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作者:范桢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7期

摘要: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题所占分值比重大,对成绩影响明显。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答题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从“现代文阅读”答题失误、答题原则、答题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起到引导或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9-017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而学生感到无把握且失分多的就集中在阅读题解答上,可见,培养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相当重要。下面就“现代文阅读”答题失误、答题原则、答题方法作些探讨。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失误的主因

1.对文章内容一知半解,没有通读文章就急于答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文章对能否顺利地、有质量地领悟文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少考生对这一过程并未重视。考试时,往往草率地读了文章就轻易动笔,结果是囫囵吞枣,答题就跟着感觉走,从而影响了答题质量。

2.没有看清、审清题意,答非所问。有些非发散性题目,为让问题答案尽可能单一,命题教师常在题干上设置限制语,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作答的方向。但有些考生审题不慎,忽略题干的“路标词”,往往是匆忙作答。如“文段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孔乙己的不伦不类?”该题明确要求从文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答,但有些学生偏偏不按要求,随意写一下个人的理解。 3.答题技巧缺少。阅读考题需要文本阅读能力,答案要尽可能在文本中寻找。不少考生不懂这一基本要求,或是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随意作答;或是只重视局部分析,而忽视对上下文的整体把握,导致断章取义。一些题目前有“联系全文”四字,考生却缺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的答题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作答发散性试题时,回答不规范,答案脱离原文,脱离实际。发散性试题是中考语文阅读中的必有题型,其答案具有多样性,只要考生能从试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分析,都可判为正确。这类试题具有一定的情景性要求,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勇敢的理解。”考生对“勇敢”可各抒己见,但必须紧扣材料。

5.理解题、概括题、鉴赏题把握不牢。考生对一些现代文提供的整体和重要信息理解不了,概括不好,鉴赏不出,这些可能与他们平时“见少识不广”、对相关题型接触不多有关。这就有待于平时的重点训练,以及对方法、技巧的学习和揣摩。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答题原则

1.健康向上原则。中考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具有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因此选文内容和思想的健康向上是肯定的。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考生都应注意保持答题的健康向上基调不改变。

2.遵循原文原则。在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中,大部分试题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选择题、词语理解型等题型。考生应先在原文找到对应处,增删修改后即可得到对应答案。

3.多元理解原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常常需要多元理解。即是说考生需要注意答案的主次结合、表里结合、虚实结合、正反结合,以全防偏,学会遵循逻辑规律,从多个层次来揣摩、品味、感悟文本,力求答题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

三、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1.整体感知,紧扣中心。中考现代文的文本一定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有机整体,因此,如果没有把握整体解读的意识,那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笔者认为整体感知的过程包括:在答题前,首先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要粗阅速读,作快速浏览,了解各部分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以集中解决文章写什么的问题。第二遍要精阅慢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阅读时,画出文中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相关段落的中心句,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这些地方的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这些重要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词句可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和主旨中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本的主旨,考生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必定如顺流行舟,事半功倍了。 2.重视审题,把握题干。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答题好坏,关键在于准确审题,以找到答题的诀窍,“答案就在题目中”。“现代文阅读”的审题,一定要仔细分析题干,揣摩题目要求,即要把握好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规定了答题角度,提供了答题思路,隐含了答题信息)。这是答题的关键一步。

题干一般分两部分:一是文章中作者的原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划定答题范围;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毫无头绪,就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考生就可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道题的答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推敲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把握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就可被“攻克”。

3.“定位”答案,规范答题。在仔细审题后,就要针对每个具体问题,筛选整合相关内容,再三斟酌答案。有时答案可能是原文,有时却需要概括;有时答案比较简单,有时却比较零碎,需从多方面去整合。因此答案需斟酌,答题要规范,以防出现片面、漏点失分的情况。 回答问题要学会围绕“中心”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在平日的考试中常会疑惑:为什么自己答的内容不少,却“分文不得”?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所以答题内容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用原文解答的,就不必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部分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而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所以用原文解答能够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语境相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果考生仅答“承上启下”,这是得不了满分的。答案中要详细写出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

答题要直截了当,千万不要拐弯抹角,不能用过多的修饰性语言答题。部分考生在答题时所用的“曲笔”语言有时要比文章本身还要生动、有内涵、有文采,阅卷教师尚需体会分析,才能辨其真意,这又如何能让别人看清楚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呢?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目如何变换,都不会脱离考点考纲,只要熟悉考试题型,明确答题原则,掌握答题方法,注意答题技巧,考生就应该能从容应对了。希望本文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大家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得分有帮助!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重视实践,深入探索,自己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刘强.新课标考点大观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训练[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3]吴兴菊.现代文阅读五步法[J].文学教育(下),2010(01): 123.

[4]钱明燕.初中新课程阅读、目标及考评三维度探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