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来源:爱够旅游网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该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85分以上的学生大都思维较灵活,表现力强,作业做得整齐美观,正确率高;70分以下的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注意力不够,书写普遍差。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1.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 (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3)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4)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九单元‚除法。 (5)第二单元‚购物。

2.图形与几何(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1 / 12

(2)第六单元‚测量。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 二.复习重.难点:1.加与减2.表内乘除法。3.平移、旋转与轴对称4.元、角、分 三.复习目标:

1.‚加与减。通过复习,让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利用竖式熟练.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表内乘除法计算.口诀的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记住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会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记住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3.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变化。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测量。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5.应用题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求几个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关于平均分和求倍数的除法应用题;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乘除法算式,会解决有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8课时

2 / 12

第一课时加与减的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第1题.P98第1题.P100第6题.P101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P97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P98页第1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P101第13题:先估算再笔算。

3 / 12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xx。(补充练习题)

36-19+17=48-16-23=13+27+10=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P100页第6题,101页第10题的第一小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xx 45下36下53下60下 (1)xxxx少跳了几下? (2)xxxx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表内乘除法的复习

4 / 12

教学内容:课本P97页第2.3.4.5.6,P99-102第5.7.8.9.10题第2小题.11.12.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学生会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97页的第5.6题。

5 / 12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99页第1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99-101页第4.5.7.8.11.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 102页的16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配花方案。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图形的变化的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103.106页。

6 / 1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7 / 12

3.估计与测量

(1)下面这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xx。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完成P98图形与几何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复习图形的变换

1.图形的变换有哪些形式。(平移、旋转、轴对称) 2.完成P103第4题的练习 三.复习元、角、分

1.我们学过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生:元、角、分

2.说说‚元、角、分的进率。谁能说一说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有什么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3.复习元、角、分的换算

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2张50元;5张20元

8 / 12

1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可以换5张10元1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4张5元;20张1元……4.较大一点的人民币的换算。

4.以P97第7题为例复习付钱的方式以及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5.独立完成P102第14.15两题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使用到人民币,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

三.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系统的理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认识得更全面,掌握得更牢固。

第四课时应用题

复习内容:

本学期学过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P100-102第 6.7.8.9.10.11.12题 复习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9 / 12

一.有关倍的应用题

1.松鼠有8只,小兔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小兔有多少只?(1)学生先画图表示小兔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松鼠有8只,松鼠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小兔有多少只?(1)先比较与第1题有什么区别再画图表示松鼠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形似应用题的理解,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连加连减应用题

1.出示例题:合唱队原有76人,有19名同学毕业后,又新加入12人。合唱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合唱队现在有多少?(1)先说一说题意

(2)指名说一说解题的方法:

10 / 12

方法一:先求出19名学生毕业后合唱队还有多少人,再求出新加入12人后,现在有多少人再进行比较。

方法二:先求出毕业19人再加入12人后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7人),然后从76里面减去7人,就是再在的人数。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题目的意思,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最后才动笔列式解答。

三.巩固完成P100-102第6.7.8.9.10.11.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五课时期末综合练习(一)

xx时期末综合练习卷讲评

第七课时期末综合练习(二) 第八课时期末综合练习卷讲评

考试注意事项:

11 / 12

1.认真审题 2.认真书写 3.认真计算 4.认真检查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