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NO.27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科技资讯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博弈
牛成虎常旭华范杰张亚鹏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①
摘要:本文讨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效用及其实质,并运用成本—收益法对
控制污染成本及产生收益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增加经济效益的几点对策,即继续采用传统方式(庇古税,排污许可证交易);普及环保意识,完善环保立法;加大科技投入,减少控污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向清洁型产业转型。关键词:负外部性成本—收益法环境保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9(c)-0121-02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一切资源,经济的发展同样依赖自然资源为支持,而自然资源是稀缺的,经济要长久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必须与之同步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本文中,我们遵循经济学分析规律,假设当事人都非常明确自己的目的,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每次决策时,总会权衡利弊,比较得失,以得到最优方案,获得最大利益。
1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关系
1.1环境对人类产生的作用
①环境直接为人类提供一切生活、生产所需的物质材料,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如:美好的生活环境,清澈的水源,丰富的铁矿石……
②大自然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能够消化、吸收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切废物垃圾,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冲突,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境的改善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必须的自然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进外资,参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增加当地的GDP;同时,好的环境会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心情会更好,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建设中,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的发展是收入增长的动力,经济发展,收入随之增加,人们改善环境的愿望便会进一步加强。
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工业的发展来实现的,那么,在生产中难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废气、废能以及噪声等污染物,而国家对污染排放标准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无限的占用公共资源,这就需企业投资一部分资金
和技术来治理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淘汰陈旧的设备,使之达到国家标准,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投资,降低其竞争力。如允许这样的企业无限制排污,虽然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但造成的环境损失是不可低估的,更何况自然资源的恢复是缓慢的,环境一旦被破坏,那就很难还原。这就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使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总收益一定,清洁环境和经济收益成负相关关系。当清洁环境要求过高时,经济收益会相应减少;反之,享用的清洁环境就会减少。
2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
2.1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环境资源属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资源,每个人使用共有资源都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过度的滥用会带来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环境的破坏。靠市场调节来达到资源的优化使用已经不可实现,由此市场失灵的现象便会产生。
厂商要持久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地从大自然中获得资源,用于支持每一周期的生产,而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积累便会给环境共享者带来污染的负外部性效用。根据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产品的社会成本包括生产该产品的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市场要达到供求平衡,环境的边
际社会成本应等于自然资源的价值。但由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的存在致使实际平衡时的价格仅仅为私人成本,产生的差额便为外部成本。譬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向外排放废气、废渣,而这部分消费是不需要付钱的,钢铁生产者的成本仅为私人成本。如图1,(为私人供给成本,为社会成本,D为私人价值,为污染成本,为市场量,为最适量)均衡点即为,此时边际消费者对钢铁的评价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市场平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污染成本的存在导致市场均衡点与最适量点的分离,造成产品过剩生产(市场量>最适量),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生产量越大,产生的污染物就越多,随之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越严重。
2.2控制环境污染的成本---收益分析
在前文我们也讲过了环境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保护环境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所以,以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与污染成本可以比较得出成本—效益分析。对环境控制的成本包括①资本性成本。厂商要控制污染必需投入设备、厂房、技术、人力、财力等,我们把这部分投入称为资本性成本。②制度性成本。社会为控制环境损害而形成的各种制度安排需要一定的成本,我们把这部分投入称之为制度性成本。假定排放污染物的损害和控制污染物的收益均可用货币计量。如图2,边际社会损失成本和边际私人损失成本分别表示厂商排放污染物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成本。此两条曲线向右上倾斜表示对社会和厂商自己的危害随污染物的增加而增加。边际控污收益表示控制污染物将得到的收益。曲线凸向原点呈递减
①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2006A025)和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科研培育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121
科技资讯2008NO.27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能源与环境
税较高情况下会选择治理污染。
②排污许可证交易。按照科斯理论的观点,通过污染权的自由交易,无论初始配置如何,最终都会是有效的,但实现污染许可证的交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产权明确界定;产权交易成本为零;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现实中这三个条件较难完全符合斯科手段将会大打折扣。
3.2普及环保意识,完善环保立法
人们只有认识到了环境的危害,才会珍惜美好的环境。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重视环境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的环保氛围,制定小学、中学、大学环境保护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公民自助的加入到环保队列中来,同时,应加强激励政策。环保具有正外部性,“搭便车”现象不可避免,缺少了激励政策,环保者的积极性便会下降,对环保工作是不利的。再者,也要完善环保立法,规定明确,惩罚分明,可操作性强,重在实效性,使环保工作有法可依。3.3加大科技投入,减少污染控制成本
当污染的控制成本大于污染成本时,厂商宁愿选择承担污染成本,环境保护并没有实现,加大税收,强行厂商控制污染,只会增加厂商成本投资,减少厂商的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和收益的增加并不有利。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创新,研发先进控污设备,既可降低控污成本,也可增大厂商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产生新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达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效果,最终达到优化处理环保和经济收益的关系。3.4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环保产业,节约型产业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
础,重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矛盾,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环境污染随之加剧,资源浪费,投入成本过高、经济产出低等矛盾突出出来。发展循环产业、环保产业、节约型产业,实质是实现以现有限的资源为基础,加以充分开采利用,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排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像煤炭、石油这类不可再生资源很快将被开采殆尽,以这类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面临着高污染、低产出,自然枯竭等危险,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状态,表明减少单位污染物的收益是递减的。水平交污染物(t)轴于,说明当时,即不加控制时,边际社会损失成本很大;竖直交边际污染成本轴于,即时,即要达到零污染时,虽然边际社会损失为零,但边际控污收益会很大,即投入污染控制的成本同样会很大。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市场要达到最优化配置则对污染的控制水平应选在E点即处,若在点左侧,得不偿失,该得到的效益没得到;若在点右侧,应增加控制,该控制的污染没控制住。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强制厂商将污染排放量控制在点(为政府规定厂商污染物排放最大量),则厂商便会将均衡点选在点,即,仅仅抵消污染物对自身的损失,而对旁观者的损失没有得到补偿,这种选择是低效的,此时,增加控制成本的投入会是全社会的收益增加。而厂商不会自愿的增加投入,这时便需要政府用过行政强制手段迫使厂商控制成本的投入定在点。政府可以规定厂商的排放标准定在点,也可通过税收政策迫使厂商从点移到点,增加的税收额为,当时,,厂商会减少污染,排污量小于;当时,厂商宁愿选择承担这笔费用,最终排量会移到处。
参考文献
[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艳,曾珍香,黄春萍,吴继志.环境问题
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8.
[3]李秉祥,黄泉川.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与环境保护手段的重新整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5.
[4]楼瑾.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
学,1997,5.
[5]徐小钦,石磊.环境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
分析[J].生态经济,2004,12.
[6]王巍娜,龚远星.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5,1
3解决环境问题,增加经济收益的几点对策
3.1传统方式
①庇古税。经济学家阿瑟庇古认为政府应对那些有负外部性活动的厂商征税,用以纠正外部性的影响。税收越高,污染减少的也就越多,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比较污染税与治污收益,在污染
《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符数在20字以内。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来稿一律使用Word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以2700字左右为宜,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严禁抄袭,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欢迎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5、本刊发表周期为10天,出刊后5天内邮寄样刊。
6、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122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