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5期 黑龙江水利科技 No.5.2o06 (第34卷)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l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Todal No.34) 文章编号:1007—7596(2006)05—0055一O2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和立君 ,于敬平 (1.大庆时代广场管理处。黑龙江大庆163000;2.大庆市花圃,黑龙江大庆163311) 摘 要:土壤沙化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土壤流失在水平方向导致土被的破碎;防治的重点应放在农牧交错带和农业草 交错带。在技术措施上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土壤;现状;退化;改良;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以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著称。而近年来统计资 0.36hm 。其次,使大气环境恶化。由于土壤大面积沙化,使 料表明,我国土地严重退化,并且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 风携带大量沙尘在近地面大气中运移,常常形成沙尘暴。20 大,类型多,影响深远,土壤资源现状让人担忧。 世纪3O年代在美国,60年代在前苏联均发生过强烈的沙尘 1 土壤资源现状与态势 暴,7O年代以来,我国新疆发生过多次。土壤沙化的发展,造 1.1土壤沙化状况 成土地贫瘠,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 沙漠化、土壤沙化总面积1.1亿hm ,占国土总面积的 1.2土壤流失状况 l1.4%。全国草地退化6 770万hm ,占全部草地面积的 我国的水地流失发生范围仅次于土壤沙化和沙漠化,主 21.4%。土壤环境污染已大面积影响到我国农业土壤,2O世 要发生地区是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丘陵地 纪90年代初,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已达60O多万hm ,相 区和东北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业生产区 当于5O个农业大县的全部耕地面积。 域,水土流失已超逾允许流失量多倍。例如,黄土高原总面 土壤沙化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首先,土壤 积53万km .土壤流失面积达43万km ,占中面积8l%左 沙化使大面积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使有限的土壤资源 右,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l1万km ,土壤流失已沟蚀为主,片 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我国从1979年到1989年10a间,草 蚀次之长江流域在2O世纪5O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 场退化每年约130万hm ,人均草地面积由0.4hm 下降到 万km ,到56.2km ,新增土壤流失面积54.48%。南方12省 年数一般也多于连涝年数。从统计资料看,干旱发生是几个 法,这种浇灌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实际需要,把水、肥、农药 县或全州性的,洪涝是某个区域或某条河流。 直接作用在农作物的根部,由于农作物根部的株间和行间均 (5)干旱的周期性,对历史干旱资料进行序列分析可以 被人工薄膜(这种人工薄膜,若干年后将自动分解成有机肥 发现干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又因为干旱的发生受 料)覆盖,从而使田间蒸发量大为减少,使平均每亩地的耗水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干旱发生的周期不是单一周期,而 量骤减,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建立良性运 是复杂的混合周期。从所存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昌吉 行的水利投入补偿机制。依靠体制、科学、减少农村目前仍 州干旱年有明显的“12a一轮”的周期性,另外不同地区干旱 较为普遍的沟灌、漫灌的不合理浇灌方式。目前,农业用水 的周期性也有所不同。根据《昌吉州干旱等级及指标》,全州 方面喝“大锅水”现象还相当普遍。当前,除了要建立水权意 性年份是1962、1968、1974、1986、1991年。 识和有偿使用机制外,还要适当提高用水价格,建立节水的 3抗旱减灾 激励机制,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 昌吉州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干旱又是农业最主要的自然 洪水资源化被水利部列为2003年重点调研课题,将洪 灾害,因此必须对防旱抗旱给予应有的重视。自治州党委、 水当作资源来看待,就是要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转变对洪水 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带领各族农牧民群众积极行动,采取各种 “重限制、轻适应”、“重防治、轻利用”的思想,对洪水资源进 措施,全力以赴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了农业生 行科学调度、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洪 产的顺利进行。作好旱情预报研究,在大旱到来前及时向有 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关部门发布旱情预报。 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在 全方位节约用水:首先是农业节水,因为昌吉州水资源 抗旱期间积极为旱区家民排忧解难,做好抗旱服务工作。 的90%以上为农业所耗。落实国家“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政 加大水利、农业、电力、气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确 策,做好各种农作物在不同地方、不同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用 保抗旱期间的物资供应,共同做好抗旱工作。 水量测试非常重要,即保证正常用水量,又杜绝水资源浪费; 4结语 坚决舍弃高耗水、低产值的农作物;提高渠道、管道的输水能 在今后的防洪抗旱工作中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力,尽量减少从水源到田间输水环节的跑、冒、滴、漏。把天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配 然降水蓄好、用好;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低耗水农作物,若能 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和人 在昌吉州广大农村的一半耕地(特别在严重缺水,区域又较 民生活用水和需要。加大非工程性防洪抗旱措施建设力度, 为干燥少雨的东部地区)上推行上技术较成熟的“渗灌”、“滴 建立全州水情旱情预报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洪抗旱预 灌”(以渗、滴的形式进行浇灌,又统称为微灌)就是个好方 案,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收稿日期】2006—07—25 [作者简介]和立君(1970一),男,黑龙江海伦人,工程师。 一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5期 (第34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Heiiongjiang Science and Tecl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为林茂粮丰的富庶之地。 No.5.2o06 (Todal No.34) 区土壤流失面积已达150万km 。而东北地区开发的晚,但 这些年来水土流失业较为严重,如5O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 约为1O万km ,到5O年代末增加到18.5万km ,8O年代末 增加到28.1km2.。土壤流失主要发生在黑土、黑钙土地区,尤 其是丘陵漫岗地形,以片蚀为主。进入1990年代后,土壤流 失不仅没有被控制,反而很快的扩展,这一趋势构成了我国 (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内蒙古东部、吉林白城地 区、辽西等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有一定的降雨量资源,土壤 沙化发展较快,应建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4)合理开发资源,应合理规划,调控河流上、中、下游流 量,避免使下游干涸,控制下游地区的进一步沙化。 (5)控制农垦。土地沙化正在发展的农区,应合理规划, 控制农垦,草原地区应控制载蓄量。草原地区原则上不宜农 垦,旱粮生产应因地制宜控制在沙化威胁小的地区。从牧业 持续发展看必须减少放牧量。实行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培育 土壤肥力。 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遏因子。 土壤流失在水平方向导致土被的破碎,土被分割度提 高,在垂直方向上导致土被剥蚀遍薄。严重的土壤流失可使 土壤失去原有的生产力,并且恶化景观。其发展速度随着土 壤流失量的增大而剧增。土壤流失导致的土地石质化已是 我国西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该地区耕地减少的主 要原因。同时,土壤流失使土壤养分及其调畜能力受破坏, 肥力快速递降,导致土壤养分严重亏缺。 1.3土壤退化类型 我国土壤退化的发生区域广,全国东西南北中发生着类 型不同、程度不等的土壤退化现象。简要来说,华北主要发 生着盐碱化,西北主要是沙漠化,黄土高原和长江上、中游主 要是水土流失,西南发生石质化,东部地区主要表现肥力退 化和环境污染退化。土壤退化已影响到我国60%以上的耕 地土壤。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 1.3.1干旱荒漠地区的土壤沙化 分布在内蒙古的狼山——宁夏的贺兰山——甘肃的乌 鞘岭以西的广东干旱荒漠地区,沙漠化发展快,面积大。据 研究,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沙丘每年向绿洲推进8m。该地区 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土壤沙化后很难恢复。 1、3、2半干旱地区土壤沙化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河北北部、陕北及宁 夏东南部。该地区属农牧交错的生态脆弱带,由于过度放 牧、农垦,沙化成大面积区域化发展,这一沙化类型区人为因 素很大,土壤沙化有逆转可能。 1、3.3半湿润地区土壤沙化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嫩江下游,其次是松花江下游、东辽 河中游以北地区。呈狭带状断续分布在河流沿岸。沙化面 积小,发展程度轻,并与土壤盐渍化交错分布,属林—— 牧——农交错的地区,降水量在500mm左右。对这一类型的 土壤沙化,控制和修复是完全可能的。 2土壤资源的综合治理对策 2.1 土壤沙化的防治必须重在防 从地质背景上看,土地沙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防治的 重点应放在农牧交错带和农林草交错带,在技术措施上要因 地制宜。主要途径为: (1)营造防沙林带。我国沿吉林白城地区的西部——内 蒙古的兴安盟东南——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古长城线是 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壤沙化正在发展中。我国已实施建设 “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应进一步建设成为“绿色长 城”。 - (2)实施生态工程。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昔日被称为“沙 窝子”、“风库”,当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生物工程与石 工程相结合的办法,在北部沿线营造了1 220多km的防风固 沙林13.2万hm ,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6.5万hm ,在走廊内 部营造起约5万hm 农田林网,河西走廊一些地区如今已成 一56一 (6)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在草原、土壤沙化地 区,工矿、道路以及其他开发工程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对人为盲目垦地种粮,挖掘中药等活动要依法从严控 制。 2.2水土保持根本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即应用工程 原理为达到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山丘区水土资源、防治水 地流失的目的而修筑的各项工程,包括坡面工程、沟道工程、 小型蓄水灌溉工程、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等。水土保持工 程以建设山区基本农田为中心,修筑梯田、坝地保证有足够 的生产粮食的基地,另外林地水土保持工程又是防护林工程 的组成部分,如鱼鳞坑、水平沟、造林梯田等。只有对有限的 降水资源实行人工调控,减少地表径流的流失,改善土壤水 分状况,才是解决水分供应短缺,提高人工林造林成活率与 稳定快速生长的关键所在。采用集水整地的工程技术来对 土壤水分的天然降水进行再分配,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现将 集水整地的工程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即 采用坡面微地形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的技 术措施,主要有变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的措施(如沟垄种 值、耕作、区田、水平犁沟等);增加植被覆盖的措施(如作套 种、草田带状间作、宽行密植等);增加地面覆盖土壤抗蚀性 的措施(如留茬、秸秆覆盖、少耕、免耕、深耕、深松土、增施有 机肥等)。 (3)水土保持法律措施。水土保持法律措施即为防止陡 坡开荒滥伐森林,以及修路、开矿、水利工程、房舍建筑等破 坏水土保持而制定的各种法规,在流域内当山洪、泥流、滑坡 等灾害危及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要道安全的情况下,应当 进行荒溪分类,并绘制山洪、泥石流危险区图。各种措施间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造林整地工程蓄水保土,为幼 年林成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坡面治理工程和林草措施又 可分散拦蓄地表径流,控制沟蚀发展的流水动力。 总之,只有认清土壤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把重 点放在防治和寻找根源上,真正做到措施到位,才能治理好、 利用好我国的土壤资源,构建和谐的、健康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黄昌勇.土壤化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7. [2]赵其国.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J].土壤通报, 1988(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