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3.14,0,无理数有 A.2个
B.3个
C.
D.
C.4个
D.5个
,
,
,
(每两个1之间的0依次增加1个)中,
2.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4.A.
是负数
是负数,也是有理数
是负数,是有理数,但不是实数 是负数,是有理数,也是实数
B.
之间
,则
B.2
C.C.
到
之间
D.
D.
到
之间
C.
D.27
C.
D.
C.8
D.4
5.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6.立方根是A.9 7.计算A.0到
之间
B.
的数是
B.
的值在 B.
到
8.若,为实数,且A.1
的值为
9.已知、、是三角形的三边,且满足
A.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则这个三角形是
10.如果表示,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的
结果等于
A. B.0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
与
的平方根之和等于 .
的结果是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计算13.若代数式
14.若与互为相反数,则的值为 .
15.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则
,
分别表示实数中,
与,
为圆心,
的值是 . ,则点,点
距点
的距离为 .
16.数轴上点17.如图,在
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点
,则点
所
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重合,以表示的数是 .
长为半径画圆弧,与数轴交于点
18.若记表示任意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
(其中“”“
,,,则
”依次相间)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9.计算: (1)(2)
20.已知某一实数的平方根是21.(1)如图,
;
. 和
,求
的值. ,数轴上
的点.
点对应的数是: .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且
(2)请仿照(1)的做法,在数轴上描出表示
22.已知(1)(2)
.
;
,求下列各式的值.
23.我们定义:如果两个实数的和等于这两个实数的积,那么这两个实数就叫做“和积等数对”,即如果
,那么与就叫做“和积等数对”,记为,则称数对
(1)判断(2)如果
和(其中
,,
,
,
,
.例如:
,
为“和积等数对”.
是否是“和积等数对”,并说明理由; 是“和积等数对”,那么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验证:
24.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猜想(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证.
(3)针对三次根式及次根式写出用
为任意自然数,且
为任意自然数,且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
为任意自然数,且
,有无上述类似的变形?如果有,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
25.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个含有二次根式而非零代数式和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如: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我们称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材料二:如果一个代数式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通常可将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号,这种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
例如:,
请你仿照材料中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
的有理化因式为 ,
;②
的有理化因式为 ;(均写出一个即可)
;(要求;写出变形过程)
(2)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3)请从下列计算:计算:
,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题.
的结果为 .
的结果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3.14,0,无理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是分数,属于有理数;
,
,
,
(每两个1之间的0依次增加1个)中,
解:3.14是有限小数,属于有理数;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无理数有:,故选:
.
C.
,只有
,
,
(每两个1之间的0依次增加1个)共3个.
2.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解:故选:
.
,
B.
,
D.
为最简二次根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解:、、、故选:4.A.解:
; 、
是负数
是负数,也是有理数
是负数,是有理数,但不是实数 是负数,是有理数,也是实数 小于零,是负数,故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小于零是负数,是整数,也是有理数,故
小于零是负数,是整数,也是有理数,有理数属于实数,故小于零是负数,是整数,也是有理数,有理数属于实数,故.
B.
C.8
D.4
故选:.
5.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解:
、
与
不能合并,所以
选项错误;
、原式,所以选项正确; 、原式,所以选项错误; 、原式,所以
选项错误.
故选:
.
6.立方根是的数是
A.9 B.
C.
解:, 立方根是的数是
.
故选:.
7.计算的值在
A.0到之间
B.
到
之间
C.
到
之间
解:
,
,
, ,
故选:.
8.若,为实数,且,则
的值为 A.1 B.2 C.
解:
,
D.
D.27
D.
到
之间D.
,,
,
,
,
故选:
.
,则这个三角形是
9.已知、、是三角形的三边,且满足
A.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
,
,,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
.
,
,
B.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10.如果表示,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结果等于
A.解:
,
原式
, 故选:
.
,
,
B.0
C.
D.
的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解:
与
的平方根之和等于 ,9的平方根是
,
或
.
与故答案为:12.计算解:原式
的平方根之和为或
. 的结果是
或.
.
. 故答案为:13.若代数式解:由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14.若
与,
.
互为相反数,则
的值为
.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根据题意得所以所以原式
,
,
.
,则,,
故答案为15.解:
,
则故答案为:16.数轴上点
.
的值是
.
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则
, .
.
. ,
分别表示实数
与
,则点距点的距离为 11 .
解:
故答案为:11. 17.如图,在
中,
,
,
为圆心,
,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点
,则点
所
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重合,以表示的数是
.
长为半径画圆弧,与数轴交于点
解:
,
点
所表示的数是
.
.
,
故答案为:18.若记
表示任意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
(其中“”“
,,,则 .
”依次相间)的值为
解:
,
,,
,
,
,
,
,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9.计算: (1)
;
(2)解:(1)
; (2)
.
20.已知某一实数的平方根是解:
和
.
和,求的值.
是同一实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
,
解得
,
,
,
.
21.(1)如图,
.
(2)请仿照(1)的做法,在数轴上描出表示
的点.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且
,数轴上
点对应的数是:
解:(1)由勾股定理得,
,
由圆的半径相等,得
;
数轴上点故答案为:
对应的数是;
,
(2)如图所示,在数轴上作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则对角线以点
为圆心,即为表示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的点.
,则
,
,
22.已知(1)(2)
.
;
,求下列各式的值.
解:(1)原式(2)原式
;
.
23.我们定义:如果两个实数的和等于这两个实数的积,那么这两个实数就叫做“和积等数对”,即如果
,那么与就叫做“和积等数对”,记为,则称数对
(1)判断(2)如果式表示). 解:(1)
,
,
和(其中
,,
,
,
,
.例如:
,
为“和积等数对”.
是否是“和积等数对”,并说明理由; 是“和积等数对”,那么
(用含有的代数
不是“和积等数对”;
,
,
是“和积等数对”;
,整理得:
. ,
(2)根据题意得:
故答案为:.
,验证:
24.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猜想(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证.
(3)针对三次根式及次根式写出用解:(1)
为任意自然数,且
,
为任意自然数,且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
为任意自然数,且
,有无上述类似的变形?如果有,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
理由是:
(2)由(1)中的规律可知
,
,
;
,,
验证: (3)
;正确;
为任意自然数,且,
验证:
25.阅读材料:
.
材料一:两个含有二次根式而非零代数式和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如: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我们称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材料二:如果一个代数式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通常可将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
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号,这种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 例如:
,
请你仿照材料中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
的有理化因式为
,;②
的有理化因式为 ;(均写出一个即可) ;(要求;写出变形过程)
(2)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3)请从下列计算:计算:解:(1)
的有理化因式为,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题.
的结果为 .
的结果为 .
,
的有理化因式为
;
(2)①
②;
(3)题:原式;
题:原式
.
故答案为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