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1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4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一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接触器 目的要求:1. 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2. 了解低压控制电器的发展概况以及分类。 3. 掌握接触器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要点:1. 电器的分类 2. 接触器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技能要点:掌握接触器的工作方式 教学步骤:1. 总体上概述这门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2. 讲授低压电器的分类及接触器部分。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示、举例、讲述、分析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1、2、3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5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任务:学习电力拖动系统、液压、气动系统的电气控制技术。 1、认识电器元件(结构、原理、参数、符号、选用方法) 。 2、针对电动机的各种起动、制动、调速方法,研究控制线路的构成和原理(典型环节)。 3、分析典型电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4、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内容和方法。 5、学习掌握PLC原理及应用技术。 6、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技术 达到:懂原理、会分析、能维护、会简单设计。 第一节 概述 1、电器的定义:接通和断开电路或调节、控制和保护电路及电气设备用的电工器具。 2、电器的分类 (一)按工作电压等级分 (二)按动作原理分 (三)按用途分 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 4、我国低压控制电器的发展概况 5、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 主电路、控制电路、任务 第二节 接触器 用途:自动接通和断开大电流负荷电路。 分类: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 组成:触头系统、电磁机构、灭弧装置。(结构如图1-1所示) 2.1 电磁机构 ①结构:固定铁心,衔铁,电磁线圈。(吸引线圈) ②分类:直动式,拍合式。(外形见图1-2) ③原理: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吸力大于弹性力,使衔铁闭合。 ④铁心材料: 直流—电工软铁; 交流—硅钢片(端面嵌铜短路环克服交流颤抖声)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⑤电磁吸力:F=4*105B2S(S为铁心磁极截面积) 2.2 触头系统 桥式:点接触 面接触 指式:线接触,滚动摩擦,适用于大电流。 材料:黄铜—指式;银铜合金—桥式。 结构见图1-6、1-7所示。 2.3 灭弧装置 用途:用于熄灭触头分断负载电流时产生的电弧。 电弧种类:交流电弧和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存在交流过零点,电弧易熄灭 灭弧原理: ①迅速拉长电弧 ②冷却和去游离法 灭弧方法: ①机械灭弧法:利用弹性力、迅速拉长电弧。 ②缝灭弧法:分割电弧,并有冷却作用。如:纵缝陶土灭弧罩。 ③ 栅片灭弧法:金属栅片分割电弧。(见图1-8) ④磁吹灭弧法:电磁吸力的作用下迅速拉长电弧使用于熄灭直流电弧。 接触器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指主触点的额定工作电压。 直流有(24V、48V、110V、220V、440V) 交流有(36V、127V、220V、380V) 额定电流:主触点的额定电流。 机械寿命(1000万次以上)与电气寿命(100万次以上) 操作频率:每小时的操作次数 一般:300次/h、 600次/h、 1200次/h 接通与分断能力:可靠接通和分断的电流值。 接通时:主触点不应发生熔焊。 分断时:主触点不应发生长时间燃弧。 选择的主要参数: 主触点额定电流—根据负载确定 吸引线圈额定电压36V、127V、220V、380V 电气符号:图形及文字见图1-11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2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4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一章 低压常用电器 第三节 继电器 目的要求:1. 了解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对继电器类型的划分 知识要点:1. 电压、电流继电器 2. 中间继电器 3. 时间继电器 4. 热继电器 5. 速度继电器 技能要点:对各种不同类型继电器的运用 教学步骤:1. 首先了解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2. 了解各种继电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示、举例、讲述、分析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6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6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继电器 用途:根据信号变化,接通或断开电路(信号变换) 构成:传感器+输出触点 分类:中间、电流(过、欠)、电压(过、欠)、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 3.1 电流、电压继电器 1、结构:电磁机构+触点 2、定义:依据线圈的电流或电压(输入)大小而输出触点动作的电器。 3、分类:过流(压):过流后时触点动作。 欠流(压):欠流后时触点复位。 4、常用型号:电流JL18、JT4等例 电压DJ—100 5、图形及文字符号(见图1-18) 3.2 中间继电器 用途(功能):增加控制点数或信号放大。 分类:交流、直流(电子电路常用) 结构:电磁结构(电压线圈)+触头系统 主要参数: 触点形式、个数及电流吸引线圈的电压等级 交流:12V、36V、127V、220V、380V 直流:5V、6V、9V、12V、18V、24V、36V、48V、60V、110V 3.3 热继电器 用途:用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笼型)的过载保护。(含断相保护) 分类:双金属片式—常用 电子式 结构:热元件+触头+动作机构+整定装置+复位装置 原理:由双金属片的变形,通过导板,分断触点。 复位:故障排除后,手动复位 整定:通常整定在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上。 型号:JR16~20,JR36 热继电器结构原理图参见图1-23。 断相保护见图1-24。 图形、文字符号见图1-25。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3.4 时间继电器 定义:按时间原则工作的继电器。 用途:用于时间控制,又称定时器。 延时类型:通电延时型、断电延时型。 结构分类:电磁式、空气式、电子式等。 图形及文字符号(见图1-28) 3.4.1 空气式时间继电器 构成:电磁机构+触头+汽缸(活塞) 原理:利用空气阻尼的原理工作。 (结构见图1-27) a通电延时型、b断电延时型 主要参数: 延时类型及触点, 吸引线圈电压, 延时范围 0.4~60S或0.4~180S。 特点:价低、可靠、定时精度差 3.4.2 电子式时间继电器 分类: 晶体管式(阻容式):利用充放电原理延 时工作,小型继电器触点输出。 数字式:脉冲+计数+执行机构。 型号: 晶:JS14、ST3P系列 数:JSS14系列 3.5 速度继电器 用途:检测转速的过零点。多用于反接制动时,切除反相序电源。 结构:转子(磁极)+笼型空心绕组+触头 原理:电磁感应与鼠笼式异步机相似。转动时,笼型绕组感生电势,形成电流后受力而摆动,摆锤拨动触头系统工作。停转时(N=0),摆锤垂立,触头复位。 型号:JY1(复位转速100r/min)、JFZ0 图形、文字符号(见图1-31) 结构原理(见图1-30)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3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4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第四节 熔断器 第五节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 目的要求:1. 了解常用熔断器的分类及结构。 2. 了解熔断器的主要特性及选用。 3. 了解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类型及结构。 知识要点:1. 熔断器 2. 低压开关 3. 低压断路器 技能要点:掌握熔断器及低压开关、断路器在低压电器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1. 熔断器的工作方式及主要特性。 2.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类型结构特点。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示、讲述、分析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7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7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熔断器 用途:用于低压电路的短路保护。 构成:外壳+熔体(芯) 材料:低熔点、铝锡合金、铜等金属 分类:插入式、螺旋式、管式(无填料封闭管式、填料封闭管式)、导轨式、速熔式。 图形、文字符号:图1-38。 熔断器保护(熔断)特性 1)熔体电流超过IfN , 熔断。 (参见图1-37) 2)熔断时间与熔体电流成反比。 3)熔体电流小于等于IfN时,不会熔断、可以长期工作。 主要参数: 熔断器额定电流(外壳) 熔体额定电流(熔体) 举例:RT0系列 ,主要参数见表1-17 熔断器的选用: 上、下级电路保护熔体的配合,电流比值不小于1.6:1 照明或阻性负载,熔体电流IfN≥I. 单台电机。IfN≥(1.5~2.5)IN 多台电机不同时起动 IfN≥(1.5~2.5)INMAX+∑IN 第五节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 5.1 低压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空气开关。 功能:不频繁接通、断开负载电路,并具有故障自动跳闸功能。 分类:万能式;塑壳式;快速式;限流式 结构:触头+灭弧装置+脱扣机构+操作结构 脱扣: 电磁脱扣—电压、电流(过流和短路时) 热脱扣 特点:脱扣,排除故障后可重合闸(不换部件) 工作原理图(见图1-39) 图形文字符号(见图1-40)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5.2 刀开关(低压隔离器) 用途:通、断小负荷电流,电源隔离。 结构:触刀,触头插座。绝缘电板,操纵手柄。(大容量灭弧罩) 主要类型:带熔断器、带灭弧装置、铁壳负荷开关、胶盖开关等。 图形、文字符号:见图1-44。 5.3 组合开关 结构:带弹簧储能功能,旋转操作,三层结构的刀式开关 。 (见图1-46) 型号举例:HZ10系列 主要参数:IN(10A、25A、60A); 极数(1、2、3、4); UN=380V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4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4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第六节 主令电器 第七节 低压电器的产品型号 目的要求:1. 了解主令电器的用途及类别。 2. 了解低压电器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 知识要点:1. 按钮及指示灯 2. 位置开关 3. 凸轮控制器与主令控制器 技能要点: 掌握主令电器在低压电器控制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了解主令电器的概念及类型。 2. 逐个分析不同主令电器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示、讲述、分析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8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12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六节 主令电器 主令电器的用途:发布控制信号或指令,主要用来切换控制电路。 类别:按钮和指示灯、位置开关、凸轮控制器、主令控制器等。 6.1 按钮和指示灯 1、按钮的构成:静触点、动触点、复位弹簧、按钮帽外壳。 (参见图1-47) 2、分类:结构形式(组合式、指示灯式)、 操作方式(带锁定按动式(无自动复位功能)、不带锁定按动式、旋转式 )。 3、工作原理: 按下时,动静桥下移、常闭点(3、4)断开,常开点(1、2)闭合 按钮松开时,弹性力使触桥复位,触点状态复原。 4、型号举例:LA2、LA18、LA19 5、选用考虑:额定电压、电流(5A)、结构形式、操作方式、触点对数、按钮颜色、有无指示灯及帽形(急停式)。 6、符号:(见图1-48) 7、指示灯:氖泡、灯泡、半导体发光器件等。 主要参数及选择: 额定电压:380、220、127、36、6.3 发光器件、颜色。 型号举例:ND16-22 6.2 位置开关 用途:用于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的检测和控制。 主要包括行程开关、微动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 1、行程开关构成:静触头、动静桥、压动杆。 工作原理按钮相似,但操作形式为挡铁压动式。(参见图1-49) 2、分类: (操作头型式)直杆式、单轮式、双轮式等 (按复位方式)自动复位式和非自动复位式。 3、型号举例:LX19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6.3 凸轮控制器 结构特征:大电流的多挡住、多触头手动操作的开关电器。由插 式触头、手柄、转轴、凸轮、灭弧罩、定位机构的组成。(触头的结构示意见图1-51) 用途:用于起重机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控制。 型号:KT14、KT15系列 主要参数:触点的额定电流(25A、60A或32A、63A) 图形、文字符号:参见图1-52 6.4 主令控制器 结构特点:凸轮非调整式主令控制器,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杠杆手动操作方式的多档位、多控制回路的控制电器。 用途:主要用于起重设备的磁力控制。 常用型号:LK14、LK18等 6.5 接线端子 第1章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接触器、继电器、低压断路器、刀开关、保护及主令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重点介绍了电气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型号与图形符号。 电气元件的技术参数是选用的主要依据,需要时可查阅产品样本和电工手册。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5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1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第一节 电器控制线路的绘制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目的要求:1. 掌握电器控制线路图绘制、读图的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方式。 知识要点:1. 电器控制原理图绘制原则及方法。 2. 电器控制原理图分析方法。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的点动、持续运转的控制方式。 技能要点: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持续运动的控制方式。 教学步骤:1. 分析例子,了解电器控制线路的绘制 2. 逐步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方式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9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13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的学习目的及要求 目的: 学习由电器元件组成的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停,正反转,掌握多地,多条件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制动控制电路;变极调速电路;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等的工作原理及状况。 要求: 领会常用控制电路的设计思想,学会分析基础电路的工作原理,熟记起停、正反转、两地控制等电路的电路结构及特点,并要求能够熟练画出这些电路。 第一节 电器控制线路的绘制 用以描述电气控制设备电气原理及安装、调试用的工艺性图纸,主要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和电气布置图等。 1.电器控制线路常用图形、文字符号 2.电气原理图 3.电气安装接线图 1.1 电气原理图 分类:主电路:强电流通过部分 控制电路:弱电流通过(控制、照明、指示) 绘制规则:主:粗实线(原理图左边) 辅:细实线(原理图右边) 电气符号画法: 1、同一电器元件的各部件可不画在一起,但需用同一文字符号标出。 2、图中电器元件的状态为原始状态(未压动、未通电……)。 3、一般垂直放置,也可以逆时针转动90水平放置。 4、分支线路按动作先后排列,连接交叉点须标出。 1.2 电气原理的读图方法 1、查线读图法(常用方法): 按照由主到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原则分析电气原理图。较复杂图形,通常可以化整为零,将控制电路化成几个独立环节的细节分析,然后,再串为一个整体分析。 2、逻辑代数法 用逻辑代数描述控制电路的工作关系。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电气原理图图示坐标法 1. 轴坐标标注法 (电器元件纵向画法排列,每一条纵向线路为一个线路单元) 正序图示坐标:以线圈为据找触头 逆序图示坐标:以触头为据找线圈 2. 横坐标标注法 电器元件横向画法排列,各电器元件线圈右侧,由上到下标明各支路序号,并在电器元件线圈旁标明其常开触头(横线上方)、常闭触头(横线下方)在电路中所在支路的标号。 1.3 电气安装接线图 绘制原则: 1)同一电器元件各部件必须画在一起。位置与实际安装位置一致。 2)不在同一控制柜上的电器元件的电气连接必须通过端子板进行。 3)走向相同的多根导线可用单线表示。 4)连接导线应标明规格、型号、根数和穿线管的尺寸。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本节主要介绍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包括三相笼型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和减压起动,以及三相绕线转子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2.1 三相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 1. 刀开关起停 手动控制操作方法:手动合上QS,电动机M工作;手动切断QS,电动机M停止工作。(参见图2-5) 电路保护措施:FU —— 短路保护 电路优点:控制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电路缺点:保护不完善,操作不方便。 2. 接触器起停 主电路:三相电源经QS、FU1、KM的主触点,FR的热元件到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 控制电路:用两个控制按钮SB1、SB2,控制接触器KM线圈的通、断电,从而控制电动机(M)启动和停止。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起动过程分析: 合上QS,按动起动按钮SB1—>KM线圈通电并自锁->M通电工作。 KM自锁是指,当按钮SB1闭合后又断开,与SB1并联的常开辅助触点闭合,KM的通电状态保持不变。 停止按钮SB2,用于切断KM线圈电流并打开自锁电路,使主回路的电动机M定子绕组断电停止工作。 (控制电路参见图2-7) 起停控制电路的保护分析 短路保护:熔断器组FU1用于主电路的短路保护,FU2用于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 过载保护:热继电器FR用于电动机过载时,其在控制电路的常闭触点打开,接触器KM线圈断电,使电动机M停止工作。排除过载故障后,手动使其复位,控制电路可以重新工作。 欠、失压保护:电路失电复上电,不操作起动按钮,KM线圈不会再次自行通电,电动机不会自行起动。 在长动基础上的点动 用途:适用于电动机短时间调整的操作。 ① 复合按钮控制:SB3常闭触点用来切断自锁电路实现点动。 ② 按钮控制:SA合上,有自锁电路,SB2为长动操作按钮;SA断开,无自锁电路,SB2为点动操作按钮。 ③ 中间继电器KA控制:按动SB2、KA通电自锁,KM线圈通电,此状态为长动;按动SB3、KM线圈通电,但无自锁电路,为点动操作。 (控制电路参见图2-8)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6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1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目的要求:1. 了解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各种减压起动方式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减压起动控制线路 知识要点:1. 定子绕组串电阻起动 2. Y-△ 减压起动 3. 自耦补偿减压起动 4. 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 技能要点:根据教材内容学会自己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减压起动电路 教学步骤:根据各种不同的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1. 介绍减压原理 2. 逐步分析减压起动电路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10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14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2.2 三相笼型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 用途: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降压起动,用于大容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空载和轻载起动时减小起动电流。 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绕组串电阻起动、Y-△起动、自耦补偿起动、延边三角形起动控制电路。 1. 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 ① 降压原理:起动时,三相定子绕组中串入电阻R,降低了绕组上的电压,起动后,再切除电阻R。 ② 主电路分析:起动时,KM1主触点闭合,电阻R接入起动;运行时,KM2主触点闭合,断开电阻R,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运行。 ③ 控制电路起动过程分析: 按下起动按钮SB1—>KM1线圈通电自锁—>KM1主触头接通 —>M串接电阻R起动; —>KT线圈通电延时->KM2线圈通电自锁 —> KM2主触头闭合,短接电阻运行。 —> KM2辅助触头断开—>KT线圈断电复位 —>KM1线圈断电 (控制线路参见图2-9) 2. Y-△ 减压起动 ① 降压原理:起动时,电动机定子绕组Y连接,运行时△连接。 ② 主电路分析:KM1、KM3——Y起动, KM1、KM2——△运行。 ③ Y-△ 降压起动过程分析: 按下起动按钮SB2—>KM1线圈通电自锁 —>KM3线圈通电—>主触头KM1、KM3闭合—>M作Y接起动; —>KT线圈通电延时—>KM3线圈断电 ->KM2线圈通电自锁—>主触头KM2闭合—>M作△接运行。 —>KM2常闭触头断开—>KT线圈断电复位。 (控制线路参见图2-10)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3. 自耦补偿减压起动 ① 降压原理:起动时电动机定子绕组接自耦变压器的次级,运行时电动机定子绕组接三相交流电源,并将自耦变压器从电网切除。 ② 主电路分析:起动时,KM1主触点闭合,自耦变压器投入起动;运行时,KM2主触点闭合,KM1主触点断开,电动机接三相交流电源。 ③ 起动过程分析: 按动SB2->KM1线圈通电自锁->KM1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自耦补偿起动; ->KT线圈通电延时—>KA线圈通电自锁->KM1、KT线圈断电 —>KM2线圈通电->主触头KM2闭合,KM1断开—>电动机M全压运行。 (控制线路参见图2-11) 4. 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 ① 降压原理:绕组连接67、48、59构成延边三角形接法,绕组连接16、24、35为△接法。(参见图2-13) ② 主电路分析: KM1、KM3使接点1、2、3接三相电源,67 、 48、 59对应端接在一起构成延边三角形接法,用于降压起动。 KM1、KM2使接点16、24、35接在一起,构成△连接,用于全压运行。 ③ 起动过程分析: 控制电路与Y-△起动控制电路相同,不再分析。 (控制线路参见图2-12)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7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1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目的要求:1. 了解三相绕线转子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3. 了解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 知识要点:1. 转子绕组串电阻及频敏变阻器起动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过程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 技能要点: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的接线 教学步骤:由各种不同控制的原理入手,逐步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11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19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适用范围:起动转矩较大的场合。 电路特点:绕线电动机过流能力弱,故需要设置过流保护装置,实现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常用的起动控制方式: 1、电流原则控制转子串电阻分级起动 2、控制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 1. 电流原则控制转子串电阻分级起动 主电路: R1~R3转子外串电阻; KA1~KA3转子电流检测用电流继电器(欠流复位型);KM1~KM3转子电阻的旁路接触器。 控制电路分析: 按动起动按钮SB2→KM4线圈通电自锁→中间继电器KA4线圈通电、转子串全电阻起动。 转速n↑,电流I↓→欠流继电器KA1复位→KM1线圈通电→切除转子电阻R1、I↑; 随着转速n↑,电流I↓→欠流继电器KA2复位→KM2线圈通电→切除转子电阻R2、I↑; 转速n↑,电流I↓→欠流继电器KA3复位→KM3线圈通电→切除R3,转速n上升直到电动机起动过程结束。 (控制线路参见图2-14) 2. 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控制 频敏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随n↑→f2↓,转子等效铁耗电阻自动减小,从而达到无级自动切除的目的。 主电路: KM1引入电源。转子RF为频敏变阻器等效电阻,KM2用于起动结束后切除频敏变阻器RF。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通常采用过流继电器进行保护,本图采用热继电器做过载保护。 电动机功率及电流很大,热继电器可经电流互感器接入。为提高保护精度,起动时将热元件FR短接,运行时投入。 控制电路起动过程分析: 按动SB2→KM1线圈通电自锁→M串RF起动。同时,KT通电延时→时间到,KA线圈通电自锁→KM2线圈通电 → KT线圈断电复位,转子切除RF, M进入运行状态。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控制线路参见图2-15、2-16)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正反转实现的方法:改变电源相序(两根火线对调)。 1. 正反转基本控制电路: 主电路: KM1主触点接通正相序电源—M正转。 KM2主触点接通反相序电源—M反转。 控制电路: SB1控制正转,SB2控制反转,SB3用于停止控制。 KM的常闭触点用于互锁控制,即使在接触器故障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发生主电路短路现象。(参见图2-17a) 2. 按钮联锁功能 图2-17a的电气操作只能按正、停、反或反、停、正的方式进行操作。电路不能正反、反正操作控制,给设备的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图2-17b、c控制系统中使用按钮连锁,首先使用和常开触点联 动的常闭触点的断开对方支路线圈电流,再利用常开触点的闭合接通通电线圈电流。可以很方便地使电动机由正转进入反转,或由反转进入正转。 第四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1.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 双速电机的变极方法 U1V1W1端接电源, U2V2W2开路,电动机为△接法(低速) U1V1W1端短接,U2V2W2端接电源为YY接法(高速) 注意:变极时,调换相序,以保证变极调速以后,电动机转动方向不变。 (双速电动机三相绕组联结图见图2-18) 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 主电路 :KM1主触点构成△接的低速接法。 KM2、KM3用于将U1V1W1端短接,并在U2V2W2端通入三相交流电源,构成YY接的高速接法。 控制电路:图a电路中,按钮SB1实现低速起动和运行。按钮SB2使KM2、KM3线圈通电自锁,用于实现YY变速起动和运行。 (控制线路图参见图2-19)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图b 电路在高速运行时,先低速起动,后高速(YY)运行,以减 少启动电流。 选择开关SA合向高速→时间继电器KT线圈通电延时→KM1线圈通电,电动机M作低速启动。KT延时时间到→KM1线圈断电复位→KM2、KM3线圈通电→电动机M作YY接法高速运行。 选择开关SA合向低速→KM1线圈通电,电动机M作低速转动。 选择开关SA合向0位时,电动机停止运行。 (控制线路图参见图2-19)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8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1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第四节 调速控制 第五节 制动控制 目的要求:1. 了解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控制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异步电动机电磁调速控制原理 3.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种制动控制方法 知识要点:1. 电磁调速控制 2. 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 3.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技能要点:掌握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的接线方式 教学步骤: 1. 介绍另外两种调速控制方法:串电阻调速和电磁调速 2. 根据不同的制动方法逐步介绍其控制线路原理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12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20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 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控制 调速原理:随着转子所串电阻的增大,电动机的转速降低,转差率增大。 控制方式:采用凸轮控制器进行控制。 控制线路图(见教材图2-20) 调速控制过程分析:(正向调速运行) 凸轮控制器置“0”位,KT10、KT11、KT12接通—>合上QK—>按起动按钮SB2—>KM通电主触头闭合—>凸轮控制器置“1”位—>KT12、KT6、KT8闭合—>电动机M通电,转子串入全部电阻,正向低速运行—>KT手柄置“2”位—>KT12、KT6、KT8、KT5闭合—>电阻R1被切除,电动机转速上升—>当KT手柄从“2”依次转向“3”“4”“5”时,触头KT4~KT1先后闭合,电阻R2、R3、R4依次切除,电动机转速逐步升高,直至额定运转。 反向原理同正向。(限位开关SQ1、SQ2起到切断电动机电源,保证安全运行的作用) 3.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电机组成:异步电动机、电磁离合器、控制装置。 调速原理:改变电磁离合器的励磁电流 控制线路图(见教材图2-22) 调速控制过程分析: 合上刀开关QK—>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通电—>电动机M运转—>VC输出直流电流给电磁离合器YC,磁极随电动机和电枢同向转动—>调节可变电阻R改变励磁电流大小 第五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制动方法:机械制动、电气制动 机械制动:电磁抱闸 电气制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发电制动、电容制动 5.1 反接制动控制 工作原理: 反相序电源制动,转速接近零时,切除反相序电源。 主电路: KM1电动运行;KM2通入反相序电源,反接制动。 R限制反接制动电流。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控制电路 (速度控制原则): 起动:接动启动按钮SB2→KM1通电自锁→电动机M通入正相序电源转动。 停止:按动停车按钮SB1→KM1线圈断电复位→KM2线圈通电自 锁,实现反接制动,转速n接近零时,速度继电器KS常开 触点打开→KM2线圈断电,反接制动结束。 (控制线路参见图2-24) 5.2 能耗制动控制 用途:电气制动多用于电动机的快速停车。常用方法有能耗制动和反接制动。 ① 制动原理:制动时,在切除交流电源的同时,给三相定子绕组通入直流电流。 ② 主电路:直流电源的获取方法,交流电源(降压)经整流(半波、全波、桥式)。 主电路中接触器KM1的主触点闭合时,电动机M作电动工作。 接触器KM2主触点用于能耗制动时为定子绕组通入直流电流。 ③ 控制电路(按时间原则控制) 起动:按动起动按SB2→KM1线圈通电自锁,电动机M作电动运行。 制动:按动停车按SB1→KM1线圈断电复位→KM2线圈通电自锁→电动机M定子绕组切除交流电源,通入直流电源能耗制动。 SB1→KT线圈通电延时→KM2线圈断电复位→KT线圈断电复位。 5.3 电容制动控制 制动原理: 切断交流电源后,定子绕组接入电容,转子内剩磁切割定子产生感应电流向电容充电,充电电流形成磁场与感应电流作用产生制动力矩,使电动机制动。 控制线路图(见教材图2-28)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制动控制过程: 起动: 闭合刀开关QK—>按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通电 —>电动机M 运行 —>KT延时打开常开触头闭合。 制动: 按停止按钮SB1 —>KM1断电 —>KM2通电 —>电容接入,制动开始 —> KT断电,延时打开常开触头—> KM2断电—>电容器断开,制动结束。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9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1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第六节 其它控制环节 第七节 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目的要求:1. 了解其它典型控制环节 2. 掌握电器控制线路的常用设计方法:经验设计法 知识要点:1. 多地点控制 2. 多条件控制 3. 自动循环控制 4. 经验设计法 技能要点:根据经验总结学会自己设计基本的电器控制线路 教学步骤:1. 逐一介绍其它各种典型的电器控制环节 2. 两种电器控制线路设计方法的介绍及对比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习题13、16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07 年 3 月 21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六节 其它典型控制环节 6.1 多地点控制 定义:多地控制电路设置多套起、停按钮,分别安装在设备的多个操作位置,故称多地控制。 特点:起动按钮的常开触点并联,停止按钮的常闭触点串联。 操作:无论操作哪个启动按钮都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起动;操作任意一个停止按钮都可以打断自锁电路,使电动机停止运行。 (控制线路参见图2-29) 6.2 多条件控制 电路用途:多条件启动控制和多条件停止控制电路,适用于电路的多条件保护。 电路特点:按钮或开关的常开触点串联,常闭触点并联。多个条件都满足(动作)后,才可以起动或停止。 6.3 多台电动机顺序控制 用途:用于实现机械设备依次动作的控制要求。 ① 主电路顺序控制: KM2串在KM1触点下,故只有M1工作后M2才有可能工作。 ② 控制电路的顺序控制: a)KM1的辅助常开触点起自锁和顺控的双重作用。 b)单独用一个KM1的辅助常开触点作顺序控制触点。 c)M1—>M2的顺序起动、M2->M1的顺序停止控制。 顺序停止控制分析: KM2线圈断电,SB1常闭点并联的KM2辅助常开触点断开后,SB1才能起停止控制作用,所以,停止顺序为M2->M1。 6.4 自动循环控制 控制线路按照行程控制原则,利用生产机械运动的行程位置实现控制,通常采用限位开关。(控制线路参见图2-32) 第七节 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电器控制线路设计方法有两种:经验设计法和逻辑代数设计法。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1、 经验设计法 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内容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的设计。 ① 主电路:主要考虑电动机起动、点动、正反转、制动及多速控制的要求。 ② 控制电路:满足设备和设计任务要求的各种自动、手动的电气控制电路。 ③ 辅助电路:完善控制电路要求的设计,包括短路、过流、过载、零压、连锁(互锁)、限位等电路保护措施,以及信号指示、照明等电路。 ④ 反复审核:根据设计原则审核电气设计原理图,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修改和完善电路设计,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常用的经验设计方法: ① 根据生产机械的要求,,选用典型环节,将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并加以补充修改,综合成所需的控制电路。 ② 没有典型环节,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自行设计,采用边分析边画图的方法,不断增加电器元件和控制触点,以满足给定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经验设计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安全、可靠 1)线圈的连接(参见图2-33) 2)电器触头的连接 3)减少控制触点,提高可靠性(参见图2-35) 4)考虑电器触头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5)防止竞争现象(参见图2-36) (二)控制线路力求简单、经济 1)尽量减少触头的数目 2)尽量减少连接导线(参见图2-38) (三)防止寄生电路 (四)保护环节 1、断路保护 2、过流保护 3、过载保护 4、零电压保护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 利用逻辑代数,从生产工艺出发,考虑控制电路中逻辑变量关系,在状态波形图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设计法和步骤,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电路。 基本运算: (一)逻辑与 (二)逻辑或 (三)逻辑非 逻辑电路的基本类型: 1、逻辑组合电路 2、逻辑时序电路 两种设计方法的比较 经验设计的特点: ① 设计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使用广泛。 ② 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设计经验,需要反复修改图纸,设计速度较慢。 ③ 设计程序不固定,一般需要进行模拟实验。 ④ 不宜获得最佳设计方案。 逻辑设计法设计出的电路较为合理、精练可靠,特别在复杂电路设计时,可以显示出逻辑设计法的设计优点。 小结 本章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制动、调速、正反转等电路的控制对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也掌握了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控制电路原理的分析,掌握了对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10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2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三章 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第一节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 第二节 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目的要求:1. 了解C650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原理 2. 了解M1730型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原理 知识要点:1.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 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技能要点:典型机床的控制原理分析 教学步骤:1. 介绍机床的用途、结构、组成 2. 逐步分析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举例、图示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 年 月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目的: 通过对车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平面磨床、桥式起重机等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为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打下一定基础,本章是前两章知识的综合应用。 要求: 学会分析电气设备中各种电动机起动、制动过程和各种辅助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气设备中电气原理图的原理和结构。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步骤: 1、了解机械设备的机械动作及工步图。分析传动系统的驱动方式,含电动、液压、气动驱动原理。 2、了解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3、分析机械部件与电器元件的关联,含操纵手柄,行程控制的档铁、撞块、离合器、电磁铁等的状态及安装位置。 4、分析电气控制原理。 第一节 C650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 应用: 金属切削机床(车削外圆、内圆、端面、螺纹和成形表面) 切削加工: 主运动(工件旋转) 进给运动(刀具直线运动) 辅助运动(刀架快速移动及工件的夹紧、放松等) 电气控制要求: 主轴电动机(30KW三相笼型电动机): ①正向点动 ②主轴的正、反转 ③电气反接制动。 快移电动机(2.2KW):点动控制。(实现刀架快速移动) 冷却泵电动机(0.125KW):起停控制。 (提供冷却液) (电气控制原理图参见图3-1) C650型车床主电路分析 M1(主电动机): ① KM1、KM2实现正反转; ② KT与电流表PA用于检测运行电流; ③ KM3用于点动和反接制动时串入电阻R限流;正反转电动运行时R旁路。 ④ 速度继电器KS用于反接制动时,转速的过零检测。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M2(冷却泵电机):KM4用于起停控制。 M3(快移电动机):KM5用于起停(点动)控制。 主电动机M1的控制电路分析 点动(正向):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圈通电(无自锁)→M1串R全压正向点动,电流表PA不投入。松开点动按钮SB2→KM1线圈断电,点动停止。 正反转控制(SB3、SB4):按动正转SB3→ KT线圈通电延时、KM3线圈通电→主回路R被旁路→KA线圈通电→ KM1线圈通电自锁→M1正向起动。启动完毕,KT延时时间到→PA投入检测运行电流。 反接制动(正转时n>0触点闭合):按动停车按钮SB1→KM1、KT、KM3、KA线圈断电,松开SB1→KM2线圈通电→M1串R反接→n<100r/min时→KM2线圈断电,切除反接电源,M1停止转动。 其它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 M2(冷却泵):SB5、SB6及KM4构成起停控制电路。 M3(快移):刀架操纵手柄控制刀架拖板的工步移动和快速移动。 按动操作手柄点动按钮,压下位置开关SQ→KM5线圈通电→电动机M3点动。 第二节 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用途:以高速砂轮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精密加工机床) 特点:①可加工硬质材料;②加工精度高,光洁度高 分类:平面磨、外圆磨、内圆磨等。 主要结构:立柱、滑座、砂轮箱(磨头)、电磁吸盘、工作台、床身。 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运动形式: 主运动:砂轮的旋转运动,线速度30~50米/秒。 进给运动:工作台在床身导轨上的直线往复运动;磨头(砂轮箱)在滑座立柱上做横向和垂直直线运动;采用液压驱动,可平滑调速。 辅助运动:冷却泵电动机拖动砂轮架快速移动,液压泵电动机拖动工作台进给。 电气控制要求: ① 砂轮电动机M1、冷却电动机M2同时起动或停止。 ② 液压泵电动机M3控制工作台进给运动。 ③ 电磁吸盘控制(工件冲磁、去磁)。 ④ 保护:电磁吸盘过压、欠流、短路、过载保护等。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电气控制原理图参见图3-2) M7130主电路分析 电动机控制电路 ① 砂轮及冷却泵电动机(M1和M2)的主电路: XS1连接水泵插接头,接上时,KM1同时控制M1、M2起停。热继电器FR1、FR2作过载保护。 ② 液压泵电动机M3的主电路: KM2控制M3的起停。热继电器FR3作过载保护。 M7130控制电路分析 ③ 砂轮及冷却泵电动机(M1和M2)的控制电路: 在各台电动机不过载(FR1~FR3),以及电磁吸盘通电吸附时,电流继电器KA为动态。 SB1、SB2、KM1构成M1、M2起停控制电路 (SB1为常闭触点)。 插头XS3用于磨床调整时,在电磁吸盘不工作,过流继电器KA常开触点不工作时,插入XS3使各台电动机动作。 ④ 液压泵电动机M3的控制电路: SB3、SB4、KM2构成液压泵电动机M3起停控制电路。 电磁吸盘控制电路 工件吸持: 转换开关SA1的1、3点接通,电磁吸盘CT线圈通电,电流继电器KA为动态,允许电动机控制电路工作。 去工件: 转换开关SA1的1、2点接通,电磁吸盘CT经R2(限流)通入反向电流,吸盘及工件去磁,然后将转换开关SA1扳回0位(中间)。 搬去工件后,必要时,还可以用交流去磁器对工件进一步去磁。 欠流保护: 电磁吸盘线圈电流过小(吸力下降)KA复位,其常开触点断开,KM1、KM2线圈断电,砂轮及液压泵停止工作。 其他保护: R1、C用作阻容吸收装置,用作过压保护;R3用于CT的续流保护。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电器与PLC控制 2006 年至2007 年第 2 学期第 11 次课 班 级: 05电气1-4班 编制日期:20 07 年 3 月 21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三章 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第三节 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第四节 铣床的电气控制 目的要求:1. 了解Z3040型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原理 2. 了解XA6132型万能铣床的电气控制原理 知识要点:1. 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 万能铣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技能要点:典型机床的控制原理分析 教学步骤:1. 介绍机床的用途、结构、组成 2. 逐步分析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述、分析、图示、举例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分析与小结: 授课教师: 陈剑 授课日期:20 年 月 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Z3040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用途:钻孔、扩孔、镗孔、绞孔、功丝等机械加工。(主要用于加 工大、中型零件) Z3040摇臂钻床简介: 最大钻孔直径400mm、跨距1200mm。 构成:底座、立柱(内、外)、摇臂、主轴箱、主轴、工作台(固 定工件)。 摇臂钻床机械运动 主运动:主轴带动钻头刀具作旋转运动(主电动机M1驱动)。 进给运动:主轴的上、下进给运动(主电动机M1驱动)。 辅助运动: ① 外立柱和摇臂绕内立柱作回转运动(手动)。 ② 摇臂沿外立柱作升降运动(升降电动机M2驱动)。 ③ 主轴箱沿摇臂水平移动(手动)。 ④ 夹紧与放松运动,外立柱与内立柱、摇臂与外立柱、主轴箱与摇臂间的(液压驱动,电动机M3拖动)。 (电气控制原理参见图3-3)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要求 1、主轴的控制:主轴由机械摩擦片式离合器实现正转、反转及调速的控制 。 2、摇臂升降过程:放松→升/降→夹紧 a. 摇臂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压下放松位置开关SQ2; b. 做升/降运动; c. 升降完毕与夹紧之间加入1~3S的时间延时,以克服惯性; d. 升降完毕后,做夹紧运动,完全夹紧,压下夹紧位置开关SQ3,摇臂升降过程结束。 位置开关SQ1 、SQ6用于升降限位保护。 3、工作状态指示:HL1、HL2用于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放松工作状态指示,HL3用于主轴电动机运转工作状态指示。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主电路 主电动机M1: KM1单向起停控制。 摇臂升降M2:KM2、KM3,正反转控制。 液压泵机M3:KM4、KM5,正、反转(夹/松)控制。 冷却泵M4:组合开关SA1单向手动控制。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摇臂钻床控制电路分析 主电动机控制 SB1、SB2、KM1构成主轴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电路,HL3用作运行指示。 摇臂上升过程分析(夹紧时压下SQ3 ): 按下SB3→KT通电→电磁阀YA线圈通电、KM4线圈通电→ 液压泵电机M3正转、压力油进入摇臂夹紧油缸右腔→ 摇臂松开→压下SQ2→KM4线圈断电→M3停止放松(此时SQ3恢复为常态,YA线圈仍通电)。 压下的SQ2 →KM2线圈通电→摇臂升降电机M2正转→摇臂上升→升至需要高度时,松开SB3或摇臂压下限位开关SQ1时→ KT线圈断电延时、KM2线圈断电→M2停止上升 。 KT线圈断电延时1~3S→KM5线圈通电→液压泵电机M3反转→ 摇臂夹紧→压下SQ3→KM5、YA线圈断电→M3停止。夹紧完毕,摇臂上升的全部过程结束。 主轴箱与立柱,外立柱与内立柱间的夹紧、松开(两者同时进行): 松开:按下SB5→KM4线圈通电→液压泵电动机M3正转,电磁铁YA线圈不通电,泵入的压力油进入主轴箱和立柱液压缸右腔→主轴箱和立柱同时松开→ 直至位置开关SQ4复位→HL1作松开状态指示,此时松开按钮SB5,放松过程结束。 夹紧:按下SB6→KM5线圈通电→液压泵电动机M3反转、YA线圈不通电,泵入的压力油进入主轴箱和立柱液压缸左腔→主轴箱和立柱同时夹紧→ 直至压下位置开关SQ4→HL2作夹紧状态指示,此时,松开按钮SB6,夹紧过程结束。 第四节 XA6132型万能铣床的电气控制 用途:铣削各种形式的表面、平面、成形面、斜面和沟槽等。 分类:立铣、卧铣、龙门铣、仿形铣、专用铣床。 常用的卧式万能铣床型号: X62W、改进型XA6132。XA6132是在X62W型万能铣床的基础上增设电磁铁离合器抱闸制动,其他机械结构相同及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相同。 构成:床身、悬梁、刀杆支架、升降台。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XA6132万能铣床运动方式 主运动:主轴电动机驱动主轴带动刀具作顺铣、逆铣,转动方向手动预选。 为了换刀方便,主轴采用电磁离合器制动。 为了主轴和进给机械变速后的齿轮啮合,采用瞬时变进冲动。 升降式工作台进给运动(进给电动机驱动) 升降台的构成: 矩形(直线运动)、圆形(圆弧运动)两层结构。 矩形工作台的六个运动方向和圆工作台的旋转运动要求互锁,任何时刻,只允许存在一种运动形式的一个方向运动。 为了避免打刀(安全),要求有先做主轴旋转,然后工件进给的顺序控制。 (电气控制原理图参见图3-4) (原理分析过程较复杂,此处省略) 小结 通过对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分析,了解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典型控制回路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过程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理解,并学会了自行设计一些简单、基本的电气控制回路,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板书或旁注 第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