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过 程 实 施 内 容 方 法 一、复习 1、创设情境 教师示范,把一些基本手位、步伐,用肢体动作表现 出来,然后讲解动作要求,让学生回忆练习。 2、创编能力 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创编,活学活用,编一组4个 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8拍的动作。编完之后,选出编的最好的一组动作还让她们跳出来,改进发展已掌握并且大家一块儿来学。 的技能,使自己的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二、新课教学——《鸿雁》(一) 展开课题,学习舞蹈组合 1、欣赏蒙古族剧目《鸿雁》,讨论舞蹈剧目的闪光点。 2、教师带学生学习舞蹈整体组合(一)(舞蹈的主题动作) 第一段音乐:(准备4拍)在台后中区,双手摊开,同时向前碎步前进,在台中区小八子站好,同时双手收于叉腰位。 [1-2]小节,右肩起但耸肩四次。 [3-4]小节,双耸肩两次,身体随之前倾后仰。 [5-6]小节,同[1-2]小节的动作。 [7-8]小节,同[3-4]小节的动作,最后一拍左肩出,体侧一点。 第二段音乐: [1-2]小节,先右后左揉肩四次,配合叫 [3-4]小节,同[1-2] 小节的动作。 [5-6]小节,同[1-2] 小节的动作。 [7-8]小节,打开至平开手位,脚下碎步打开至大八字位并立,最后一拍跪立。 3、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看互评。 让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另一组学生进行观察评价,通过直观教学给学生讲解各种不同舞蹈构图的动作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段。 5、教师带学生跟音乐进行练习。 三、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鸿雁》,边唱边舞,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课 题 序 号 授 课 课 时 课 题 29-30 授课班级 2 授课形式 12级(2)(3)(4)班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第八周 第九周 面授 蒙古族民间舞蹈《鸿雁》(二) 教 学 目 的 熟练掌握蒙古族舞蹈硬腕组合,跳出美感。 教 学 重 点 重点是对于硬腕动作舞蹈律动的体会和掌握。 蒙古族硬腕练习中手和臂的动作关系以及腕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无 教 学 难 点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教 学 资 源 多媒体、VCD 准 备 板 书 设 计 无 课 后 笔 记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内 容 方 法 一、 复习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硬腕组合》。 为了使学生舒展每一部位的肌肉,逐渐兴奋起来,积极地投入到课程中,复习所学的组合,巩固基础知识(手位脚位组合) 按看、听、做、思、练的顺序进行舞蹈教学, 基本手形、基本手位、脚位。 叉腰位平开手斜上手胸前手 胯前位 斜下位 硬腕:双手同小八字位 大八字位 点步位 时或交替做上下提压腕。 靠步位 弓步位 大掖步位 2、硬腕组合练习 教师放音乐带学生进行分段练习 硬腕短句:硬腕动作在不同手位上完成,可以变换舞姿。 3、复习《鸿雁》(一)的舞蹈短剧 (1)地面动作 (2)中间动作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新课教学——《鸿雁》(二) 1、观看舞蹈视频《鸿雁》 2、学习第二部分舞蹈动作组合 第三段音乐:
[1-4]小节:跪下板腰,起一次。 [5-6]小节:碎斗肩8次。
通过视频短句提示学生动作,另外采取分组设计、相互观摩学习的方法,将学生
[7-8]小节:上左脚交叉手,打开同时站立分成小组,每走一圈面对7点,小八字位叉腰手。
第四段音乐:
[1-2]小节:先右后左的单饶肩四次,最后一个转身对三点。
[3-4]小节:同[1-2]小节的动作。 [5-6]小节:同[1-2]小节的动作。 [7-8]小节:双手交叉,打开同时右脚起碎步走一圈,面对一点收叉腰位。
3、教师进行舞蹈示范 4、学生模仿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练习。
(2)面向群体指导,再针对个别学生的动作不到位、不规范进行个别指导纠正。
(3)选出动作掌握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交流。
个小组选定几个学生练习。 硬腕动作注意由腕部带动手掌
有弹性的提压,突出顿挫感,切忌不要手指主动。
(4)教师点评,表扬展示的小组并肯定完成规范的动作。 6、教师带领学生跟音乐进行舞蹈练习。 7、进行舞蹈动作整合 (1)把《鸿雁》(一)和《鸿雁》(二)的舞蹈动作整合到一起。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醒。 (3)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8、分组展示,进行互评。 三、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复习蒙古族舞蹈《鸿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