二背楞包括有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背楞可插设于

4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2/5页

所述第一背楞的所述内插槽中、且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齐平;[0014]所述第一背楞为铝合金第一背楞,所述第二背楞为铝合金第二背楞。[0015]优选地,所述内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背楞最大宽度1-2mm。[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结构凹槽。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结构凹槽。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并位于其内侧面上设置有加固块。[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部位的内拐角为磨圆倒角结构。[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背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背楞为一体式结构。[0021]方案三

[00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该方法使用如上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所述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包括有背楞;[0023]在铝模体系上设置背楞,最底部一道背楞距离地面不大于300mm,内墙最上层一道背楞距离铝模体系的板顶不大于7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之间竖向间距不大于800mm;

[0024]在铝模体系外侧面使用的外部背楞在其多节点处使用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的复合式结构,上下和前后所设计的接点均采用错开式设计,且相邻背楞间的接缝应错开在400mm以上。

[0025]优选地,背楞对接用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复合接头卡件的长度不小于4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对拉用对拉螺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800mm;背楞悬挑部分按其端部挠度不大于跨中挠度控制,且悬挑长度不大于400mm。[00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27]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以及该加固体系的使用方法。在本发明中,背楞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分别为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能够插接配合从而形成结构强度较高的组合式背楞,由于采用复合楞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加固等级要求。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楞,采用6061(6082)-T6铝合金牌号和状态材料作为基材,经过物理性计算并对挤压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铝合金模板系统标准化设计问题。经过实际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铝型材背楞加固系统所有构件均为完全周转构件,单个项目(约三十层)使用理论致损率小于3%,构件周转以一个项目为一次计,可达到30-40次以上,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加固系统所存在的可回收利用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构件均采用通用构件,其分拣难度小、易操作、分拣效率高。另外,经过实际实用验证,本发明中全部构件周转分摊成本比现使用的钢背楞降低90%以上,同时铝材的残值是钢材的五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5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3/5页

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002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00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00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楞设置在第一背楞中形成的组合式结构的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0033]在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0034]第一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底板3、第二侧板4、第一结构凹槽5、[0035]第二结构凹槽6、加固块7。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7]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楞设置在第一背楞中形成的组合式结构的背楞的横截面结构示意简图。[003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在该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中,首先根据铝模体系的使用要求对加固系统的各个组成构件进行尺寸制定,然后根据制定的尺寸对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进行设计,从而使得全部构件为通用构件,上述的通用构件是指在该加固系统内为通用构件,任意构件之间均可以实现连接固定,或者实现其他操作。

[0039]在构成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全部构件中包括有背楞,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成型制成背楞。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型材背楞,背楞选用的铝合金材料为6061或6082型号的铝型材。

[0040]基于上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在本发明提供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中,其包括有背楞,具体地,背楞包括有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第一背楞的结构如下:包括有第一底板1以及第一侧板2,第一侧板2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一侧板2分设于第一底板1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由第一底板1以及第一侧板2形成内插槽。第二背楞的结构如下:包括有第二底板3以及第二侧板4,第二侧板4设置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侧板4分设于第二底板3的两侧并形成U型结构,第二背楞可插设于第一背楞的内插槽中、且第二底板3的外侧面与第一底板1的端面齐平;第一背楞为铝合金第一背楞,第二背楞为铝合金第二背楞。[0041]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可以单独使用,其适用于加固等级较低的部位使用,第二

6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4/5页

背楞可以插设于第一背楞中并形成组合式背楞,这种组合式背楞可以应用在加固等级要求较高的部位使用。

[0042]为了便于第二背楞插入至第一背楞中,在此限定:第一背楞所具有的内插槽,其宽度大于第二背楞最大宽度1-2mm。

[0043]本发明对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还做出了如下优化设计:1、第一侧板2设置于第一底板1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结构凹槽5;2、第二侧板4设置于第二底板3的两侧、其外侧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结构凹槽6;3、第一背楞为一体式结构,第二背楞为一体式结构。

[0044]在第一侧板2上设置第一结构凹槽5,在第二侧板4上设置第二结构凹槽6,其能够在保证结构侧板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背楞的质量。[0045]第二背楞插入至第一背楞的内插槽中,第二背楞所具有的第二侧板4与第一背楞的第一底板1相抵,为了增加第二侧板4与第一底板1之间相抵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第二背楞在第一背楞中设置的牢靠程度,本发明对第二背楞做出了如下结构改进:第二侧板4的一端与第二底板3连接,第二侧板4的另一端并位于其内侧面上设置有加固块7。并且,加固块7一体成型于第二侧板4上。[0046]具体地,第二侧板4与第二底板3连接部位的内拐角为磨圆倒角结构。[004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该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是对上述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进行使用。

[0048]在本发明提供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的使用方法中,铝模体系加固系统包括有背楞。具体地,在铝模体系上设置背楞,最底部一道背楞距离地面不大于300mm,内墙最上层一道背楞距离铝模体系的板顶不大于7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之间竖向间距不大于800mm;在铝模体系外侧面使用的外部背楞在其多节点处使用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的复合式结构,上下和前后所设计的接点均采用错开式设计,且相邻背楞间的接缝应错开在400mm以上;背楞对接用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复合接头卡件的长度不小于400mm,相邻的两个背楞对拉用对拉螺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800mm;背楞悬挑部分按其端部挠度不大于跨中挠度控制,且悬挑长度不大于400mm。

[0049]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构建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铝模体系加固系统以及该加固体系的使用方法。在本发明中,背楞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分别为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第一背楞以及第二背楞能够插接配合从而形成结构强度较高的组合式背楞,由于采用复合楞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加固等级要求。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楞,采用6061(6082)-T6铝合金牌号和状态材料作为基材,经过物理性计算并对挤压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铝合金模板系统标准化设计问题。经过实际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铝型材背楞加固系统所有构件均为完全周转构件,单个项目(约三十层)使用理论致损率小于3%,构件周转以一个项目为一次计,可达到30-40次以上,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加固系统所存在的可回收利用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构件均采用通用构件,其分拣难度小、易操作、分拣效率高。另外,经过实际实用验证,本发明中全部构件周转分摊成本比现使用的钢背楞降低90%以上,同时铝材的残值是钢材的五倍以上。[0050]另外,本发明对用于连接背楞的转角构件进行全加强,接头使用复合加强销,且每

7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5/5页

个接头保证有两个以上加强销,内背楞接长节点不超过一点,相邻转角采用转角背楞作加强处理,根据设计使用需要AB相应复合使用,相邻墙通过背楞连接卡件和拉件连成整体。[005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铝模体系加固系统规格按全标准件进行设计生产,间距根据荷载及铝合金模板的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386-2016并按规范构造要求进行配置。[005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8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9

CN 110242036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