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再论写作思维的创造性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32卷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 Vo1.32.No.2 2010年2月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Feb.2Ol0 再论写作思维的创造性 陈 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 摘要:写作思维的创造性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的论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创造性 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第二,写作思维创造性的来源。 关键词:写作思维;创造性;袁现;来源 中图分类号: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2—0129—02 Futher Discussion on Writing Creative Thinking CHEN Bo (College ofChinese Literatur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ehang 330022,China) Abstract:Writing creative thinking is a hot issue of COllcern.This article discusses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First,the perform・ alice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Second,the source of writing creative thinking ̄ Key words:Writing thinking;Creative;Performance;Source 时至今天,写作思维的创造性仍然是备受关注的一个 一篇散文《雪浪花》,作品描绘了海边浪花击石的壮观景 热点问题。写作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每一次写作中,写 色,然后写了一群戏水的姑娘争论着是什么原因使得坚硬 作思维都会展开新的活动过程,或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 的礁石变得突兀嶙峋,这时“老泰山”听到姑娘们的争论, 思路,或营构新形式,每一次写作思维的成果——文章都 意味深长地说出了一段话:“是浪花咬的”,“别看浪花小, 是新的,不会重复。创造性是开在写作思维之树上的艳丽 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 的花朵。下面,本文从两方面对写作思维的创造性作深入 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 论述。 叫它变个样儿。”这里,浪花不再是礁石的手下败将,而成 了战胜者,作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浪花坚忍不拔的精神, 一、写作思维创造性的表现 揭示出另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样是海浪与礁石,在不 1.作者在对客观生活、写作材料的取舍和重新组合上 同的作家笔下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这正是作者在对客观生 呈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面对 活、写作材料的取舍和重新组合上所呈现出来的思维的创 相同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人写出的文章的内容却大相径庭, 造性。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对具体材料的取舍和重新组合上会表 2.作者对客观生活作出自我的、创造性的评价,能 现出自己思维的个性和特点,呈现出创造性。 “发人之所未能发,言人之所未能言”。别人没想到的,作 诗人艾青有一首著名的《礁石》,诗中写道:“一个 者想到了;别人想到了,没有表达出来的,作者表达出来 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 了。能做到这个方面的创造性的作者,他的眼界的宽度和 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 高度、眼光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要超越一般的人、大多数的 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歌生动地展现了 人,否则他就不可能做到“发人之所未能发,言人之所未 在汹涌澎湃的海浪无休无止的扑打与冲刷中,礁石仍然不 能言”。这也正是为什么举凡伟大的作家首先是一个伟大的 动不移、泰然处之,对礁石的顽强、坚韧给予了热情的赞 思想家。 美,而礁石实际上就是勇敢面对逆境、征服重重苦难的英 回顾漫长的文学史,许多优秀的作品都表现出这样的 雄的化身。散文家杨朔曾经也以礁石和海浪为题材,写了 创造性来。《红楼梦》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衰落 收稿日期:2010—02—05 作者简介:陈波(1976一),女,湖南湘潭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和写作研究。 ・129・‘ 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2卷 过程的描绘,揭示出封建统治必然走向灭亡的趋势,表现 出作者要求婚姻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个性束缚的先 概念和理论涵盖越广,他从客观世界中看到的区别与联系 也就越多,思想整合的可能也就越大。这样,他可以凭借 丰富的“已知”寻求到更多的“未知”,从而打开创造的“大 门”。因此,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反之,知识越贫乏,创 造力越弱。可见,对于作者而言,广泛阅读书籍,学习各 类知识,是获得、保持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根本方法。 进思想。《狂人日记》里,鲁迅第一次戳穿了被封建文人美 化了的专制历史的面具,明确指出封建伦理道德本质就是 两个字:“吃人”。茅盾的《子夜》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 甫等人物的刻画,指出民族资本家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强 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这 些作品都以其独到深邃、不同凡响的思想、见解永远闪耀 着光辉。 3.写作中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营构和语言的运用 体现出作者思维的创造性。作者在谋划文章结构时,一方 面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规定”性,要遵循结构的符合逻 辑、符合体裁特点、突出主题等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另一 方面又有着广阔的主观创造的空间,可以努力地去追求结 构的巧妙、灵活、个性、新颖。那些波澜起伏、别具一格 的结构,正是作者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的结果。 行文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的具体运用,协调统一,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 的是作者在行文中的主观个性运思。 语言的运用更是千变万化、绚丽缤纷,呈现出显著的 创造性。“我读遍了所有马的眼睛,除了温驯还是温驯。” (周树山《卡车上的看马人》)“读”和“眼睛”超常搭配。 “季可人走上前,一把拧住它的耳朵,很家长地斥道……” (叶林《沙海黄昏》)名词“家长”接受了程度副词“很” 的修饰。这样的语言表达,突破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给人 耳目一新之感,充分反映出作者思维的创作性。 二、写作思维创造性的来源 1.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悉心观察。写作的 任务之一是反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 变化之中,它们本身就是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谁也不 和谁重复,日日朝朝都不相同。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世 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如果一位作者对周围的自然 和社会生活能够悉心观察,细细体悟,将变化多姿、精彩 纷呈的大干世界之种种物象摄入眼里、心中,让大脑的宝 库保持着丰富而新鲜的储备,那么,他在写作时就可以思 绪纷飞、思路开阔、笔下生辉,使文章的题材、内容产生 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2.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丰富的理论知识。不断而广泛地 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是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前提和基 础。不难理解,一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他的思想 之“网”也就张得越大,思维的盲区也就越少;掌握的科学 ・130・ 3.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勇于探索、突破惯势、张扬个性 的精神。勇于探索、突破惯势,就是不随波逐流,不人云 亦云,不跟着习惯走,而是独立思考、努力发现,执着地 去寻求新的感受、新的见解,使文章富有创新精神,闪烁 出个性的光彩。赵树理在《当前创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 说:“我在写作上有些别扭劲儿,就是不重复别人已经写过 的东西。”许多作家在打破习惯、挑战传统、“人取我弃” 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例如,结婚本是欢天喜地的事 情,而张抗抗《北极光》中的陆芩芩“一想到要结婚,天 空顿时就变成了铅灰色,雪地不再发出银光,收音机里的 音乐也好像呜咽。似乎等待她的不是五光十色的新房,而 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坟墓。”可谓感受独特,不落窠臼。毕淑 敏的散文《珍惜愤怒》,打破常规思维,揭示出她对“愤 怒”的新见解:“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愤怒是 我们生活中的盐”,“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甚至, 她还从“愤怒”中发现了生命的壮美:“愤怒驱动我们平 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 满活力。”一番对人们习惯性认识的颠覆性的反思,得出了 一个震人心魄的结论,折射出夺目的个性光彩。总之,勇 于探索、突破惯势、张扬个性,具有这样精神的人,创造 性思维必然会随之而来。 三、结语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贯穿着每一次写 作过程。需要补充的是,应用文体诸如事物文书、行政公 文的创造性表现得稍弱一些,因为这些文章通常有明确的 写作对象,固定的行文格式,但是在具体内容的安排、语 言表达上仍然体现出作者思维的创造性来。 参考文献: [1]段建军,李伟.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8. [2]朱行能.写作思维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吴红波.论创造性思维及其对写作语言的影响[J].广 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吴品国.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触摸世界——略谈在写作 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文教资料,2005,(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