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运用(13分)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菌子(jūn) 譬如(pì) 别扭(biè) 哺育(bǔ) ....B.累赘(léi) 竹篾(miè) 遵嘱(zhǔ) 河干(gān) ....C.喷香(pèn) 修葺(qì) 疮疤(chuāng) 教诲(huì) ....D.呜咽(yān) 撵走(niǎn) 枯槐(huái) 咀嚼(jué)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 A.朦胧 碾压 斑斓 颠沛留离 B.妥帖 愧作 麻雀 以身做则 C.恍惚 繁锁 商酌 深恶痛绝 D.诘问 卸却 闲暇 心有灵犀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1分)
A.经过一天的颠沛流离,我们来到了位于哈密市前进东路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供电段。 B.他处理问题时,常常自作聪明,事情办砸了又推给别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C.学校附近的十几个农民擅自到教学楼下开凿煤窑,导致教学楼墙壁出现裂缝,地基下陷,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整日屏息凝神,担惊受怕。
D.当他拿起指挥棒,沉浸在音乐中时,一种文化上的脉动令他感到与现场观众心有灵犀。 4.下列修改病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曾三令五申多次强调,必须把手机进课堂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修改:学校曾三令五申多次强调,必须把禁止手机进课堂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B.文物的资产化之路,必须本着“保护第一”为原则,方能守得中华文物的周全与安宁。
修改:文物的资产化之路,必须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方能守得中华文物的周全与安宁。C.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整理、搜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修改: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整理、搜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D.通过每一位同学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班终于在期末被评为“文明班级体”的称号。 修改:在每一位同学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班终于在期末被评为“文明班级体”的称号。 5.下列选项中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选项是( )(1分) A.热烈欢迎 好学生 喷射火焰 一箱苹果 B.老师讲课 东方红 考试科目 沉迷游戏 C.安排任务 眨眼睛 举行仪式 出现故障 D.耀武扬威 很委屈 指桑骂槐 断章取义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中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B.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C.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 D.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也不算什么苦。 7.对下列文句的修辞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我的心也震颤了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进去看这朵从重压中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撇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节选自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A.“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在文中出现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突出作者对木槿花开的惊奇与赞叹。 B.“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木槿花的花瓣的轻薄剔透之美。 C.“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鲜活地描绘出木槿花从容自得的姿态。 D.“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出木槿花的生长时的坚强与色彩的绚烂。 8.假如你的朋友期中考试成绩不错,但临近期末他却十分浮躁,不肯踏实复习,请你选择一幅符合对联要求和情境要求的“座右铭”警醒他。( )(1分)
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B.彩蝶飘然一季随风逝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蚯蚓潜心四时硬土松 C.话虽未到口边三思更好 D.莫效蝉鸣窗外噪呱呱 事纵放心得下再慎何妨 当师蜂酿巢中勤默默 9.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杨绛在其回忆性散文《老王》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将阿长善良朴实又迷信唠叨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B.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们”寻找茅屋主人的过程,又用倒序手法交待解放军叔叔建造茅屋的初衷;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在“物”与“人”的明暗双线交织中,表达对人生际遇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C.铭,是古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有唐代刘禹锡所著名篇《陋室铭》;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主要目的是陈述观点,有北宋周敦颐所著名篇《爱莲说》。
D.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河中石兽》一篇选自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劝学》一篇选自其史学巨著《史记》。 二、古诗词鉴赏(共10分) 10.默写(每空0.5分,共4分)
(1)杜牧的《泊秦淮》中借用典故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2)李商隐《贾生》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4)孔子有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 。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小雨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政入万山国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赚得行人错喜欢”中“错喜欢”有一个版本是“空喜欢”,你觉得哪个字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小雨》中的“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3)以上两首诗都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但风格各异。《小雨》是写景诗,在写景中寄寓情感,表现出
①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哲理诗,在叙事中蕴含道理,启示我们 ② 。(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2.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穿行时,阿龙纳斯和同伴们在 (1) 看到了无数漂浮着的尸体,还看到了因细菌而形成的、一望无垠的“ (2) ”。(1分)
13.“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张正义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这句话是 (1) 说的,用来形容 (2) 。(1分)
14.在这段惊心动魄的海洋历险中,鹦鹉螺号遭遇了许多次险情,如士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但最终都化险为夷。请你从以上提到的险情中,挑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概括主要情节,并谈谈你从相关人物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3分)
四、文言文阅读(8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15.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 (1)亭亭净植 植: (2)日光下澈 澈: ..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潭西南而望 ..B.可爱者甚蕃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水陆草木之花 至石之半 ..D.全石以为底 众服为确论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8. 古人往往通过景物含蓄地传递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请结合【甲】或【乙】,谈谈你
的理解。(3分)
我选择: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问题(5分)
斝(jiǎ),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底有平底、圆底,足有锥状空足、锥状实足、锥形足等。斝可作温酒和饮酒之用。
19.这段文字是从形状、 、 、三个角度介绍斝,划线部分的说明顺序为 。 20.结合下图,指出和爵形状上的相同点: , 。
(二)阅读文章,完成问题(13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
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一个走运的人 阅读答案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2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2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 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2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6分)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賽,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作者: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
25.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2分)
26.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2分)
27.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1分)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28.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1分)
六、写作(40分)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纹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 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阅读答案
19. 种类,作用。逻辑顺序。 20.三足;两柱。 21(4分)
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22(3分)
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3(3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24.(3分)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1分)。
25.一个人面相再好,都是一时的;只有品相好,才是永远的,不朽的。 (或者:人生只有注重品相,才能真正立足社会,被人认可。)
26.对比论证。文段通过现实中比比皆是的重相貌和轻品相进行对比,论证了社会中重面相轻品相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1.该不算狗拿耗子。这句话引用俗语,看似自贬或戏谑,但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27.应该放到第⑥段合适。这一段是从反面举例,所以此事例合适。 28.示例:深度美容,美到你心灵深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