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二是在生活中体验。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天每一个新起点,从中体验生命的意 义。
三是在博爱中诠释。用博爱的胸怀感恩父母、好友、师长、学校、社会以及感恩 大自然、感恩生命,能够诠释出生命更为丰富的意义。
四是在创造中开拓。在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就开拓了什么的意义。 五是在痛苦中参透。当我们生命必须经历挫折、苦难和不幸时,需要去发掘其中 的意义,它能激发我们在苦难中体验生命甚至是享受生命的巨大潜力。
六是在死亡面前领悟。适度的死亡焦虑,可以让人们正视生命的有限,珍惜自己 所拥有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
一、 心理危机的概念及性质
1、危机与心理危机 危机:一是指突发事件;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心理危机:可以
指心理状态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 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3、心理危机的性质 双重性:危机可能会造成危险,危机也可能带来机遇; 非医学性:是
人的一种正常生活经历,并非疾病和病理过程; 个体性:危机的程度与诱发事件强度不一定成正比,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 以及个体的应对能力、个性、过往经历等;
结合资料讲授
复杂性:危机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它不严格遵守一般的因果关系规律。 时间性:危机演示, 10 分是有时间限度的,通常最多持续 8 周,在危机时段的后期,主观不适应 的感觉会减轻。 钟。 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没有人能够幸免。
3、心理危机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日常工
作、学习与生 活,因此,本阶段采取常用的应对机制来拮抗应激所致的焦虑和不适,以恢复原有的 心理平衡;
第二阶段:常用的应对机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创伤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生 理和心理等紧张表现加重并恶化,当事者的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
第三阶段:当事者情绪、行为和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促使其应用尽可能的应对 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情绪困扰,其中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危机干预等;
第四阶段:系活动的危机状态。当事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应用了不恰当 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使得问题长期存在、悬而未决,当事者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 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二、学习心理危机自我识别和自我调整
1、心理危机自我识别 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处在心理危机
中。这些变化包 括认知变化、情绪与行为的变化。
认知改变。当环境发生变化,个体对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资源进行认知评价,随即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出现应激的反应。个体同时对反应的结果也进行认知评价。 情绪改变。一是焦虑;二是恐惧;三是抑郁。 行为改变。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机体在外表行为上也会发生改变。 讲解 10 分钟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是复杂的,它不是某一种原因和某一个心理问题一一对应 的结果,其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创伤; 就业竞争引发的心理危机; 学业压力引发的心理危机; 情感引起的心理危机; 经济因素引起的心理危机; 环境适应问题。 3、大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面对危机时的自我调整最重要的是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应做到:其一, 了解自己身体构造及生命的基本特征。其二,熟知有关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 识,有强健的体魄,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其三,在遇到挫折和痛苦时,能调节不良情 绪。 大学生珍爱他人生命的方式表现在:不怨天尤人,不伤害他人。能与他人和谐共 处,遵守与人为善的原则。懂得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 大学生面对危机时的自我调整还要掌握情绪调节的一般办法,如合理宣泄、自我 放松、认知调整方法等。 三、寻求心理危机的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 1、寻求心理危机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社会 支持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压力、消除个体心理 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 寻求来自学校、家庭成员和社会机构的广泛的社会支持。 讲解 10 分钟 2、争取心理危机的专业帮助 尽管人类会遇到错综复杂、各式各样的危机,但危机干预工作者仍可以用相对直 接有效的干预方法来处理危机。 第一步:确定为题。即从来访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来访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 第二步: 保证来访者的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 应将保证来访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第三步:给予支持。强调与来访者沟通与交流,使来访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 心帮助的人。 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来访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 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来访者选择。 第五步:制订计划。危机干预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共同制订行动步骤来矫正其情绪的失 衡状态。 第六步:得到承诺。在危机干预结束前,工作者应该从来访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 适当承诺。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第二节 活动与体验 活动一 生命线 【主题】 思考生命 【目的】对自己的一生做评估和展望,体会生活的宝贵,爱惜自己的生命 【过程】 1、老师说明活动过程,见下表,然后让成员自行填写。 2、 10 分钟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3、小组交流中,大家都拿着自己的生命线给其他人看,边展示边说明,注意自己与 他人内心的反应。 4、美文欣赏。 活动二 洞口余生 【主题】 思考生命的价值 【目的】明确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重要性的珍视 【过程】 1、折叠椅一人一把。 2 、把班级成员分成 5-6 个人一组。每组围圈坐下,尽量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留一 个出口;为增强气氛可以拉上窗帘,关上灯,出口最好靠近门或窗。 3 、老师说明:有一群学生到郊外旅游,不巧遇到泥石流倾泻,全部被困在几米的 地下,只有一个出口,而出口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谁先出去就有生的希望。请每个 人说出自己求生的目的及将来可能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然后大家一起协商表决第一个 出洞的人,并排出次序。然后全体一起讨论活动过程及自己的感受。 【辅导】 这是一个澄清生命意义的心理游戏,不关乎正确与否,每个人在游戏中感悟着自己、 体会着别人的人生。只要拥有生命,一切皆有可能。希望这个游戏能激发同学们对生 命的热爱与珍惜,感悟生命的美丽。 活动三 我的五样 【主题】体验幸福 【目的】感受失去,珍惜拥有,学会爱 【过程】游戏过程 【辅导】 拥有幸福感的人, 才可以深切地感受这个世界。 生活中有太多的同学抱怨生活的不公。 通过这个活动,感受你的拥有,体验内心的富有,然后去爱生活,爱自己。只有懂得 爱自己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付出自己的爱去爱别人。试问一个不懂得善待自己、享受生 活快乐的人又怎么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又怎么懂得善待别人? 活动四 我的墓志铭 【主题】珍爱生命 【目的】思考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 【过程】 1、写出当我的生命只剩下 3 个月,我最想做的 10 件事。 2、请在小组内与组员交流你完成以上作业时的感受。 【辅导】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人们常常以为,死亡是老年人才考虑的问题,这是个误区。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生 命之钟的倒计时就开始了。一个人从年轻时就思索死亡,和他年老了才思索死亡,甚 至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些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个结果在等待这我 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人间温情、对大学生活等就有不同的理解。思索死亡是为了 活得更好,书写墓志铭是为了积极引导人生。 5 分钟 课堂小结: 珍惜生命是一种责任 . 你如何看待活着也是一种责任?生命是无比宝贵的,我们 有责任珍惜。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属于你,但是也属于别人,你的生命背 负着责任和承诺,活着是一种责任,你无权轻易放弃生命,将痛苦留给爱你的人和你 爱的人。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