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中药学的相关名词
(1)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生药的确切含义是指生药材,是在与炮制品相对比的情况下使用的,实际上就是指药材。
2、中药学的起源
(1)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为《神农本草经》,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中品各有120种,下品有125种。
(2)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编著《雷公炮炙论》;梁代,陶弘景编著《本草经集注》。 (3)唐朝,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海药本草》是以收载海外药物为主的药学专著。 3、中药分类法(问答)
药用部位分类法;化学成分分类法;自然系统分类法;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其他分类法: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4、现代中药的记载形式(问答)
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药用植(动)物的培育;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5、植物分类学的简史(问答) (1)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古代分类时期;本草学家时期;早期分类学家时期;林奈及其信徒时期 (2)自然分类系统时期(林奈后进化论发表前时期) (3)系统发育系统时期 6、种下单位的学名
(1)亚种:与明确的种具有地理分布上和生态上的不同 (2)变种:在形态上与明确的种有区别
(3)变型:分类等级中最小的单位,主要是个体群或个体上出现的一些细小的差异 7、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1)按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二次代谢产物。一次代谢产物是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二次代谢产物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以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前体或原料,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过程生产的物质。 (2)自养植物:能直接利用无机化合物来合成有机物的植物。
异养植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经代谢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的植物。 8、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AA-MA)途径;甲戊二羟酸(MVA)途径;莽草酸途经;氨基酸途径;复合途径
9、糖的鉴别反应:Fehling试验; Molish试验(α-萘酚试剂,浓硫酸);成铩试验 10、常见的苷类成分
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是最常见的氰苷。
11、醌类化合物的鉴别:Borntrager反应,检测羟基蒽醌类成分存在。 12、黄酮类鉴别反应
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13、香豆素及其苷类的鉴别反应:异羟肟(wò)酸铁反应;酚羟基反应;Gibb’s反应;Emerson反应
14、挥发油
(1)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混容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2)挥发性(问答):挥发油在常温下可挥发,并不留下持久性的油斑,这可与脂肪油相区别。
(3)比重(判断):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 (4)折光率:挥发油具有强的折光性。 15、环烯醚萜苷
地黄与玄参等炮制后会变黑就是环烯醚萜苷水解聚合所致。 16、皂苷类化合物的鉴别反应:(1)泡沫试验 (2)溶血试验
(3)A 醋酐-硫酸反应 B 三氯醋酸反应(甾体皂苷加热到60℃即发生颜色变化,三萜皂苷必须加热至100℃才能显色) 17、强心苷的鉴别反应
(1)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Keller-Kiliani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2)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Legal反应、Kedde反应 18、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鉴别
三氯化铁试剂 饱和溴水 可水解鞣质 蓝→蓝黑色,含量多时沉淀 — 缩合鞣质 绿→绿黑色,含量多时沉淀 黄棕色沉淀 19、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2)水分测定: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3)灰分测定:测定总灰分有时不足以说明外来无机物的存在,还需要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即不溶于10%盐酸中的灰分。
20、中药鉴定的依据——三类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21、基源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中品种的准确性。
22、水试法是利用中药在水中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红花浸水中,水变金黄花不褪色;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秦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 23、道地药材 (1)“道地药材”即指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生长和种植土壤、气候的产地适宜条件,品质纯正,质量均一、加工精细、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的药材。 (2)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3)浙八味:延胡索、浙贝母、白芍、温郁金、玄参、杭菊、麦冬、白术 24、中药炮制的历史
(1)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先秦-汉代) (2)炮制学科的初步形成(魏晋-唐代) (3)炮制学科的完善时期(宋-元代) (4)炮制学科的发展时期(明-清代)
25、色谱分析法的常见类型: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HPL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