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美术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其他专业学科实践基础上,对美术各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和指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专业教师以研究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实践基础为研究方向,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理论、美术教育教学规律,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学科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改革的能力,具有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的学术理念为特色。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并依托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能够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具有美术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学科课程设计、专业教学能力,能从 事美术教育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

1.培养系统掌握美术教育学基础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专门理论和美术教育、教学规律及现代的美术学教育观念。了解美术教育学特别是美术学学科课程与教学最新理论和前沿动态。

2.培养掌握美术教育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当下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实践与操作能力,毕业后可担任高等院校或其他美术教育教学部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4.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能。

三、研究方向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是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它是美术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方法的理论核心。主要研究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实践等的关系,使得美术课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结构体系更加完善,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学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时 12外 语 公共学位课 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11999902 12060105 12060102 12060104 13050102 11999901 0 54 45 45 45 45 3 3 3 3 3 1 1 1 1 1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3学分 9学分 4 1,2 考试 7学分 分 学期 方式 学开课考核备注 课 学位基础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位专业课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造型与色彩基础 造型与素描基础 油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究 国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究 非学位课 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与教学研究 专业选修课 绘画语言研究 中外美术鉴赏与教学研究 美术材料学 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书法艺术欣赏与教学研究 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实践活动 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 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2篇) 22050102 22050115 22050109 22050110 22050111 22050112 22050107 22050105 22050108 22050101 22050113 45 30 45 45 45 45 30 45 30 30 3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2 3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至少选考查 9学分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至少选修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 31999905 31999902 31999903 31999904 学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 1 1 1 3,5 3 4学分 节 开题报告 合 计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努力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访学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次,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独立或第一署名),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八、其他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是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方向研究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并由相关导师写出评语。(1)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大致应完成20学时的活动,由导师或者导师组提出社会实践计划,报学院审定。(2)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要求完成20学时的教学、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由专人指导并写出考核评语。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题目应具有创新性,对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

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研究的范围要适当。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第3学期结束前参加导师组的开题报告会,通过者方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不通过者要进行修改并得到导师认可或重新开题。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导师组织的预答辩,方可进入答辩阶段。进入答辩阶段的论文要具有创新性、学术性、逻辑性,并符合学术论文规范,能反映研究生的学术专业知识与能力。论文的字数要求在3万字左右。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本课程是以研究美术课程与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必修课,通过专题研究方向深入探讨美术学科教学改 革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高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主要美术内容 内容有:系统讲授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思课程简介 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学科课程设计、教材理论、教学目的教学目与教标、教学过程设计及教育教学改革等理论知识。 学论专题1.郭绍纲、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研究 参考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书目 3.黄光雄,《课程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三)专业选修课 造型与色彩基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研究学习色彩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表现的能力和研究学习造型与色彩学的关系等基本理论、表现形式、教学方法及主要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深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础 1.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2.陈宁,《油画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3.文国璋,《色彩教学》,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书目 4.《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1—4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本课程主要是在本科所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油画专业中的内容造型与色彩语言的表现。研究油画教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过简介 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方法等教学环节,使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1.封加梁、王承昊、朱旗、杨天婴,《油画(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程)》,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陈宁,《油画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布洛欣,《列宾美院油画人像选/高等艺术院校基础训练参考丛书》,天 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4.岳海涛,《油画人物—高等学校美术学科技能课程教材系》,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本课程主要是在本科所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国画专业中的造型与色彩语言的表现。研究国画教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方法等教学环节,使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1.姜舟、康卫东,《国画花鸟(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许晨有、杨振廷、王雪峰,《国画人物(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贾德江,《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荆兆林国画人物》,北京工艺美术出版 社,2006年版 4.陈绶祥,《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油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究 参考书目 国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究 内容简介 参考书目 艺术设计专业技能本课程主要是在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学的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内容学习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理念、表现技法。研究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的知简介 识结构体系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方法等教学环节,使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与教学研究 1.高师编写组,《设计与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严忠林、卫斌,《创意设计基础(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通用教材)》,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3.关俊良、胡家宁《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目 2005年版 4.侯林,《设计速写(现代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本课程主要学习、研究在绘画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本科所学的基础内容之上,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绘画在造型与色彩等方面的语言。立足中外传简介 统文化艺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融贯中西、广收博采,有所创新。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作品。 绘画语言研究 1.叶强、王朝刚、郑力,《抽象绘画语言简明教程(抽象绘)》,重庆出版 社,2006年版 2.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比较研究》,广 参考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书目 3.张元、赵扬,《绘画应用的结与解(艺术材料的遐想)》,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年版 4.姚尔畅,《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外美术作品表现形式风格、流派、特点、技法的基本理论、美术鉴赏知识,讲授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设置、知识结构、教内容法教学过程等,从而加强与提高对中外美术鉴赏教学的理论研究能力与简介 水平,强化中外美术鉴赏教学的现代教育观念,进一步研究美术鉴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美]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2.雅克·德比奇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书目 3.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4.薄松年,《中国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本课程是从美术材料、美术技法以及现代哲学思潮、现代科技发展内容等角度,分析各种现代美术种类及其作品的外在形式特征、审美价值与简介 其传达媒介(物质材料)、表现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现代社会发展、现代哲学思潮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美术的发展之间的多重关系,使学中外美术鉴赏与教学研究 美术材料学 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 参考书目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 参考书目 书法艺术欣赏教学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生认识到美术材料和技术对现代美术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所产生的作用。 1.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性》,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重庆出版社, 1996年版 3.庞涛,《绘画材料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 4.蒋采苹,《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上海人美出版社,1999年版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习所选美术学科专业特有的创作基本理论和所需的创作表现技法,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表现能力,主要包括:油画教学创作理论与实践、中国画教学创作理论与实践、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理论与实践及其他美术专业学科创作理论与实践等,并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美术理论与创作(中国美术广东论坛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陈延,《道法自然-美术创作与艺术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版 3.黄超成,《美术创作教程(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4.熊震、孙慧霞、范毅宏、薛书琴,《对话清华美术教学/著名高等美术院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当前世界各国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及美术教育理论、观念。介绍中外各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结构体系、课程设置特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掌握世界近现代美术教学观念,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对进一步研究美术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3.黄梅《联邦德国黑森州大学美术教育》载《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版4.滕守尧《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胡知凡,《英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载《中国美术教育》,1997年版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书法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研究书法艺术精神的思想内涵,在实践学习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书法艺术在用笔、用墨的技法表现。 与理论研究 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造型与素描基础 参考书目 1.邱振中,《中国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丁文隽,《书法通论》,人民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3.沈尹默,《书法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振濂,《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课程是在本科素描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与研究素描的造型理论与表现运用等问题,着重是针对素描的所表现的内涵精神及教学方法、手段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认识理解和表现,从中使学生对素描更加深层次认识与研究,培养学生在素描造型方面具有更加敏锐的感受能力、判断能力与表现能力。 1.[美]乔治·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靳尚谊、詹建俊、戴士和,《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3.李公君,《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研大系《吉林卷》素描教学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1—4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