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利弊分析
赵 菁 山西晋煤集团沁秀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公司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都会有利于其基本业务的合理运营也会促进其本身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和进步。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于每个企业或集团而言必不可少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也是被广泛地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由此形成了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上的共享。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和技术背景,详细探讨财务共享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所产生的利与弊的影响,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够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各个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以新的探索和启示。
关键词:财务共享;财务管理;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6-0190-02
一、财务共享概论
在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与工作。而财务共享作为新的财务创新形式,也逐渐渗透到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财务共享借助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基础的财务工作和流程之上,不断地优化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提升流程效率、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并最终达到财务信息共享,财务工作流程共通,以求强化决策支持、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在财务共享的时代和科技的背景之下,财务人员也愈发向管理决策以及经济决策靠近,这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每一个财会人员想要获得进步和成长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财务共享是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高度集中的数据化地处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获得更大的突破。这会使得单位或企业的财务工作和业务更加趋于一体化。在财务共享的框架之下,业财融合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即财务管理要与主营的业务更好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人员不仅能够对于财务工作有很好的把握,借助于财务共享也可以渗透到业务经营的各个层面,从而帮助决策这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而在业财趋于一体化的同时财务人员却显得逐渐分化。由于基础业务被共享中心所替代,传统的财务人员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工作类型以及工作任务,并向着业务财务及财务管理决策转型。因此传统的财务人员将被分化成为高端财务决策人员、业务财务人员等。当然这也会对不同的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业务和专业要求,这些人员需要掌握包括财务核算、会计监督、经济的发展常态、金融经济、管理和运营决策等具有综合性的知识。从整体上而言在财务共享的背景之下,对于传统的财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的是相关工作人员树立起学习和进步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水平,以求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二、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利益分析
当财务共享的理念和知识应用到财务管理的工作和流程当中,会给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改变和颠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工作的相关流程以及会计数据的清算与核实是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的,由此则会造成后续的一系列问题。而在财务共享的背景之下,就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并带来一定的益处。而具体地,财务共享对于财务管理的利益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效降低成本
不论是盈利单位或者是非营利组织,成本总是一个非常严峻和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之中,会出现多个层面的成本,如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监督成本等。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这几项成本都能够得到阶段化的削减,从而促进企业或是单位的长期发展。在人工成本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即便工作量有可能无法达到饱和,但是必须设置相关人员与机构的情况,这样显然未能将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导致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而财务共享可以实现业务集中于某一方向进行
系统化地处理,这样就不必再单独地设置岗位和相应的工作人员,既节约人力亦是节约了成本。同时在实施共享服务后,业务操作得以精细化、标准化,可以说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好了人力资源。在降低了人力成本之后,对于单位主体的管理和监督也会起到很有效的促进作用,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对业务流程、规则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消除了多余的重复性、冗余性且非增值的会计工作流程,这样管理成本与监督成本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缩减。
2.提高工作效率
财务共享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给财务工作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共享服务中心以其专业化的服务,为顾客提供经济决策的理论支撑以及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在财务共享的支持之下,财务人员能够对于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进行集中化的处理,并且能够科学化地监管,由此打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会计工作具有核算与监督两个方面的内容,财务共享的实施会为这两方面都提供有利和便捷的工具。如在财务共享的实施当中,解决异地票据传递问题的影像系统、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自助完成网上报销,网上核实,网上缴费等一系列工作,极大地缩减了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本。而在监督方面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员工的绩效考核,从而切实地提高会计处理以及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3.优化决策水平
企业或者是单位的决策目的通常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而这些目的通常都是建立在及时有效地会计处理之上。决策者可通过相关的运营情况以及财务信息的配合,进行正确地决策。例如当公司的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融合时,那么当公司面临相关的经济决策,就可以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期来支撑,从而可以构建一个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当公司需要进行投资等决策时,便可以运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业务投资上的比较和选择,以此来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获得更高的利润。
三、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弊端分析
即便如上所言财务共享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裨益和便捷,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对于财务共享而言亦是如此,而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远程控制导致沟通出现时滞
财务共享采用的是远程集中服务,因此与业务单位的沟通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而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就可能产生沟通出现时滞的问题,财务工作中的业务内容包含的各个方面,如对于采购、计划、生产、销售、发运等都有所涉及,而利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远程上的沟通显然不如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上的有效与准确。这就会产生相关的问题,可能阻碍后续工作的展开。
2.可能导致其他信息化资源闲置
下接(第193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90
财经纵横
评价指标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因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以及反映评价对象特征而设置的。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应选择科学实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重点在于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构建完善高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选择合理的预算指标,以及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主要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等方法,各单位应综合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设置多个评价指标,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设置完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赋予每一个指标一定的权重,权重反映的是某一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的程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权重来分出各个指标的轻重,从而反映出单位的考核导向。同一评价指标,在对不同类型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可以赋予不同的权重。在考核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应当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考核导向来设置,同时应当根据实际变化和
上接(第190页)
需要作出相应适时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才能真正起到预算绩效评价应有的作用。提高预算绩效评价水平。
四、结语
新形势下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财政部门应将绩效管理工作覆盖全部财政资金,应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全范围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工作。要想提高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重点在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提升。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意识、创新预算编制管理模式,规范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新,赵圆苑.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6):25.
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是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包括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投资中心等。这些中心的建立与实行会大大提高财务管理上的便利性与科学性,可是也正是如此,相关的业务和流程会在其对应的系统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可能导致现已存在的合同审批、预算管理、资产评估等信息系统的闲置,造成资源上的闲置与浪费。
3.可能会加大财务运行风险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因为财务人员的疏忽和错误而产生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如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等。而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之后虽然可以有效地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就可能产生业务流程设计不严谨,处理不合理的系统运行风险,这样自然也会加大整体的财务运行的风险,不利于企业或单位长久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务共享也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积极地掌握新的技能和专业能力。当然从如上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既有益处又有弊端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财务共享的优势而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手段来消除财务共享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继红.集团性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利弊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8):177+192.
[2]吴信龙.财务共享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探究[J].当代会计,2019(9):60-61.
[3]孔梦.浅析实施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利弊影响[J].煤矿现代化,2016(5):118-120.
[4]罗从仁.如何做好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8):196-197[2019-08-11].
四、结语
在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地渗入进来,财
上接(第191页)
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权,科研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要更加高度重视科研人员自主使用经费的权力,比如对于经费预算中的创新团队或者领军人物,应当赋予他们一定的经费使用权,这将有助于将有限的经费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自主性,也要在下放相应材料费、设备经费等采购权方面进行探索,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三)抓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系统性
对于推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改革来说,要更加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系统性建设,特别是要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诸多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应当更加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相关人员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以更加好的适应科研项目需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监督体系,除了要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之外,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避免在科研项目经费方面出现腐败问题。要大力推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风险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风险点”监测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要想使其更具有创新发展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一定要在构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体系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刻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思维,着眼于破解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改革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大力推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模式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在突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目标性、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自主性、抓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系统性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进而为更好发挥科研机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珊珊.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7):48-50.
[2]胡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改革的困境及其法治出路[J].政治与法律,2019(9):28-38.
[3]雷俊生.预算管理视角下科研项目智力投入参与分配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7(12):69-75.
作者简介:马 玲(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现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会计主管、会计师,主要从事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